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中国在海上干了一单“赔本”买卖?全球首例,真正意义还在未来

热门资讯 2025年09月02日 08:59 1 admin
中国在海上干了一单“赔本”买卖?全球首例,真正意义还在未来

就在前几天,“中国海油”对外透露,中国在处理海上稠油资源的开发上,在技术体系和核心装备领域,取得关键性进展,正式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的国家。此消息放出之后,引发外界争议。其核心点就在于,在很多人看来,中国人似乎在海上干了一单非常“赔本”的买卖。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在海上干了一单“赔本”买卖?全球首例,真正意义还在未来

先来说争议的焦点,就是稠油,有时候也叫“重油”。相比于一般原油,这是一种黏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且容易凝固的能源资源。与普通原油相比,稠油的平均开采成本要高得多,普通原油的开采成本大概在每桶20-30美元,而稠油至少得60-80美元一桶。然而,与高昂成本相比,稠油的价格却并不理想,只有稀油的85%左右。单从经济成本角度考量,稀油无疑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中国此次大规模开发海上稠油,短期内确实难以实现盈利。

所以,在一定角度来说,中国这次的突破进展,在外界看来,就显得非常的尴尬且“无用”。

中国在海上干了一单“赔本”买卖?全球首例,真正意义还在未来

但我们也必须指出,就资源储备来说,中国不得不面临一个麻烦的问题,就是中国可勘探、可开采的稀油并不理想。反而是让外界广泛头疼的稠油,反而是储量惊人。我国是世界四大稠油生产国之一,稠油资源量约为198.7亿吨,现已探明35亿吨,开发潜力巨大。这也意味着,在稠油开发上的技术突破,不能单纯从“经济”上考虑,能源安全的战略考量比重极大。

中国在海上干了一单“赔本”买卖?全球首例,真正意义还在未来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中国渤海海域有大量原油储量。但这里面,又一般是稠油资源。这意味着如果不能掌握稠油开采技术,大量资源将无法得到利用。正如煤制油技术一样,稠油热采是我国能源的备用选项,不能等能源出现危机时才想起来,尝试走一条“新路”,搞临时抱佛脚。

事实上,且不说过往如何,单纯我们看这次9·3阅兵前各国表态和参加态度,就不难发现,日韩乃至西方世界的表现已经表明,未来东西方之间的碰撞和对立可能会进一步频繁和恶化。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能源自主显得尤为重要。“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能源饭碗,就必须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在海上干了一单“赔本”买卖?全球首例,真正意义还在未来

中国成功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是一笔“赔本”买卖,但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技术创新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未来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渤海湾上的一笔笔“赔本”买卖,却正是中国未来面对狂风暴雨时的必要“保险单”。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