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妹想红啊!”镜头里,一位东北宝妈站在自家小院中,身边围着三胞胎儿女。没有专业团队,没有精致布景,只有最真实的带娃日常和唠嗑式的直播。三胞胎妈妈然...
2025-09-01 0
提到AI在影视创作里的应用,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投机取巧”“走歪路”,甚至担心“编剧导演要失业”。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些看法大多源于认知偏差,今天就从实际创作逻辑出发,把这3个常见误区说清楚。
误区1:用AI就是“偷懒”?其实更考验专业能力
很多人觉得“靠AI写剧本就是投机取巧”,可真懂行的人都知道,AI从来不是“一键出成品”的懒人工具。
完整的AI影视创作,得经过两大关键人工环节:前期要给AI“喂创意”——编剧得把主题、人物设定、故事结构这些核心内容,转化成精准的“提示词”,提示词越有深度、越贴合创作需求,AI输出的内容才越靠谱;后期更要“磨细节”——AI给的初稿往往有逻辑漏洞、情感单薄的问题,还得靠编剧反复筛选、修正,统一风格、强化情绪,才能形成合格的剧本。
北京电影学院王志敏教授说得很透彻:“AI不会取代编剧,但会用AI的编剧将取代不会用AI的编剧。”这里的“会用”,可不是简单点几下鼠标,而是能精准输出专业指令、驾驭AI成果的能力。说到底,用AI创作不仅不“懒”,反而对创作者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了。
误区2:AI是创作“歪道”?它只是新工具而已
有人吐槽“用AI创作破坏公平,是走歪路”,可仔细想想:工具本身哪有“正道”“歪道”之分?决定作品好坏的,从来都是人的创意和情感,不是工具。
AI和画笔、相机、剪辑软件没本质区别,都是帮创作者表达的手段。回顾艺术史,类似的质疑早有先例:摄影术刚出现时,被骂“消解绘画创造性”;数字特效刚兴起时,被说“背离电影真实感”。但结果呢?摄影成了独立艺术门类,特效让电影视觉边界不断突破。
AI也是如此,它没改变“艺术要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核心,只是多了一种创作路径。把AI当成“歪道”,本质是没看清工具的本质,更是对艺术创新的保守。
误区3:AI会“取代”?其实是让人更专注创意
“AI要抢编剧导演饭碗”的担忧,其实是把技术想成了“独立于人”的力量,却忽略了创作者的核心价值——有些能力,AI永远学不会。
比如对时代情绪的捕捉:能精准抓住当下社会思潮,写出让观众共情的故事;比如对人物的深度塑造:能挖掘角色的复杂心理,让纸片人有“灵魂”;再比如对叙事节奏的掌控:能调动观众情绪,让故事张弛有度。这些源于人类主体性的能力,是算法再先进也模拟不了的。
反而,AI能帮创作者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不用再绞尽脑汁写基础情节,不用反复修改简单逻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创意构思、审美提升上。这就像乐队指挥和乐器的关系:AI是强大的“乐器”,但赋予作品灵魂的,永远是人类“指挥家”。
最后想说:别怕AI,要学会和AI同行
AI既不是影视创作的“终结者”,也不是“万能神器”,它只是人类创作工具的一次升级。未来的影视行业,拼的不是“不用AI”,而是“会用AI”——能用AI高效辅助创作,又能守住“人”的创意核心。
当然,这也需要行业建立规范、教育培养“AI+专业”的创作者。只有这样,才能让AI真正成为激发灵感的助手,而不是阻碍创新的顾虑,最终让我们看到更多元、更有温度的影视作品。
相关文章
“我也妹想红啊!”镜头里,一位东北宝妈站在自家小院中,身边围着三胞胎儿女。没有专业团队,没有精致布景,只有最真实的带娃日常和唠嗑式的直播。三胞胎妈妈然...
2025-09-01 0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2025-09-01 0
来源:【中国吉林网】截至8月31日24时,为期两个月的2025年暑运落下帷幕。从7月1日至8月31日,吉林机场集团所属各机场共保障航班起降25752架...
2025-09-01 0
信息来源:https://phys.org/news/2025-08-optical-generative-ushering-era-sustaina...
2025-09-01 0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9-01 0
现在人们打棋牌麻将谁不想赢?手机微乐麻将必赢神器但是手机棋牌麻将是这么好赢的吗?在手机上打棋牌麻将想赢,不仅需要运气,也需要技巧。掌握的棋牌麻将技巧就...
2025-09-0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