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何以中国丨填补京津冀这一空白!武清氦气项目投产!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31日 10:23 1 admin

#何以中国##何以中国和合共生##津彩绽放#


近日,武清区河西务镇,第一辆液氦槽车缓缓驶入绿菱电子材料(天津)有限公司厂区,标志着绿菱气体布局氦气业务取得关键突破。这一填补京津冀内资氦气供应空白的项目,从决策到落地仅用十个月,背后既有企业深耕特气领域的技术积淀,更有政企协同的高效支撑。“这不仅是绿菱的新起点,更是我们助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补短板的关键一步。”绿菱电子材料(天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永洁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何以中国丨填补京津冀这一空白!武清氦气项目投产!


回溯绿菱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与国内电子特气行业的成长同频共振。“公司2001年在北京起家,2007年扎根河西务镇,38亩的厂区里,我们从研发到生产,一步步把特种气体做精做专。” 郭永洁介绍道。自2009年正式投产后,绿菱始终聚焦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光伏电池等领域的气体需求。如今,产品已稳定供应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国内主流芯片企业,更成功叩开英特尔、三星、德州仪器等全球半导体巨头的供应链大门。


何以中国丨填补京津冀这一空白!武清氦气项目投产!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绿菱对技术品质的执着。2019年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后,绿菱又先后拿下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这些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布局新业务的底气。” 郭永洁说,正是凭借这份积累,绿菱才敢在氦气这个战略资源领域“放手一搏”。


何以中国丨填补京津冀这一空白!武清氦气项目投产!


氦气并非普通气体,半导体制造的晶圆冷却、医疗设备的核磁共振、航空航天的零部件检测,都离不开它。但国内储量仅占全球2%,需求却占10%以上,大部分得靠进口。尤其在京津冀地区,高端氦气需求旺盛,可面临长期缺少经营规范、产能大的内资充装企业,储运成本高、局部供应缺口大的难题。


何以中国丨填补京津冀这一空白!武清氦气项目投产!


看准市场痛点,绿菱果断启动氦气项目,分两期推进建设。“武清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到北京、天津核心区都不超过70公里,既能快速响应本地需求,还能辐射华北、东北,这个地理位置太关键了。”郭永洁说道,更重要的是,绿菱在电子特气领域的客户基础和供应商资质,能让氦气业务快速融入现有体系,“我们的老客户很多都是半导体企业,他们本身就需要氦气,新业务和现有产品能形成‘1+1>2’的效果。”


十个月建成投产,这份“绿菱速度”的背后,藏着不少攻坚克难的故事。“最大的难题是氦气的纯度要求,杂质含量得控制在百万分之一级别,管线设计不能有任何死角,安装时哪怕一点灰尘都可能影响质量。” 郭永洁回忆,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团队反复优化管线设计方案,安装过程中全程严格把控清洁度,“最后一次性调试成功时,大家都松了口气。”让他格外感动的是,项目建设期间,武清区和河西务镇专门成立专班上门了解进度,遇到审批、配套等问题当场协调解决。


何以中国丨填补京津冀这一空白!武清氦气项目投产!


如今,充装厂已具备110吨/年液氦、65万立方米/年气氦的产能,在北方同类型企业中规模领先。针对氦气储存运输的安全性,绿菱依托多年特气运营经验,建立了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氦气虽然是惰性气体,但我们丝毫不敢马虎,所有环节都严格符合国家标准。”


谈及未来的市场规划,郭永洁信心满满:“目前客户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医疗、高校科研院所,我们会先利用半导体领域的优势打开市场,再逐步拓展到航空航天等其他领域,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来河西务镇聚集,一起把氦气产业链做起来。”


何以中国丨填补京津冀这一空白!武清氦气项目投产!


随着绿菱氦气项目的投产,京津冀地区终于有了规模化的内资氦气充装企业。在绿菱看来,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更是其助力国内半导体产业突破“卡脖子”难题的责任担当。绿菱会继续深耕特气领域,为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贡献更多“绿菱力量”



本文系原创,转载须注明来源美丽武清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