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文汇时评 | 骑手成骑士,如何让零工经济的保障更暖?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30日 06:42 1 admin
文汇时评 | 骑手成骑士,如何让零工经济的保障更暖?文汇时评 | 骑手成骑士,如何让零工经济的保障更暖?

近日,阿里和蚂蚁旗下的22个品牌共同推出“橙意计划”,将外卖骑手升级为“城市骑士”;紧接着,这一群体登上《福布斯》封面。从骑手到骑士,一字之变折射出中国商业文明的温度,更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以外卖员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其价值与尊严日益赢得社会的尊重。

受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观念改变、消费类型多样化等因素推动,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总量已突破2亿,俨然成为稳就业的“压舱石”。那些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城市骑士、网约车司机,那些活跃于荧屏前的主播、UP主,那些深耕各类线上服务的自由职业者,共同撑起了零工经济这一新业态。“斜杠青年”“U盘式人才”等热词的兴起,侧面印证着:零工经济正逐渐摆脱“临时就业”的传统标签,它所推动的弹性工作模式,打破“朝九晚五”的固有节奏,正获得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认同。

事实上,这股灵活就业的“转正”之风,正蔓延至更多领域。城市骑士的转型并非个例。比如,上海出台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沪九条”,优化UP主等新职业群体职称评定通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增设“烧烤料理师”新工种,推动行业发展规范化……一系列举措不仅为灵活就业者“正名”,将他们纳入主流社会评价体系,从制度层面赋予其身份认同;更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晋升机制,为其铺设可持续、有前景的职业路径——灵活就业,正在成长为一份体面、有价值、可扎根的事业。

但也应清醒认识到,职业称谓的变更与社会价值的认同只是第一步。零工经济要真正实现健康发展,仍需直面并破解深层次的结构性困境。比如,劳动关系模糊:许多平台将劳动者定义为“合作伙伴”而非雇员,导致权责边界不清,保障责任难以落实。再比如,工作与生活边界消弭所带来的“无限责任”困境:灵活就业者虽可自由安排时间,却常陷入“始终在线”的饱和劳动状态。与此同时,收入波动剧烈、缴费主体缺失,也使得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难以有效覆盖这一群体。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技术伦理层面:数字平台在提升匹配效率的同时,也依靠算法监控、绩效量化与自动调度,重构了劳动控制机制,使得劳动者在获得“灵活性”的同时,也可能陷入更隐蔽的“数字枷锁”之中,马克思曾批判的劳动异化,在一些新的就业形态中似乎也显现出影子——

比如,一名外卖员撞人后竟脱口而出“订单要超时了,送了再说”,就暴露出骑手在算法高压下被异化为“送单工具”的制度性冷漠;又如,在直播行业,“每天直播6小时,收入3725元,违约索赔却要100万”的司法纠纷屡见不鲜,一些主播正被困在所谓的“有效直播时长”里,大量隐性劳动耗时被“抹去”,“观看人数”“打赏金额”等不确定的指标成为单一的衡量标尺。

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劳动的体面与尊严,要谨记“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价值底线方能守护。一份名号的提升,是值得赞许的一小步;更坚实的职业价值感,须靠各方努力的系统工程,如织密新就业群体的职业保障网,如共同破解滞后于新技术应用的劳动伦理枷锁。惟如此,“城市骑士”的称号才能真正名副其实,零工经济也才能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