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29日 20:03 1 admin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2025年9月3日,中国将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天安门广场的大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展示,更是一场国际政治的“无声博弈”。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金正恩

就在金正恩即将访华出席阅兵的消息公布后,外界的目光迅速聚焦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焦点上:一边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高调出席,另一边是西方九国领导人集体缺席的“冷处理”。这场看似寻常的外交活动,背后却暗藏玄机。

北京阅兵,金正恩“破例”捧场

金正恩的访华计划,在8月28日被正式确认。这位朝鲜领导人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同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全球关注。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自2014年以来,朝鲜领导人再未以官方身份出现在中国的重要外交场合。而此次金正恩的“突然亮相”,不仅打破了外界对中朝关系“降温”的猜测,更被视作中俄朝三方合作的一次重要“定调”。

从历史角度看,中朝友谊塔是两国关系的象征。2025年7月26日,金正恩在平壤的中朝友谊塔前献花,并公开表态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功勋永远不会被遗忘”。这一举动,直接戳破了西方媒体关于“中朝疏远”的传闻。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而此次他选择在9月3日阅兵当天访华,无疑是在向外界释放一个明确信号:中朝关系的根基依然牢固,且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双方需要通过合作来应对外部压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此次访华的时机选择。2025年8月29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刚刚完成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访问,而特朗普则明确表示希望年内与金正恩会面。“美韩联动”的节奏,显然对朝鲜构成了某种压力。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金正恩的高调出席中国阅兵,既是对美韩“拉拢”的一种回应,也是在向中俄两国传递“我们是一条战线”的态度。

西方世界,组团缺场?

与金正恩的高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等九个西方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集体缺席中国阅兵。这一现象,被外界解读为“历史认知割裂”与地缘政治博弈的直接体现。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将抗战胜利日定为9月3日,是因为日本在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后,中国战场才正式结束。然而,美国和日本却将“对日战争胜利日”定为9月2日,甚至刻意淡化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

“选择性记忆”,导致西方国家在面对中国的阅兵活动时,始终存在一种“尴尬感”。正如一篇评论所言:“西方的缺席,不是因为不想来,而是因为不敢直面历史。”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现实政治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的缺席更像是一种“默契”。2025年8月,日本外相曾呼吁各国“审慎参加”中国阅兵,理由是“避免中国主导的历史观扩大传播”。这一表态,迅速得到了美英等国的默许。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加税威胁”也在同期发酵,他扬言要对中国稀土出口加征200%关税,并以此施压。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显然在西方阵营内部引发了连锁反应。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更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出席,反而让欧洲国家陷入两难。波兰新任总统纳夫罗茨基选择飞往华盛顿而非北京,正是出于这种“政治正确”的考量。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既要维持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又要避免被指责为“亲俄”,这种夹缝中的外交选择,最终只能以“低级别代表出席”来应对。

面对西方的集体缺席,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8月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表示:“已有来自30个欧洲国家近50位领导人、前政要、高级别官员、驻华使节和友好人士确认出席纪念活动。”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这句话不仅驳斥了日本试图通过“抵制阅兵”来遏制中国影响力的阴谋,也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更令人玩味的是,中方在邀请函中特别强调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这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对西方国家“历史修正主义”行为的直接回应。

例如,日本教科书对“慰安妇”“强征劳工”等问题的淡化,美国对太平洋战争叙事的“去中国化”,以及英国对南京大屠杀史料的“选择性遗忘”,都在无形中加剧了中西方之间的认知鸿沟。而中国通过阅兵和纪念活动,试图用“真相”填补这一鸿沟。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此外,中国还通过邀请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新兴力量参与阅兵,构建了一个超越西方中心视角的“纪念共同体”。这种“多边叙事”,不仅削弱了西方国家在历史话语权上的垄断,也为中俄朝等国家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不应将历史事实充当地缘筹码

金正恩的访华和西方的缺席,实际上是一场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在这场博弈中,中俄朝三方通过阅兵活动传递了“反法西斯、护和平”的共同立场,而美日韩则试图通过“历史修正主义”和经济施压来分化对手。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从军事维度看,中俄朝的联合声明可能涉及“反对亚太部署陆基中导”或“半岛问题政治解决”等议题。这些议题不仅对冲了美日韩军事联盟的扩张意图,也为朝鲜半岛的“去火药化”提供了可能性。相比之下,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极限施压”,以及对华稀土出口的“加税威胁”,则显得愈发苍白无力。

从经济维度看,中俄朝的合作正在打破西方主导的制裁链条。例如,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新桥工程复工,以及停运五年的中朝国际列车即将恢复,都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的回暖。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俄罗斯则通过与朝鲜的军事技术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经济+军事”的双轨模式,显然比西方国家的“脱钩断链”更具可持续性。

从叙事维度看,中国正通过“9·3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提案,推动全球对历史真相的共识。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支持该提案,而日本试图通过“改写教科书”来掩盖历史的行为,已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历史叙事战”的胜利,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舆论场的地位,也为中俄朝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2025年的9月3日,注定将成为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无论是金正恩的高调出席,还是西方的集体缺席,都预示着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场变化中,中国通过阅兵活动,成功地将自身定位为“反法西斯历史的守护者”,而中俄朝的三方合作,则为东亚地区的稳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然而,这场阅兵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场“预演”,预示着未来大国博弈的走向。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中俄朝合作的深化,西方国家的“历史修正主义”和经济施压手段将面临更大的阻力。而中国,则需要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寻找与西方国家“共存”的新路径。

金正恩还没抵华,9国高层拒参阅兵,中方送出一句话,信号不简单

最终,这场阅兵是否会成为“秩序重塑的起点”,或许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金正恩的那句“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世不忘”,已经为这场博弈注入了某种超越时空的力量。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历史不会因谁的背过身去而改变方向——正义的坐标,永远铭刻在那些为它付出鲜血的土地之上。”

信息来源:

名单来了!普京金正恩等领导人,将出席九三阅兵

2025-08-28 10:31·澎湃新闻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