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29日 19:22 1 admin

当前的牛市进行的如火如荼,总龙头毫无争议是寒武纪,目前已经超过茅台成为高价股王,其叙事当然也极其远大:中国的英伟达。


美股总龙头是英伟达,而有1%的可能成为英伟达的寒武纪,因此有了绝佳的逻辑,而目前,随着中美对抗升温,英伟达出口中国存疑,也决定了这个巨大市场的走向,当前中国企业采购AI训练的算力芯片规模达到数百亿,英伟达无了,国产接上,那就是巨大的利益再分配了。


正是凭着这个预期,让寒武纪的故事有了一丝讲通的可能。加上今年来靠新订单驱动,预期营收达到50-70亿,增长亮眼。


但寒武纪的上市身份,给了大家不切实际的印象,仿佛能接过英伟达份额的,只有寒武纪。


然而目前中国算力芯片行业蓬勃发展,英伟达替代者,还有很多家,如果这些公司一起上市,都按寒武纪的方式估值,那可真是大市值盛世了。


几亿的利润,基数太低,不具有说服力,是好是坏,还得结合同行的状态来判定。而后面,更多的算力芯片公司也会上市,那到时,是同样成为几千亿市值,共轭股王?还是寒武纪在众多同行股票的比较面前,略显逊色,不再具有稀缺性,然后泡沫破裂?


因此,对于目前国产算力芯片的状况,还是有更清晰的认知。


一、国产芯片和英伟达间,还隔着一个AMD


目前对于全球的Ai训练算力芯片格局,是英伟达一家独大。规模就是英伟达的营收/90%。接近于1500亿美元。但这种格局显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meta微软们也想扶AMD,也试图自研,来改变目前依赖英伟达的格局,但很可惜,今年AMD仍然没有被扶起来。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AMD在游戏级GPU,其实也还能跟上英伟达脚步,市场8:2分,但在Ai这方面确实追不上。


AMD在管理层素质、芯片设计竞争力方面无可挑剔,也没有任何黑名单限制,台积电先进制程随便用,然而,卡在Cuda上了,英伟达并不是那么好追的。


国产芯片美好的愿景是,首先靠价格平替,然后长期靠工程师红利,实现真正的追赶英伟达。


但首要的问题是,何时追上AMD?


管理层素质、资金、研发实力、卡制程,综上,AMD的尾灯都很难看见。


国产替代很多人的看法是,靠低价总归是有性价比的。认为国产芯片有英伟达性能的5-10%,但只要便宜就会有市场,中国有工程师红利,使劲压价,堆量就行,但这并不正确。


摩尔定律有三个版本,但其核心大同小异,即行业必须遵循成本不变,按18个月迭代一次,提升性能的规则。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好的芯片,不是靠品牌,而是迭代更快,同样的价格,能买到更多的电路。用户并不在意英伟达这个牌子。


GPU领域英伟达能赢AMD,CPU领域AMD能赢英特尔,就是因为买同样的性能更便宜,所以,大部分国产芯片的状态实际上是,同样性能,比英伟达成本高,卖得贵,买英伟达芯片本质是英伟达的性价比更高。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在单纯的硬件比拼上,AMD、英特尔纸面数据与英伟达不相上下,但英伟达的Cuda生态,又是一个强大的护城河,Cuda就像计算机编程语言,非英伟达芯片在Ai训练上,要用新语言,没有好的软件,硬件性能也无法完全发挥。


因此,用非英伟达卡有大量的使用成本,也间接导致芯片性能发挥率打折,比如AMD在算力与英伟达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发挥晶体管5成功力,最后即使售价打7折,也缺乏足够吸引力。


由此,国产算力芯片为什么不能替代,就很能理解了,国产算力芯片是输在性价比,而性价比并不能通过低人力成本实现。


没有英伟达卖,当然只能买国产,但代价自然是拖累AI研发迭代,这种情形下,大厂们各种钻空子买卡。目前看来,问题的矛盾在于中国担心英伟达开后门偷数据,而非懂王不想卖,在这种环境下,牺牲性价比选择国产有很大的合理性,但又会拖累研发速度,进而影响Ai链条上的投入产出比,当投入产出比放缓,国内大厂又会削减买卡的资本开支。


所以,决定行业空间和利润的,还得是技术匹配程度,追上英伟达之前,国产算力芯片要先跟AMD比一比,这也是目前大部分算力股的矛盾。


都缺乏Cuda,比较理想的目标是性价比迭代到AMD水平,也具备基本的国际竞争力。


但AMD水平下,如何定价估值?AMD目前抛开核心业务CPU后,算力芯片的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5%,如果是2700亿美元的市值的25%,Ai部分顶天就是给到了1000亿美元左右。


那这样算,寒武纪都快等于AMD AI算力部分,合适吗?


二、寒武纪和海光


再看到国产算力芯片公司,目前市场公认的国产龙头是华为昇腾,有海思手机芯片的积累,叠加本来华为就是TOG大户,大量的国企及重要部门,容不下一丝后台风险,因此必然选择国产芯片,这也是华为海思芯片的主力市场。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从参数上看,华为的芯片在7nm上,跟英伟达的阉割产品相差不大。但评价算力芯片包括算力、功效、带宽、定价、生态等要素。从这里看,还是性价比不足,其中不但是价格问题,一个Cuda,就足以让性能释放差个一倍了。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从其他多家同类公司的产品看,都是7nm,没有大的差距,非得说华为的芯片比其他的国产好在哪,为什么是第一梯度,还是在于华为好歹也是个生态巨头,跟其他的小规模初创企业比,略有优势。


而根据图上预估2025年寒武纪有14亿美元,但目前披露的收入预期是50-70亿,不达预期,而寒武纪跟华为差距是7倍。


这样算,寒武纪6000亿,昇腾得上4.2万亿,再加上手机、通讯、汽车不得翻倍?华为虽然没上市,但是股权也是有公允价的,目前华为的利润也就是700亿,同在深圳,合理的测算是估值不会高腾讯太多。毕竟腾讯利润是华为3倍,那结合腾讯市值,就出现了一个典型的市值矛盾了。


国内几家公司的产品,除了昇腾,在参数和定价上其实没有太大差异。如果有,那也只是迭代问题,比如摩尔线程、壁仞、沐曦、燧原,今年的新芯片也是性能大增,进入类似回合制的PK。不能拿它们2022年的芯片跟寒武纪2024的比,然后得出优劣结论。


从预期上,在10亿美元订单规模的,也有几家,包括海光深算,阿里平头哥,那海光也是上市公司,又有CPU,看上去业绩增速低,但实则业务增量跟寒武纪类似,那问题又来了,怎么海光市值不如寒武纪,其他业务是负估值吗?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最后说一个国产替代过程的推演,即便英伟达退出,留下空白,等比例放大,大概只是1倍放大空间,但问题是,真到那个时候,国产芯片还是这么多家吗?不会有更多新人冒出来?


另一点,欧美目前大厂们都在自研部分芯片,能自研的就换自己的,别最后变成给英伟达打工了。性能要求没那么高的推理芯片已经开始替代。国内市场,百度昆仑芯、阿里平头哥,也都是大厂自研的代表,平头哥也达到10亿美元左右的销售额,华为自然是大厂系芯片的主要代表,那字节腾讯呢?


这正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这两个也是最不听话买H20的主力,如果钻空子的通道焊死,那后面自己做,有何不可,只是之前没动力罢了。更何况,目前寒武纪传闻的最大客户,一直是字节跳动。


那就意味着,国产替代增量空间,并不是那么理想的。


芯片行业,性能优先,赢家通吃80%-90%都有可能的规律,而对于二线选手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与华为昇腾存在层次差异,长期逻辑是讲不通的。这并不是新能源车市场,并不是靠细分优势和营销在小赛道可以苟活占着市场份额的。


三、不符合逻辑


下面再来看到寒武纪这家公司的问题,实则也有很多讨论了。但主要的不合逻辑的还是有几点。


首先估值方面,伟大公司年轻时,过度高估无可厚非,纠结估值没什么,特斯拉亚马逊都试过高市值低业绩。


但未来能不能匹配得上现在的市值呢,苗头上不合理,首先是研发费用。


创新药也是亏损先行,兑现在后,但往往越高期待的公司越敢亏,亏得不够多正是天花板低的迹象,从这点看,说大故事,大亏损状态下才合理。而且,初期低盈利,高研发,赚多少再投入多少,不躲周期,是应该的。但看寒武纪当前的业绩表现,有小富则安的倾向。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另一点,公司在宣传上并不注重,反倒是非常淡泊,而对于小公司想成为巨头,在初期必须大力抓住每一个机会宣传产品,天天开会,让客户认知,真正奇怪的是寒武纪一直缺乏一个对外的输出窗口,无论是官网、微信公众号,都没什么信息。甚至技术手册都偷偷摸摸要销售发,不在官网列出。作为对比,其他的同行、包括海光、摩尔线程、壁仞科技、沐曦科技,都非常活跃,目的就是尽快建立认知。


放到创新药行业,这种宣传更猛,恨不得每个临床节点,各种会议都给大家安利一遍。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寒武纪的淡泊,有点像是大巨头的做派,无需担心市场竞争,定期发布财报就好,并不担心有没有客户。


那解释有两种,一个是真如市场猜测那样,寒武纪订单并不全来自于字节跳动,而是资本市场,那样根本不需要打广告介绍自己,好坏都有采购。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其次是,产品流向机密部门,比如军事,这个无法考证,但一般来说,军方采购,然后拉到36%利润率,这正确吗?


而最后,摩尔线程、沐曦科技,已经开始IPO程序,后面陆续有来,表现出了经典的同行相轻趋势。


国产算力替代前景


比如,沐曦科技就指明,自己24年份额不比寒武纪差,今年也有明确的放量预期。


按照目前的估值体系,一个个上来,至少每个也是几千亿市值,只怕是到时容不下这么多尊大神。


更可怕的结果是,这些公司竞争不可避免进入白热化,并不能指望他们一起成长,一起维持36%利润。利润率与技术相关,但更与市场竞争相关。


结语


因此,对于国产算力,寒武纪已经充分暴露了较多的矛盾,此后上市的公司,估值必然不低,他们还有次新股Buff,炒起来更纯粹。


寒武纪作为一个炒作对象,不喜欢对外宣传,配合资本市场,是不足的。但后面这些公司画风并不如此,因此,往后单纯以国产芯片行业炒作论,寒武纪沦为他们的血包是很有可能的。


但最终,这个市场还是不能高估,参考的对象就是AMD,赢家通吃,哪怕是世界第二,利润率,市场空间也高不到哪去。


国产替代,总是很痛苦的过程,要不断追技术,还面临非市场化的矛盾。京东方、中芯国际等都是这样一路走来,都是赚多少,再投入多少的路径。而跟外国公司融入全球化,确实是稳出业绩的通路,但从长期角度看,前者仍然是保证产业发展的关键道路。只是,市值泡沫有时确实能起激励作用,但有时却又引导行业走入歧路。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