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关键时刻,又一大国重器现身南海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29日 16:12 1 admin

作者:信瀚


中国深海科考,又突破了。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在南海完成关键海试,最大下潜4140米。这一深度,虽未达万米深渊,却覆盖了全球85%的海洋区域。

关键时刻,又一大国重器现身南海

图源:中山大学

为什么是4140米?因为在国际深海标准中,6000米级装备只要在实海环境下通过4000米级验证,就代表整机可以满足设计目标。换句话说,“海琴号”已经解锁6000米作业门槛,技术能力进入全新阶段。

这台重达3.6吨的深海“利器”,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为“中山大学”号量身定制。它搭载高清摄像机、多功能机械手、探测传感器等装备,不仅能实时回传高分辨率画面,还能在深海精准取样、布放观测设备,实现自动悬停、精准定位、自动巡线等多项智能作业功能,真正做到“看得见、抓得住、测得准”

这次海试中,“海琴号”连续完成320米、1600米、4140米三次下潜,采集到海绵、海星、海参、深海鱼类等样品,还完成海底沉积物采集和标识布放,全面验证了探测、采样、回传等技术链条。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是我国首次在一艘科考船上实现两套深海无人装备协同作业。与“海琴号”同步作业的,还有我国首台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它能直达11000米超深渊带,与覆盖6000米级的“海琴号”形成互补,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全水深深海作业体系。

这不仅提升了科考效率,更让中国具备了分层覆盖、全域探测的能力。

支撑这一切的,是“中山大学”号这艘国内排水量最大、性能最强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本次航次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集结19家科研机构、89名科研人员,计划航期25天,累计执行23个航段。

南海之所以成为海试场,不只是因为科研需要,更因为它的战略价值。这里是全球海洋科学的“热点区域”,拥有复杂的深海地形、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同时又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全球三分之一的国际航运要经过南海。掌握这里的原始海底数据,意味着在未来的资源开发、生态治理、国际规则制定中,中国将更有底气、更有话语权。

更长远看,“海琴号”只是中国深海战略的一块拼图。接下来,它将与“海斗一号”、海洋气象无人机、海底观测网等平台协同,形成覆盖从近海到万米的全水深探测网络。从技术到数据,从科研到战略,中国正在把深海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