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机器人到底先落地工业还是家庭?众擎这样选择|预见AI+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29日 12:34 1 admin

众擎机器人展厅,机器人化身模特,上演了一场T台走秀,这背后,是众擎一项全球首创技术:自然步态行走。

此前,众擎机器人凭全球首款前空翻机器人而火遍全网,此后还因“斧头舞”燃爆出圈,目前,该机器人已上线京东,成为可对外销售的陪伴机器人。

“很多观众会惊讶,我们的机器人走路很漂亮。奥秘在于关节,有足够的扭矩、精度和耐久度,运动控制也比较好。”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市场总经理姚淇元说,人形机器人具备前空翻、高速奔跑、舞蹈表演等复杂动作能力,打磨好了这些技术,就可以通过开源,让开发者打造一个落地到千行百业的创新生态。

机器人到底先落地工业还是家庭?众擎这样选择|预见AI+

更看好家庭场景

人形机器人到底在哪些领域会率先落地?从市场上应用来看,以工业场景居多,待技术成熟后,机器人才逐步走入家庭。出乎意料的是,众擎却认为家庭场景将优先于工业场景。

在姚淇元看来,中国制造业的用工成本相对有竞争力,机器人进车间,成本还居高不下,同时有待提升生产效率,还要对应折旧成本,短期内来看,大规模应用在工业领域还比较难。

“如果是让机器人成为自动化设备,那么它不会是下一个终端入口的产品。”姚淇元说,机器人要挑战的,一定是有别于传统自动化设备的事情,比如,机器人的一大特点是更有泛化和交互能力,乃至拥有协助人类的能力。

众擎机器人“押注”家庭机器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效率的敏感程度。

“这其实和生活场景的容错率有关。”姚淇元解释,机器人进家庭,可以不需要非常精致、精准,比如,扫地清洁到什么程度,并没有一个强制标准。

“机器人扫地用时5分钟和10分钟,整理床单快一点慢一点,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区别,对吧。”姚淇元说,用户出门时,机器人就在家收拾,反正能在用户回家前收拾好就行。

而人对机器人也有足够的包容,同样是递一瓶水,是递到跟前还是稍微远一点的地方,人都可以接过这瓶水,但在工业场景中,就必须设定精准位置。

机器人到底先落地工业还是家庭?众擎这样选择|预见AI+

姚淇元说,用户对机器人的服务效率不是特别敏感,但在工厂,流水线的工人稍微慢一点,组长马上就开始拿着大喇叭吼叫,“三号三号,快点快点”,在机器人还没达到人工同等效率前,将是非常致命的。

“人类的惰性决定了,人永远是想要更好地被服务。只要本性不会变,所有的科技发展都是对人性需求的深入挖掘。不想出去吃,于是有了外卖;不想大老远面对面交流,于是视频通话就产生了。机器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它会催生人类的生活变得更轻松。”姚淇元说,机器人走到生活里场景中,可能会比工业更快。

渐进式走入家庭

面向家庭场景,今年8月众擎宣布,将发布众擎“头号玩家”SA02,号称“年轻人的第一台人形机器人”,售价3.85万元起。该机器人主打陪伴,身高约1.25米,体重约25公斤。

姚淇元认为,如果把机器人和人对比,显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家庭虽然复杂,但是有非常大的规律,比如小孩需要上学,老人需要被照顾,都可以被模块化。

“机器人就像不同的APP,在某一些能力上可以做得很好,同时可以先忽略其他方面的能力。”姚淇元说,买一台机器人是因为它有长板,而不是盯着它的短板。

他举例说,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可以让机器人与小孩子互动,简单理解就是,订阅了一个APP,只是这个APP部署到了机器人身上,成为了一个实体的家庭教师;家庭愿意为该APP付费,于是产生了一个定向需求。

“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让交互更加自然,更类人交互。”姚淇元说,互联网时代的交互是通过打字输入指令,这依然是和设备打交道,但人类最自然的交互方式,还包括体态和语言,机器人载体恰恰能给到这种需求。对小孩子来说,与机器人交互,有了更强的情感连接,“你从来不会觉得电脑用累了会心疼,但对一个长得像人的机器人,可能会产生共情”。

机器人到底先落地工业还是家庭?众擎这样选择|预见AI+

在他看来,机器人除了提供工具价值,还可以提供情绪价值,用户会逐步开始喜欢机器人,甚至希望它成为家庭一员。随着“孤独经济”的逐步发展,当物质消费进入存量竞争,“情绪价值”便成为一大增量。包括泡泡玛特、迪士尼等,在全球孤独经济持续放大的环境下,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情绪价值,同样,对家庭场景而言,陪伴会是刚需,大语音模型已经很成熟,不同的智能体得以从数字形态,与机器人的真实形态结合,这也就为机器人进家庭成为可能。

不过,姚淇元说,目前让机器人给老人翻身、协助如厕等功能,暂时还无法实现。机器人进家庭也是渐进式的,先是小型人形机器人,逐步能执行多任务、多目标,即便在与人类接触过程中,滑倒或者出现不稳定情况,所造成的影响也能控制在较低范围内,技术成熟后,全尺寸机器人将逐步派上用场。

开源模式“滚雪球”

不同于其他机器人厂商下场做解决方案,众擎采用的是与生态伙伴一起来。

目标到2026年底时,众擎将培育出超过100家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且在官网上展示,用户可以下载这些应用,就像在Apple Store等应用商城下载各种App一样部署。

比如,针对安防巡检场景,开发商可以将其解决方案上网,有需求的客户,不用再“重复造轮子”,直接找到这些应用,部署机器人应用于安防巡检,整个过程会变得更加简单。

众擎也并非没考虑过自己做解决方案。“比如收到2000台订单,虽然可以创造很高的营收,但是它会占用相当大的产能,这就意味着,我可能就只能服务这几家客户,就会限制整个发展的步伐。”姚淇元说。

众擎采用开源的方式对机器人生态进行战略布局。

“我们将底层运控到高层训练代码进行开放,用户能直接控制每个电机下发指令。”姚淇元类比iPhone生态发展历程:“当年iPhone出现时,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开发APP,如今众擎希望通过开源让生态伙伴基于技术底座,研发不同场景的落地产品。未来机器人作为载体,需要行业协同建立生态,才能推动技术在更多场景落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生态交给伙伴之前,众擎要做的,是不断打磨能力。比如,除了运动控制能力,通过搭载不同的传感器,机器人可以识别不同气味,比如危险气味、化学品等等。

“机器人可以跳斧头帮舞,实际上因为我们已经达到了这种能力之后,接下来就是交给行业和生态火把,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业态都做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些做动作的能力开发出来,剩下的交给生态合作伙伴去做。”姚淇元说。

机器人到底先落地工业还是家庭?众擎这样选择|预见AI+

而在商业模式上,姚淇元则谈到,不一定是从硬件方面赚钱,而是类似于苹果税的模式,收取一定服务费。例如,家庭用户购买学习陪伴机器人,订阅了399元/月的英语服务,机器人厂商、开发者都可以在其中共赢,形成营收可持续。机器人作为一个载体,用户可以更换皮肤,具备不同的个性,同样产生新的盈利模式。

机器人到底先落地工业还是家庭?众擎这样选择|预见AI+

采写:南方+记者 郜小平

海报设计:吴颖岚 谭唯

调研团队:郜小平 葛政涵 杨晓雯 徐俊通 刘倬彤 向远辉 叶子青

统筹:程鹏 马华 杨晓雯

策划:陈韩晖 刘光金 赵兵辉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作者】 郜小平;吴颖岚;谭唯

南方产业智库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