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暗战升级!格力与小米的不同“芯”路,谁将主导未来?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29日 07:04 1 admin
暗战升级!格力与小米的不同“芯”路,谁将主导未来?

近日,空调行业两大巨头格力与小米再度因市场份额之争掀起一场“隔空交锋”。双方围绕“谁是线上第二”展开多轮博弈,从数据引用到产品对比、从技术路线到公关话术,战火不断蔓延,言辞之间硝烟味十足。

暗战升级!格力与小米的不同“芯”路,谁将主导未来?

为争“老二”,打起来了?

具体而言,8月27日,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社交平台上@了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并转发了格力和小米空调排名争议以及双方产品比较的相关截图,并附了一首“打油诗”——至于是不是AI写的,便不得而知了。

暗战升级!格力与小米的不同“芯”路,谁将主导未来?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下同)

格力,自然不会甘心吃这个“闷亏”,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击: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微博发文隔空回应称,技术比较没问题,但请摆到明面上来,不要阴阳怪气,不要靠转发带节奏。用小米新品去对比格力已淘汰的老架构,这样的比较是不合理的。最后还不忘“补刀”一句“制造业讲究实实在在,核心科技靠打油诗是打不出来的。”

格力的主要论据在于:格力的很多新品空调,小米根本就没有,因而这样的比较从头开始就是缺乏依据的,格力根本没有必要“用中央空调的天花板去对比小米的起点”。笔者认为,这就好比,劳斯莱斯不会去和五菱宏光比性能——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那么这里的“十年前退市”又从何说起呢?原来是此前小米总裁卢伟冰转发的一张对比图,展示小米中央空调和格力中央空调的主板差异。这两张对比图显示,小米空调主板内部结构整齐,而格力空调主板结构凌乱,看起来很粗糙。

但朱磊同样第一时间反驳,称上图中展示的格力机型“并不是现在出售的产品,而是十年前已经退市的产品。尽管如此,其内容结构还是被人动了手脚,刻意营造出粗糙凌乱的效果”。甚至表示“一些人很喜欢用转发来表达观点。传媒行业的专家告诉我,这是一个精巧的套路,既能表达观点,让谬种流传,一旦被质疑,又便于撇清关系”。这才有了本文一开头所言的“打油诗”!

暗战升级!格力与小米的不同“芯”路,谁将主导未来?

8月中旬,卢伟冰、王化转发了一组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小米空调7月线上市占率达16.71%,超越了格力。王化称“没想到新时代这么快就来了”。但很快遭到了格力的“打脸”:朱磊表示,奥维云网公开数据显示,格力7月空调线上市占率达16.41%、排在小米之前,和网上流传的几张截图并不一样。

针对此后有网友“更改了数据罗盘的统计口径”评论,8月25日,朱磊又进一步补充“我刚去奥维数据罗盘看了下,数据并没有变来变去,倒是那张来路不明的图表,还稳稳地挂在小米老总卢伟冰转发的微博上”。隔天又放出了那张“小米VS格力内部”的对比,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双方“唇枪舌剑”的精彩微博截图,由于比较长,限于篇幅大部分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财友可以自行搜索。但我们不妨多问一句,都在争第二,第一是谁?原来是格力的老对手美的!

据多家媒体报道,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7月份线上空调市场份额第一名为美的(19.98%)、第二名为格力(16.41%),第三名为小米(13.50%)。小米市场份额与格力电器有近三个百分点差距。但坐实了美的“第一”位置!

小米和格力的这场“老二之争”,把双方都送上了风口浪尖,而这场口水战,看似围绕市场份额与产品拆机细节,背后蕴含的是两家企业在核心技术战略上的根本分野——路线不同,初“芯”不变!

暗战升级!格力与小米的不同“芯”路,谁将主导未来?

破茧成蝶:

格力造芯之路大盘点

先来看格力:近年来,“格力造芯”的传闻不绝于耳,但格力的芯片究竟处于什么阶段,完整的披露并不多。今年8月6日,格力在互动平台上发布的一则消息,将格力的芯片实力着实“秀”了一把肌肉!

根据该消息,格力自2015年开始进入芯片领域,设有通信技术研究院微电子所和功率半导体所;2018年成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主要负责MCU芯片、智慧家庭芯片和功率器件产品研发和销售。

到了2022年,公司成立珠海格力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晶圆制造、功率器件封装测试、半导体检测服务等业务。目前,公司芯片团队近千人,技术人员占比超60%。

如果财友是格力的股东,对于格力在芯片上的实力想必更为熟悉。因为——今年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就是4月22日在珠海格力的碳化硅芯片工厂召开的!这座工厂于2024年底正式投产,其SiC功率芯片在家用空调中的装机量已经突破100万台。

说到格力的芯片,还有一段往事值得回味:2018年,董明珠首次宣布暂停分红,将资金投入到“格力造芯”计划。市场对此质疑声不断,格力电器股价随即暴跌超9%——要知道,上一次格力暂停分红,还要追溯到2007年!

面对百般质疑,当时董明珠坚定表示“我今年投入一百亿,明年投入一百亿,三年投入三百亿,甚至三年以后我投入五百亿,我没理由做不成。我们阶段性的空调已经逐步开始起来,也许到明年这时候,你再看,我所有的空调芯片都会成为自己的”。并表示“即使不分红,我的平均分红率也达到了44%”。

机会,永远属于长期主义者。格力同年成立的零边界公司,一年不到就取得了“开门红”!

根据此前零边界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10月,格力自主研发芯片出货量突破1000万颗,截至2020年底,零边界芯片的出货量累计达3800万颗,2021年底出货量累计超7200万颗,2022年底出货量累计逾越1亿颗,实现年均出货量达3600万颗。

零边界成立六年之后的2024年12月,伴随着工厂的投产,董明珠曾在接受采访时宣布:“格力芯片成功了,从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到整个全产业链已经完成了。我觉得最高兴的就是我做这个芯片工厂,没有拿国家一分钱。”而且,这是亚洲首个全自动碳化硅工厂!

格力电器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包含零边界在内的智能装备板块营收同比增长23.7%,显示战略转型成效。而在今年6月,格力电器又在互动平台披露其碳化硅芯片工厂最新进展:已建立SiC SBD(碳化硅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和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芯片工艺平台,部分产品实现内部批量使用,并为多家芯片设计公司提供晶圆流片制造服务——不但能满足自身产能需要,还能对外服务了!

不止芯片一个领域,格力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投入是全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2018年底,建立了自己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要知道,此类工作站一般设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够设立工作站的企业,都是愿意在研发方面重金投入的行业翘楚,非一般企业所能及。

和格力相比,小米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要晚了两年:据IT之家报道,2020年7月29日,小米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批纳贤开启。由此推算,工作站的成立应该就在这个时间点之前不久!

小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招收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等相关领域优秀博士毕业生加入小米,实行企业、高校双导师培养。这样看来,小米招收博士后的专业范围比格力宽广多了——这也与小米的业务范围是一致的!

至于小米的造“芯”之路,此前财经早餐的文章《小米,“芯”突破!》曾经进行过详细的梳理,总而言之,从2014年开始,小米历经十年造芯路,终于修成正果,而且一出场,带来的就是一颗3nm的“玄戒”芯片!

暗战升级!格力与小米的不同“芯”路,谁将主导未来?

结语

在今年2月波长计的纪录片《格力请回答》中,董明珠再次回应外界对格力造芯片质疑:“大家把芯片看得太神秘”!造芯片不是格力电器孤勇地冒险,是作为中国制造企业的责任与担当。而在2025年5月22日的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在介绍自研3nm旗舰芯片“玄戒O1”时,更是数度哽咽。

“吹尽狂沙始到金”,格力依托传统制造优势,其碳化硅技术不但已经投产,并已实现规模化应用;而小米则以互联网生态为支点,猛攻3nm高端芯片,并已成功应用在新款手机上,目前试图以此为跳板,打通智能家居全链路。而空调,正是“智能家居”领域的重要一环!那么格力和小米的造芯之路,未来又会续写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呀~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