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国产芯集体暴涨!寒武纪7%涨停!芯片50ETF飙5%,实力藏不住了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28日 21:14 1 admin

8月28日的A股,芯片股民怕是要激动到拍桌子——中芯国际涨超12%创历史新高,寒武纪盘中冲7%续创新高,连芯片50ETF(159560)都一度飙涨5%,换手率飙到12%,交易软件卡得像春运抢票。但热闹背后,一个灵魂拷问在股民群里炸开:这波“芯片热”是政策喂的短期兴奋剂,还是国产芯片真的从“PPT选手”进化成“实干派”了?今天咱们不聊K线,聊聊这波上涨的“里子”——到底是谁在给芯片股“输血”,这钱能不能赚,又该怎么赚。

国产芯集体暴涨!寒武纪7%涨停!芯片50ETF飙5%,实力藏不住了

一、芯片股有多疯?从“无人问津”到“踏破门槛”

要论最近A股最靓的仔,芯片股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中芯国际早盘高开高走,午后直接冲上涨停板(虽然尾盘回落,但12%的涨幅已经创了历史新高),市值一天涨了800亿,相当于多了一个中型上市公司;寒武纪更绝,这货去年还在“ST边缘”徘徊,今年股价跟坐了火箭似的,今天盘中再涨7%,续创新高,股民群里有人晒持仓:“年初10块买的,现在30块,比存银行香10倍!”

更夸张的是芯片50ETF(159560),早盘直接跳空高开,最高涨超5%,换手率12%是什么概念?相当于100个人里12个在今天买卖,交易活跃得像菜市场抢白菜。要知道这只ETF去年底规模才50亿,现在已经飙到150亿,半年翻了3倍,基金经理怕是连夜改PPT——以前路演要解释“为什么买芯片”,现在路演要解释“怎么买到芯片”。

对比一年前的惨状,简直魔幻。2023年芯片板块跌得爹妈不认,芯片50ETF从1.5元跌到0.9元,股民群里吐槽:“买芯片不如买瓶酱油,至少能下饭。”现在呢?群里晒收益的比晒娃的还多,有人说“终于解套了”,有人喊“目标价翻倍”,连平时不炒股的朋友都来问:“芯片ETF现在能买吗?”

这种反差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光靠股民“情绪激动”可撑不起这么大的涨幅,得有真金白银的逻辑在里面。

二、政策东风:“人工智能+”意见,给芯片股发了“通行证”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这文件不长,但每一句都像给芯片股“喂了兴奋剂”。其中最关键的一句:“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与使能软件生态培育,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技术突破和工程落地。”

翻译成人话就是:国家要亲自下场,帮AI芯片企业搞研发、建生态,还要砸钱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简单说就是“超级算力中心”)。为什么这时候出政策?因为AI算力缺口已经大到“饿疯了”——现在国内大模型公司有100多家,每个大模型训练一次要烧掉几万颗高端芯片,而国外的英伟达H100、AMD MI300又被“卡脖子”,想买都买不到,只能自己造。

政策不是“画饼”,是真金白银的支持。比如“AI芯片攻坚”,企业搞研发可以拿补贴,买设备有税收优惠,产品出来了政府先采购;“智算集群落地”更直接,一个超算中心要采购几十万颗芯片,这订单给谁?自然是国产芯片企业。北方华创、中微公司、长电科技这些设备、封装龙头,最近订单排到了明年,业绩预告里“净利润预增50%”可不是瞎写的,是真的有活干、有钱赚。

有股民说:“政策就是东风,以前芯片股是‘逆风划船’,现在是‘顺风跑船’,想不涨都难。”这话不假,但光有政策还不够,得有“刚需”托底——现在的芯片需求,已经不是“要不要”,而是“不够用”。

三、算力刚需:AI像饿狼扑食,芯片成了“救命粮”

你以为AI大模型只是“聊天机器人”?太天真了。现在的AI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自动驾驶要AI芯片识别路况,工厂机器人要AI芯片控制动作,连你手机里的“智能助手”都要AI芯片撑着。这些东西有多吃芯片?举个例子:训练一个GPT-4级别的大模型,要烧掉10万颗英伟达A100芯片,而国内现在能买到的A100不到1万颗,缺口90%。

这还只是“开始”。根据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AI算力需求将增长50倍,相当于“以前每天吃1碗饭,现在每天吃50碗”,芯片就是“米饭”,不吃就得饿肚子。国外芯片买不到,怎么办?只能自己造。以前国产芯片是“替补席”,性能不如国外,价格还贵,没人愿意用;现在主力(英伟达、AMD)被锁死,替补只能硬着头皮上,哪怕性能差一点,“能用总比没有强”。

北方华创的刻蚀机,以前被吐槽“精度不如ASML”,现在成了“香饽饽”——中芯国际扩产14nm产线,买的就是北方华创的设备;海光信息的CPU,以前服务器厂商不爱用,现在数据中心抢着下单,因为“国外CPU断供了,不用它用谁?”寒武纪更绝,虽然还在亏损,但今年营收暴涨120%,全靠AI芯片订单:“以前是‘PPT芯片’,现在是‘订单接到手软’。”

这种“刚需”有多硬?就像你饿了三天,看到馒头就想吃,管它是白面的还是玉米面的。芯片现在就是A股的“馒头”,谁有“馒头”,谁就能被资金追着跑。

四、国产逆袭:从“PPT芯片”到“业绩预增”,真的翻身了?

当然,光靠“缺芯”和“政策”,还不足以让资金这么疯狂。最关键的是,国产芯片企业真的在“进步”——以前是“差生”,现在至少是“中等生”了。

先看设备端:北方华创二季度净利润预增50%,中微公司预增40%,这些公司以前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现在靠“卖设备赚钱”;材料端:沪硅产业的12英寸硅片良率从50%提到70%,以前进口价100美元一片,现在国产只要60美元,价格低还稳定,晶圆厂当然愿意买;制造端:中芯国际14nm良率从去年的60%提到现在的70%,虽然比台积电的95%差不少,但已经能满足手机、物联网的需求,今年二季度毛利率提升到25%,赚钱能力肉眼可见。

寒武纪这种“亏损股”为什么涨?因为它的“故事”变了。以前是“画饼”,说“未来能做高端芯片”;现在是“落地”,今年上半年AI芯片订单量同比增300%,虽然还在亏,但营收暴涨120%,说明“产品真的有人买了”。就像一个差生突然考了60分,虽然不是学霸,但进步太明显,老师(资金)当然要表扬。

更重要的是三季度旺季要来了。每年9-12月是消费电子旺季,手机、电脑厂商要备货,芯片需求会更旺。机构预测,三季度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环节的业绩增速会更快,北方华创、中芯国际的净利润可能再增30%,这种“业绩预期”就像给股价装了“助推器”,资金当然愿意提前布局。

五、狂欢里的冷思考:这波上涨能持续多久?

虽然芯片股涨得热闹,但有几个问题得想清楚,别光顾着高兴,忘了风险。

第一个问题:政策利好会不会“提前兑现”?“人工智能+”意见刚出,股价已经涨了一波,接下来会不会“利好出尽是利空”?历史上这种事不少见:2021年“碳中和”政策一出,新能源股暴涨,后来政策细则落地,股价反而回调了30%。芯片股现在的涨幅,有没有提前透支未来6个月的政策预期?不好说。

第二个问题:国产芯片真的能“替代高端”吗?中芯国际14nm能满足中低端需求,但高端手机(比如iPhone)、AI大模型训练,还得靠7nm、3nm芯片,这玩意儿国内现在造不出来。寒武纪的AI芯片性能只有英伟达H100的30%,虽然“能用”,但“不好用”,一旦国外放松管制,国产芯片会不会被“打回原形”?

第三个问题:散户追高风险有多大?芯片股波动大,以前涨得多猛,跌起来就有多狠。比如2022年芯片50ETF从1.5元跌到0.9元,跌了40%,多少人抄底抄在半山腰。现在股价在高位,换手率12%,说明“有人在疯狂买,也有人在疯狂卖”,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接到最后一棒”?

当然,也不是说不能买。如果你看好国产芯片的长期逻辑(政策支持+算力刚需+国产替代),可以考虑芯片50ETF(159560)——这货持仓50家芯片企业,既有中芯国际、北方华创这种龙头,也有寒武纪、海光信息这种成长股,分散风险,比单买个股安全。但记住:别追涨,等回调;别重仓,用闲钱买。

结语:这波芯片股上涨,到底能不能赚?

说到底,这波芯片股的狂欢,是政策、算力、国产进步的“三连胜”。政策给了“方向”,算力给了“需求”,国产进步给了“信心”,三者叠加,股价不涨都难。但要说这是“泡沫”,也不尽然——至少企业的订单、业绩是真的在改善,不是“纯概念炒作”。

普通投资者要做的,不是“跟风喊涨”,而是“看清逻辑”:如果你相信中国芯能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现在可以小仓位布局,陪它慢慢成长;如果你只是被“短期涨幅”吸引,想进来“捞一笔就走”,那得做好“被收割”的准备——A股从来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尤其是在这种“情绪驱动”的板块里。

最后说句实在话:中国芯的故事,从来不是K线图上的“红红绿绿”,而是无数工程师在实验室里焊板子、调参数的“日日夜夜”。股价涨了,别狂欢;跌了,别骂街。给国产芯片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耐心——毕竟,从“卡脖子”到“硬骨头”,从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至于现在能不能买?答案在你自己心里:你是想赚“快钱”,还是想赚“长钱”?想清楚这个,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