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导语:
人工智能将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技术飞跃。每隔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会走上一个新台阶,各种技术创新令人眼花缭乱。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将能够自我思考和思辨,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甚至能实现自我进化。人工智能不仅会向人类智能靠近,甚至会在很多方面远远超过人类。
在技术更迭的时代洪流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出明智的财富、家庭乃至人生决策,在动荡的世界中寻得一方安稳与富足?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作者时寒冰以货币、贸易、资源、人口、消费等关键指标为线索,深入剖析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崛起、新能源革命、全球产业大转移、货币体系重构等。他抽丝剥茧,探寻趋势产生的背景、原理与逻辑,为广大投资者揭示了历史性的全球投资机遇。
人工智能革命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人工智能将进一步向前推动之前的自动化,大量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受到冲击的不只有低端制造、零售、物流运输、家政等行业的基础岗位,也包括很多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工作岗位。
对用工单位来说,既不需要给人工智能交社保、医保等,又不需要承担任何在侵犯劳动者权益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人工智能可以不休息,连续24小时工作,也可以做到几乎不出错地完成很多工作。它的工作效率更高,完成的质量更高。人工智能还能轻松突破人体的局限性,从事很多高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百毒不侵,不怕病毒,不怕生化武器,不受生理局限。因此,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在未来战争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且能帮助人类推进科学研究,包括进行外太空探索等。这使得无论是资本还是企业或者政府,都有更大的动力用人工智能取代人力。这个序幕一旦拉开,必将势不可当。
事实上,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威胁自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就有讨论,那个时候社会就爆发过反对机械化、破坏机器的运动。只不过,工业革命在打击传统手工业的就业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新工作机会,这跟人工智能时代很多领域的工作岗位被机器取代截然不同。我个人认为,人工智能这种技术革命对就业等领域的冲击力度,将超过人类历史上包括工业革命在内的所有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的总和。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国家,将不得不面对大量失业人员对社会稳定发起的巨大挑战。作为人工智能应用之一的具身机器人可以更快地替代许多岗位。机器人的应用会直接带来效率的提升,改变很多行业和产业的全球格局,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欧美工人享有非常健全的劳工保护机制,工作时间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速度极慢。但如果大量使用技术精湛、干活高效的机器人—它们不仅完全不受劳动保护法规的约束,还能轻松突破人在体力等方面的局限性,这将大幅提升欧美国家的基建效率,彻底改变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劣势。
再比如,从全球产业格局的角度看,一旦廉价机器人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像印度这样的如今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将不再享受人口红利,而那些科技发展水平更高、机器人普及率也更高的发达国家,有望彻底改变劳动力成本高昂的局面。这将彻底改变产业大转移的路径,甚至会改变一国之国运。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当发达国家大量使用机器人,使机器人成本显著低于劳动力的时候,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会离开发展中国家而流向发达国家,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将急剧扩大。
简单一句话:科技强,则国强,且是前所未有的强,因为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弥补劳动力成本高昂的短板,迅速完成一些产业链的构建。这意味着,科技强者恒强。在人工智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逻辑正发生颠覆性改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人工智能时代,这句话所包含的意义更为突出。当人工智能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其甚至可能对人类自身构成威胁。
包括谷歌前工程师杰弗里·辛顿和蒙特利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家约舒亚·本乔在内的技术专家和计算机科学专家警告,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与核战争和全球大流行病相比不相上下。
“降低人工智能灭绝人类的风险以及降低流行病和核战争等其他影响全社会的风险,应该成为全球优先考虑的事项。”
这种担忧实际上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之快,以及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变化之巨大。
拥抱人工智能,就是拥抱当前最大的一次投资机会
与人工智能、机器人、3D 打印等相关的板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大方向之下,选择一些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做大长线,有望获得非常好的收益。因为,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智能具身机器人,其甚至可能像电视机一样深入无数个家庭。这是总的发展趋势。
从2022年下半年算起,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少股票已经有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涨幅,如人工智能发展的最直接受益者、美股当中的英伟达等。
有关这方面的投资,很多人已经熟知,相关股票依然有机会,因为受益于人工智能革命,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将呈现波浪一样不断前行的走势。但随着相关股票涨幅越来越大,很多人认为,“追高”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不能忽略。那么,除此之外,未来还有没有其他比较安全、比较稳定的投资机会?
人类迈入人工智能时代,这也意味着人类从石油经济时代迅速走向电力新时代。这是一次伟大的转变:从石油驱动经济发展,逐步变成电力驱动经济发展。石油对过去的经济发展有多么重要大家有目共睹,而电力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有多么重要需要再过几年才能被人们充分认识到——而尽可能走在趋势前面,永远是获取高收益的前提。
人工智能热潮,不仅带火了英伟达等芯片制造商,也给电力行业带来了新的惊喜。原因很简单: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耗费惊人的电力。2024年3月1日,马斯克在博世互联世界大会上说了这样几句话:
“上线的人工智能计算似乎每6个月增加10倍。显然,如此高的速度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一年前,短缺的是芯片,神经网络芯片。然后,很容易预测出下一个短缺的将是变压器——你必须给这些东西供电……”
“那么,下一个短缺的将是电力。他们将无法找到足够的电力来运行所有芯片。我想明年,你会发现他们找不到足够的电力来运行所有芯片……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同时增长,两者都需要电力。”
核电:AI时代的“终极答案”
人工智能有多耗电呢?答案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据《纽约客》报道:如果谷歌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每一次搜索,其用电量将上升到每年29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千瓦时=10亿度)左右。这比肯尼亚、危地马拉和克罗地亚等国家的用电总量还要多。
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电力。ChatGPT背后的机器学习依赖处理大量信息的模型,而每一次处理都需要消耗能量。据估计,ChatGPT 每天要响应大约两亿个请求,因此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的电力,而1个美国家庭平均每天消耗29千瓦时,ChatGPT 每天的耗电量相当于17241个美国家庭的耗电量。
美国新纪元能源(NextEra Energy)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凯彻姆表示,在未来20年里,美国的电力需求预计将增长40%,而在过去20年里,美国的电力需求仅增长9%。
据官方估算,瑞典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可能会在今后10年内翻番,然后在2040年再翻番。在英国,人工智能的能源消耗预计将增加500%。高盛表示,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预计将占到总用电量的8%,大幅高于2022年的3%。高盛将其描述为“一代人从未见过的电力增长”。考虑到整体电力需求多年来几乎保持平稳的状态——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出现过下降——任何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将是巨大的电力消耗。国际能源署(IEA)2024 年初发布的年度电力报告称,目前全球有800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约33%在美国,16%在欧洲,近10%在中国。
如果全球的数据中心持续运行,它们每年总共将消耗508太瓦时的电力。这比意大利或澳大利亚的全年发电总量还要高。到2034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预计将超过1580太瓦时。
全球数据中心在2022年消耗了460太瓦时的电力,在最坏的情况下,到2026年,这一数字可能会上升到1000太瓦时以上。爱尔兰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计划新建大量数据中心,到 2026 年,数据中心可能占所有电力消耗的32%。相比之下,2022年这一比例仅为17%。报告称,美国拥有全球33%的数据中心,预计耗电量将从2022年的200太瓦时增至2026年的260太瓦时,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6%。
这份报告认为,如果完全采用人工智能,谷歌等搜索工具的电力需求可能会增加10倍。2023年,英伟达销售了10万台人工智能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平均每年消耗7.3太瓦时的电力。到2026年,人工智能行业规模预计将呈指数级增长,电力消耗量至少是当前需求量的10倍。
人工智能时代也是大数据时代,对电力的需求增长之快令人震惊。据全球商业房地产服务公司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公布的数据:2023 年,全球数据中心在开发中的容量7.1吉瓦(1吉瓦=10亿瓦=100万千瓦),相比2022年新开发的容量4.1吉瓦增加了约73%。这里的重点是,在开发中的容量增加了73% !
人类对电力的消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疯狂。前面提及的电力数据,由于统计方法不同,数据会有一些出入,但它们共同的指向是确定的:人类过去对电力的消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疯狂!
在查询大量研究报告后,我发现,所有对未来电力的消耗的预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断调高,每隔一段时间,新的预测就会调高之前的预测。有人提出,量子计算机相比超级计算机处理速度更快,同时消耗更少的能量,因此其消耗的电力会更少。但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超级计算机在21℃下就可以运行,而量子计算机需要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273℃)的温度才能运行,而冷却到如此低的温度且保持这一温度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实际上,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是计算,占数据中心电力需求的40%;二是实现稳定处理效率的冷却用电,同样占需求的40%左右。剩下的20%则来自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设备。
总而言之,在人工智能时代,要想避开严重依赖电力这个事实,是非常困难的。
加密货币和新能源汽车也是耗电大户
现在的问题是,加密货币和新能源汽车,也都需要耗费大量电力。国际能源署在《2024年电力》报告中指出:2022年,数据中心、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是耗电大户,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消耗了约460太瓦时的电力,几乎占全球总用电量的2%。国际能源署预计,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的电力消耗将达到620~1050太瓦时,与2022年相比,电力需求增加160~590太瓦时,大致相当于增加至少一个瑞典或多至一个德国的电力总量。
根据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数据,美国的加密货币消耗的能源几乎相当于全美所有家用电脑消耗的能源总和。2022年,加密货币消耗了约110太瓦时的电力,占全球电力需求的0.4%,相当于荷兰的总电力消耗量。预计到2026年,加密货币的电力消耗将增加40%以上,达到160太瓦时左右。根据估算,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市场规模可能超过300亿美元。
除了数据中心和加密货币,新能源汽车也严重依赖电力。随着电动汽车和热泵等电力驱动技术越来越受欢迎,电力的重要性与日俱增。2024年7月10日,美国电动汽车调查公司Recurrent Auto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最近人们对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感到担忧,但是,到2030 年,美国有望实现新车销售中50%为电动汽车的目标。多次修订后的电动汽车销售预测显示,50%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电动汽车数量将大幅增加,预计在当前政策下到2030年这一数量将增长近10倍。
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销量同比下降8.5%,引发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的质疑。但是,同期,现代、福特、宝马等品牌的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使得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市场电动汽车整体销量同比增长2.7%——但很多人只看到了特斯拉销量的下滑,而没有注意到其他品牌销量的大幅增长。在2024年第一季度,现代电动汽车销量增长100%,福特增长77%,宝马增长63%。这一强劲的增长趋势延续到了2024年第二季度,现代纯电动汽车销量在5月增长了42%;起亚电动汽车销量在5月更是同比增长127%,创下该品牌电动汽车有史以来在美国市场销量的最高纪录;福特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64.7%。特斯拉的销量也在2024年第二季度反弹。
毫无疑问,从燃油车转换为电动汽车的步伐正在加快。到2026年,欧盟预计将有900万辆新电动汽车和1100万台新热泵投入使用。
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更为迅猛。目前,电动汽车占中国电力需求的8%以上,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明显削弱了汽油消费量的增长,电力消费自然也增加了。

2024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2024年将接近40%,2025年接近50%,2026年超过50%,新能源汽车将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会达到1亿辆,年销量会达到200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 70%。当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开上道路时,毫无疑问,电力消耗也会大幅上升。
假设每辆电动汽车全年充电量为3000 度,那么,1 亿辆电动汽车一年就需要耗电3000亿度。
在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从2022年10月开始多次集中攻击乌克兰的能源设施,以削弱乌克兰的军事潜力。从2024年春季开始,乌克兰对此进行规模化反击,加大了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能源设施的力度。双方攻击的重点都包括对方的能源基础设施。
不知不觉中,数据中心、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人类从石油时代飞速过渡到新的电力时代,不仅我们的生活随之改变,连战争的形态都在发生巨变,相应地,我们的投资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投资TIPS:布局电力,就是布局AI的未来
是否有核电:核电是可靠的清洁能源,是解决稳定供电问题的关键。
是否有天然气资源:美国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天然气发电机组安装速度更快,可以满足数据中心等的电力需求。
是否有区域垄断性:即使是区域垄断也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红利,比如花费资金进行游说以屏蔽其他公司的竞争威胁。
股息派发的稳定性:长期稳定的股息派发说明公司收益稳定,在分析比较传统的企业时,这是一个关键指标。
是否受益于政策支持等: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为例,它是核电技术的一个创新方向,具有建设周期短、成本低、灵活性高等优势,政府力推、大型公司投资或合作等会刺激估值,是阶段性驱动股价上涨的重要外部变量;同时也要注意概念设想和实质性业务的脱节。
新书信息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
【作者】时寒冰
【ISBN】9787521775426
【出版时间】2025年8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简介】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大国博弈、政策转向、经济震荡、技术革新……其中潜藏哪些重大趋势?我们如何精准把握?
这些趋势从何而来?哪些关键因素将决定其变化?它们又将如何深度影响投资市场的走向?
金融市场复杂多变,投资者如何拨开重重迷雾,寻觅机遇,挖掘出那一缕代表着希望的光线?
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出明智的财富、家庭乃至人生决策,在动荡的世界中寻得一方安稳与富足?
在这本书中,作者时寒冰以货币、贸易、资源、人口、消费等关键指标为线索,深入剖析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崛起、新能源革命、全球产业大转移、货币体系重构等。他抽丝剥茧,探寻趋势产生的背景、原理与逻辑,为广大投资者揭示了黄金、白银、核电、美股、美债、中药材、小金属等领域中历史性的全球投资机遇。他强调,顺“势”而为,方能精准发现机会。所谓“势”,即资本、资源、人口等的流向。投资者唯有精准识别趋势变化规律,抢先一步挖掘出具有“稀缺性”的投资标的,才能掌握市场先机。
凭借纵贯时间、空间的全局视野与见微知著的洞察能力,时寒冰带领读者开启了一场全球大趋势下的财富探秘之旅,描绘出一幅清晰的长线投资蓝图,传授识别与规避风险的智慧。全书由“势”至“道”再到“术”,帮助读者沿着趋势变化的脉络,锁定未来的投资机遇。这不仅是一本深刻且务实的全球投资指南,更是一张极具前瞻性的未来财富藏宝图,助力读者在不确定的市场中赢得确定的收益,在实现财富增值的同时,构筑起牢不可破的财务“护城河”。
【作者简介】
时寒冰,字暖之,生于1972年,经济趋势研究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曾经担任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总裁班授课教师和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他曾荣获“中国证券市场20年最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奖”、《出版人》杂志“年度作者”等奖项。
时寒冰曾出版《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未来篇)》等作品。2012年起,时寒冰潜心专职做趋势研究。跟时寒冰学习投资的学生张沛(Joyce Zhang)在由美国对冲基金丰泽集团(Fortress Group)举办的2014—2015年全球宏观投资大学挑战赛(Fortress Global Macro University Challenge)中获得总冠军。
同时,时寒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资助贵州、河南等地的贫困儿童读书,向云南旱区农民和旱区小学捐建水窖,向河南“艾滋病村”小学捐建多媒体图书馆等。
IPP文摘|当AI有了自我意识,人类将会面临什么?
IPP文摘|“人形机器人元年”过半,这次能成?
IPP荐书|未来,大模型将在这4个行业大有可为
关于IPP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IPP围绕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政策、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等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知识创新和政策咨询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IPP的愿景是打造开放式的知识创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为领先世界的中国智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