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天地文章正文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游戏天地 2025年08月28日 19:10 1 admin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文/窦文雪

编辑/子夜

诸多大厂铩羽而归的XR赛道,迎来了一个新玩家。

近日,vivo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MR(混合现实)头显设备——vivo Vision探索版,成为第一个杀入这条赛道的国内手机厂商。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图源vivo官网

所谓的混合现实,就是融合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用户戴上MR头显设备后,不仅能看到虚拟世界中的界面、应用程序、图片和视频等,还可以通过镜片,看到外部世界的人和物,同时还能通过眼球、手势等操控虚拟界面中的应用。

一家智能手机厂商做MR头显,要用过硬的技术解决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交互转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

由于需要集成多种传感器、搭载算力更高的芯片,还要完成三维建模、图像处理、人机交互等复杂技术,MR头显产品的成本高,因此定价也高,商业化困难。

此前苹果就曾在MR头显上“碰过壁”,其推出的Vision Pro因不够实用、价格过高而未能卖爆。

vivo也吸取了教训,绕开了苹果曾暴露出的诸多痛点,不仅设计得更轻便,也没急着让消费者买单,不想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又重又贵”的印象。

目前,从vivo对外传达的信息来看,其似乎也没有让vivo Vision探索版量产的想法,一些产品的关键信息也没有对外披露,可以说是相当谨慎,或许先行者的销售状况,也让vivo不太敢冒险。

但vivo要探索第二曲线,显然不能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最终还是要思考如何让消费者买单。

不管是MR头显还是做家用机器人,vivo已经在积极寻找第二曲线。

在手机业务难寻新增长的当下,vivo寻求新的突破口,瞄准对技术要求更高的领域这无可厚非。

但这两个业务,都需要高昂投入,商业回报较晚,如何应对大举投入带来的压力,或许是vivo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难题。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vivo Vision探索版,有什么优缺点?

只要是想做智能穿戴设备,每一家入局的厂商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简化为一句话:可以让人穿戴着产品正常生活,正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智能眼镜赛道是如此,如今vivo踏入的MR头显领域也是如此。

但这句话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一句“更日常”中,就包含着更轻便、显示更清晰舒适、眼球追踪与手势操控更流畅等诸多要求。而MR头显对于显示、操控的高要求,又注定了产品需要依靠大量高科技配件支撑,这与市场对产品更轻便的需求天然相悖。

于厂商而言,MR头显从概念到现实需要一个时间,但消费者往往不会给一款高价产品提供太多试错的机会,只要产品不够好用、超出自己的消费能力,就不会买单。

研发能力强如苹果,都没能开发出一款iPhone级别的MR头显产品。即便在Vision Pro的发布会中,很多体验过的人士都表示看到了苹果在技术上的颠覆,但一句“又大又重”,就阻挡了这款产品的销路。

据彭博社消息,截至2024年末,苹果Vision Pro销量不足50万台,未达苹果的预期。

吸取了苹果的前车之鉴,vivo目前的策略就是突出这款MR头显产品的体验感,一方面要能实现基础的MR头显功能,另一方面要避免市场给出“又重又贵”的评价。

vivo Vision官网显示,该产品搭载了第二代骁龙XR2+平台;采用Micro-OLED双目8K臻彩屏,搭载OriginOS Vision系统,最高像素可以达到2728万。

在眼球追踪、手势识别等功能上,vivo Vision能够实现1.5°的高精度眼动追踪,26个自由度的微手势识别和垂直175度的识别范围。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图源vivo官网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vivo Vision探索版几乎不需要学习门槛:眼动即光标,双指捏合确认操作,并且无外设牵绊,初试用户只需要5秒即可上手使用。

针对MR头显内容生态匮乏的情况,vivo也做出了努力。比如,vivo Vision能够实现从智能手机到MR头显的硬件级联动,vivo X100 Ultra、vivo X200 Ultra空间影像无感互传,拍摄即同步。

除了“炫技”的部分,vivo尤其在减重方面下了功夫。

相比于苹果Vision Pro拥有12颗摄像头和5颗传感器,搭载双芯片,vivo Vision有8颗摄像头,并且采用的是单芯片平台。

此外,vivo也摒弃了苹果在Vision Pro身上的双屏设计,去掉了实用性不高的外屏,据相关人士向数智前线透露,vivo光去掉这一项就可以减重近百克。

在中框的材质上,vivo也选择了更轻的镁合金材料,还采用了中框风扇一体化的设计,从结构上减轻产品的整体重量。

因此,市面上有关vivo Vision最多的评价就是轻便,其整机重量是398克,比600克至650克之间的苹果Vision Pro轻了1/3。

此外,vivo在佩戴舒适性上也考虑了国人面型特征和人体工程学因素,解决了设备压脸、闷热、易晃动的问题。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图源vivo官网

vivo从实用性角度做高科技产品的做法,与此前Meta在那款爆火的AI眼镜有些相像。

不过,如果只是在硬件的配置和材质上做到让产品变得更轻,那么产品的科技感和功能性就可能会打折扣。

vivo或许也清楚,即便让vivo Vision看起来更轻更实用,可能也达不到Meta AI眼镜那样高的市场接受度,因此,vivo在MR头显产品的定价和上市的策略上,选择了一个更稳妥的做法:不公开开售时间和定价,只开放线下预约体验。

近期,越来越多体验过vivo Vision的用户也给出了自己的使用反馈。

vivo Vision没有公布视场角、刷新率、传感器配置等参数信息,因此多数用户反馈的体验也聚焦在这些未公布的方面。

有用户称vivo Vision沉浸式观影模式的续航时间约为2.5小时,需要外接电池补充电量,这就影响了使用的便利性;也有用户称vivo Vision的视场角相对较窄,沉浸感不足。

除此之外,内容生态不足也是vivo Vision的短板。有用户表示,目前vivo Vision应用商店内的内容主要以空间相册、简单游戏(如《桌鼓达人》)和视频播放器为主,缺乏专业软件或杀手级应用。

也有用户反馈虽然机身很轻,但戴久了面部还是会出现压痕;手势识别和眼部追踪偶尔会出现延迟现象,流畅度不佳等等。

可以看到,vivo的这款产品还有很多可改进的空间,这或许也是它不敢直接定价和开售的原因,要让国内的消费者接受MR头显并不容易,谨慎的态度背后,vivo或许也需要更多时间探索。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vivo为什么要啃MR头显这块“硬骨头”?

在AI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很多有关人工智能硬件产品的构想都有可能在技术的迭代下逐渐变为现实。

在这样的趋势下,MR这个几经起落的技术被重新提起。

作为手机厂商,vivo在技术、内容生态和供应链等方面,都具备能做MR头显产品研发的因素。

比如在芯片优化、低功耗设计、高清显示等方面,vivo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技术经验,再加上在供应链上多年的积累,与上游的显示、光学、声学等供应商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据了解,vivo在2021年就开始布局MR赛道,成立了专项研发团队,因此从整体上来看,vivo入局MR头显行业不完全是在打无准备的仗,如今推出vivo Vision也不算是急于跟苹果的风。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图源vivo官网

不过,市场有空间、公司有技术铺垫,并不是vivo选择布局MR头显赛道的全部因素,vivo还很看重MR头显研发过程中要攻克的技术难关,能对家用机器人研发起到促进作用。

从当前的智能机器人市场情况来看,能够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机器人大多被应用于工业场景,只能通过固定的操作流程来完成工作和行动,不能应对更多复杂的、突发场景。

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方面也存在着技术难题待解。

机器人领域专家、艾欧智能IO-Al.tech创始人陈相羽表示,当前机器人面临两个痛点,一方面,机器人没有类似AI大模型那样很丰富的训练数据;另一方面,现在机器人往往都需要一个人拿着遥控器来操作。但人们戴着MR就可以让机器人从中获得很多数据,MR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器人操控交互式设备。

因此,与机器人关联度如此高的MR头显,就成了vivo近期加速布局的关键点。

据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分析,借助MR对环境的高精度扫描和建模能力,可以帮助机器人对家庭场景建立毫米级空间建模能力;借助MR对人物表情、语义等的精准识别,也将赋能机器人更好理解人类;而MR积累的多任务处理和行为学习能力,也可以帮助家庭机器人应对复杂的环境,实现能力泛化迁移。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图源vivo官网

尽管理想很丰满,但无法否认的是,MR头显是一条十分难闯的赛道。

2020年前后,在疫情带来的居家娱乐红利下,Meta旗下的Quest系列头显产品销量一度突破千万。

但由于当时Meta Quest的交互体验还是不够好,内容生态也没有跟上,因此出货量增长开始放缓。

随后,苹果推出的Vision Pro又一次炒热了这条赛道。彼时,该产品引发用户抢购,二手平台最高价格曾飙升至9万元/台,官方售价为29999元起。

但紧接着,市场的热度就随着产品太重不够日常、售价较高、生态匮乏等原因逐渐消退了。目前,苹果已停止了这一版本产品的生产及二代产品的研发。

也就是说,国际巨头Meta和苹果都没能在MR头显赛道中再创一个iPhone时刻。

再看其他手机行业的企业,大多都把转型的方向定在了更轻便、商业化落地更容易的AI、AR眼镜上,这也证实了MR头显的技术难度极高,想要真正做好需要花费大量成本。

就连vivo自己都在vivo Vision的后面加上了“探索版”,还选择了在自有工厂里搭建产线。

再加上不公布上市的时间和售价,这些都意味着vivo还没打算让vivo Vision大规模量产。就像vivo曾预测正式推出“人们理想中的家庭机器人”是在10年以后一样,MR头显也是vivo一个遥远的梦想。

只是,不管是做MR头显还是做家用机器人,对于vivo来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故事性感但现实骨感”,但面对手机领域的内卷,vivo的新探索确实也必须加速了。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卷不动智能手机的vivo,

拼命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近几年,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卷”成红海。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41亿部,同比下降3.9%,其中,5G手机1.21亿部,同比下降3.0%,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5%。

但与此同时,手机的上市新机型数目却在增长。上述报告显示,2025年1-6月,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238款,同比增长10.2%,其中5G手机103款,同比下降14.2%,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43.3%。

从排名上看,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长期不超过1%。

据IDC发布的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排名为华为、vivo、OPPO、小米和Apple,市场份额分别为18.1%、17.3%、15.5%、15.2%和13.9%。且除了小米外,其他四家品牌的出货量都在同比下滑。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图源IDC咨询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这样的情势下,手机厂商们都在探索手机之外的智能终端生意。

目前,宣布入局智能显示行业、机器人赛道的手机厂商已经不止有vivo。

例如小米早在2021年就发布了“铁蛋”四足机器人、在2022年正式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在今年6月发布了小米AI眼镜等等。

华为内部包括云计算、车BU、终端BG等在内的多个部门都在推进机器人的布局,华为还在今年2月申请注册了“MateRobot”商标。

还有荣耀在今年正式宣布阿尔法战略后,对外透露其新产业孵化部下设多个与机器人相关的实验室,正积极招聘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才,自主研发的伺服控制系统、多模态感知系统等技术。

而vivo近期探索新路线的动作也越来越多了。

除了此次发布MR头显,以及此前宣布正式成立机器人Lab,vivo还准备入局手持云台相机市场。

根据鲸犀的独家报道,vivo的手持云台相机项目是在去年年底立项,截至几天前的8月22日,其首款产品已完成开模,按照该节奏,预计明年能发布。

报道还称,vivo的这款手持云台相机产品定位为vlog相机,将聚焦于为创作者、Vlogger和摄影爱好者提供更稳定、易用的手持拍摄解决方案,直接切入由大疆和影石等产品主导的相机市场。

但不管踏入哪一条赛道,vivo都将面临技术攻坚而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

以MR头显为例,vivo在2024年底就曾透露,公司的混合现实团队已扩展至500人规模。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图源vivo官网

时至今日,vivo也依然在大量招聘相关人才。以BOSS直聘为例,vivo就发布了至少20个与XR相关的岗位,包括技术架构师、XR性能优化工程师、XR Runtime开发工程师等等,部分岗位的月薪达到了6万以上。

对于vivo来说,MR头显、手持云台相机、人形机器人等业务,理论上都能复用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一些技术。

但想真正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也还是要“下血本”投入,只有把好“产品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赛道中站稳脚跟。

(本文头图来源于vivo官网。)

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苹果没卖爆的MR头显,vivo也不敢太冒险?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