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10:08,备受期待的荣耀Magic V Flip2在全渠道正式开售,起售价5499元。作为一款集高定美学、顶级影像、品类续航与高可靠性...
2025-08-28 0
本期要点:一个巨大的赛道——太空互联网。但这是谁的机会?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老朋友们都知道,我们关注前沿科技,不只是看热闹,而是要看清它背后的底层逻辑和真正价值。
最近,SpaceX宣布完成了今年的第100次发射,且自2019年以来,他们已累计进行超过290次星链(Starlink)发射任务,累计将9440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其中活跃卫星超过8100颗,规模远超其他国家和公司。
就在外界感叹中美航天的差距时,过去一个月里,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也悄然连续完成了5次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发射任务。
这件事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
我认为,围绕太空互联网,中国和美国也展开了博弈。到2030年,全球太空互联网或将形成中美并立的格局。只不过,马斯克通过可回收火箭来快速部署卫星,而中国或许正借助中国的量产优势大干快上、集中发力。
当然,中国航天产业将会是国有主导,民营航天注定是个配角,撑不起未来产业的说法。
太空互联网
首先,我想提醒的是,低轨卫星互联网(也被称为太空互联网)已经展现出重要价值,是各大国的兵家必争之地。
例如,在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中,当乌克兰的地面通信设施被摧毁后,SpaceX迅速同意向乌克兰提供星链服务, 12小时内激活了乌克兰境内的卫星网络,实现了无人机通讯和部队之间的联络,瞬间改变了战争的态势。
乌克兰士兵在操作星链终端
这一事件让外界清楚看到,像星链这样的民用系统在关键时刻也能发挥战略作用。战争中,当传统通信中断时,拥有太空互联网的一方,就掌握了主动权。
同时,战争的复杂环境,也向所有人证明了,太空互联网部署灵活,而且带宽充足,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但这也带来了数据安全问题。用户通过星链进行通讯,数据将传向哪里,是否会有隐私和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因此,就像没有北斗导航系统,导弹可能就找不到目标,战机可能迷失方向。一个国家如果依赖他国的太空互联网,无异于将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中。
与当年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建设北斗的逻辑一样,中国组建自己的太空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问题,而是一个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
所以,中国航天产业必然崛起。
根据中国2020年9月向国际电信联盟(ITU)提交的文件,中国计划发射总计1.3万颗卫星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按照约定,这个项目要在2027年9月前完成星座10%(即约1300颗卫星)的部署,平均每年650颗卫星,才能确保轨道和频率资源不被收回。
大机会!谁的机会?
那么,中国将以什么方式完成太空互联网的布局呢?我认为,很可能是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我们可以发挥自身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通过极致的标准化、模块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将火箭的生产成本降低。
当前,中国的长征五号火箭单次发射报价约为5000万美元。而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即便考虑回收,其报价也在3000万至6700万美元之间浮动,相比长征五号并没有显著优势。
况且,当我们可以像制造汽车一样每年稳定生产上百枚火箭时,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那么“回收”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将被大规模生产所抵消。
另一方面,中国也在研发自己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如长征八号R型,据称到2025年底将进行首飞,将作为技术储备成为卫星部署的另一条腿。
但此时,我想指出,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发射频率。
SpaceX的火箭回收技术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升发射频率。在2024年,SpaceX的一个发射场就完成了62次猎鹰9号发射,几乎每6天就发射一枚火箭。
中国要达到与星链分庭抗礼的卫星数量,发射频率也必须和SpaceX相当。
这不仅要求我们能够快速且高质量的生产火箭与卫星,还要在地面运输、发射场建设、快速准备、发射流程优化等各个环节实现高效协同和创新。
当然,我想强调的是,太空互联网这个赛道也非常明确。
未来五到十年内,SpaceX一家独大的局面很可能将被改写。
SpaceX的星链一期已获准1.2万颗,二期计划再添3万颗,目前已发射星链卫星约8000余颗。
从发射需求角度看,中国部署的卫星数量肯定也会与星链相当,长期看也会部署数万颗卫星。
2024年初星链公布,已经拥有全球300多万用户,并初步实现了盈利。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太空互联网的建成,用户数量将远超这个数字。我们不仅有国内广阔的市场,还要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这些都为太空互联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别忘了,当服务的覆盖规模足够大时,就意味着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质量,以及在此之上建立的新产业生态,想象空间巨大。
最后,中国航天的发展,不代表民营航天的繁荣。
如果你想进行相关投资的话,也要看到,中国商业航天的产业结构肯定也与美国大不相同,不能简单借鉴。美国的SpaceX等私营公司引领了商业航天浪潮。在中国,必然主要由国家队承担大量制造和发射任务。
2021年,中国星网集团正式成立,负责太空互联网星座的建设和运营。长征系列火箭的制造和发射则由航天科技集团来挑大梁。
这种模式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快速推进国家战略工程。
当然,布局太空互联网的,除了中国星网还有好几家,向国际电信联盟申请了超过万颗卫星的项目就有两个,分别是上海垣信牵头的千帆星座,也叫G60星座,和蓝箭航天旗下的鸿擎科技主导和鸿鹄星座。中国申请的卫星总数去年就达到了5万多颗,看来卫星互联网这个赛道刚刚开始就已经卷了。
不过太空互联网是迄今为止商业航天领域唯一够大、够清晰的市场,再加上其承担关键通讯任务的特殊性,相信政府会对重复建设有所管制,未来走得足够快的企业大概率会由国资主导实现合并,而那些动作慢的企业估计就会胎死腹中了。
所以,未来的太空互联网很值得期待,但民营航天板块嘛,就别那么认真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相关文章
8月28日上午10:08,备受期待的荣耀Magic V Flip2在全渠道正式开售,起售价5499元。作为一款集高定美学、顶级影像、品类续航与高可靠性...
2025-08-28 0
娃哈哈遗产争夺案为人关注已久,但宗馥莉却始终未就此事表态,反而是她的叔叔宗泽后不断爆料,持续抨击侄女。如今,宗馥莉终于公开发声,她仅用了三句话表明立场...
2025-08-28 0
机械革命近日推出了“七夕套装”,该套装包含两台蛟龙16 Pro笔记本,旨在满足用户对高性能计算和移动办公娱乐的需求。套装中的白色款被命名为“潮玩版”,...
2025-08-28 0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张丽■张正美)8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在重庆召开,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
2025-08-28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8 0
每经记者:张蕊 每经编辑:陈星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
2025-08-2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