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由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组织实施的煤层气勘查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惠参3井成功钻至3858米目标深度,高标准完钻。该井的顺利完工,刷新了宁夏...
2025-08-28 0
大皖新闻讯 8月28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能力白皮书(2025年度)》正式发布。建设八年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逐步成长为安徽省除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之外的“科创第三高地”。这片“科创高地”有哪些“科技重器”,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
大科学装置支撑产业创新
大科学装置是“国之重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大科学装置在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通常,人们都认为大科学装置非常“高大上”,主要是聚焦科技前沿、支撑基础研究,那么,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哪些直接促进作用?
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党委书记李良彬说,大科学装置不仅是支撑前沿基础、抢占科技制高点不可或缺的研究平台,也是产业创新的利器。以同步辐射光源大科学装置为例,世界科技领军企业如美孚、辉瑞、阿斯麦、宝洁、联合利华等都曾利用同步辐射研发产品。英国Diamond光源服务的企业超过180家,创立的企业超过25家。美国Berkeley实验室的ALS光源支撑创立了60家公司。日本丰田公司甚至还在Spring-8光源投资建设了企业专用实验线站,支撑锂电池、催化剂、新材料等产品研发。
“我国同步辐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建成和在建的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北京高能光源和合肥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将极大地加速产业创新。”李良彬说,国内企业已开始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研发产品,依托上海光源中国石化投资建设了多个专用实验线站,服务器催化剂、材料和采油等领域创新。
“要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先进技术服务产业创新作用,需要大科学装置与产业界双向奔赴、同向发力。产业界不熟悉同步辐射技术、同步辐射团队不了解产业需求,同步辐射就难以服务好产业创新。”李良彬介绍,为架起同步辐射与产业创新之间的桥梁,合肥先进光源探索了一些创新模式。“一是企业委托中国科大利用同步辐射等技术开展研发,我们已服务企业近100家,签订了4家校企联合实验室和近300项研发合同,突破了PVA光学膜等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第二,依托同步辐射开发核心技术,赋权转化孵化企业,已经成功孵化了中科光栅、中科优材、中科焓能等6家企业,覆盖光栅、光学膜、新能源等领域,多项技术待转化。第三,依托大科学装置和校企联合创新平台,培养产业创新人才,以人才‘带土移植’模式培养企业创新能力。”
能源研究院聚焦多个“万亿赛道”
能源研究院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高能级科创平台之一,是安徽能源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浩民介绍,能源研究院成立五年多来,已形成一支800多人的技术团队。“我们布局的聚变关键技术攻关、核心部件研制及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据介绍,目前能源研究院已经攻克了高功率长脉冲回旋管、紧凑环芯部加料系统、太赫兹激光器、等离子体诊断系统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加速了国产替代步伐。同时,成功研制出全国首台7T动物孔径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样机,正在研制7T人体全身超导核磁共振系统。而自主研发的紧凑型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BNCT)成功实现2.05MV加速电压下的束流稳定引出运行和中子产出,综合性能国内领先。
另外,能源研究院布局的氢氨能源示范推广和关键技术研发取得一系列国内首创成果。比如,国内首家实现火电厂掺氨燃烧降碳工程示范,自主研发的技术和设备获批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另外,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长时间稳定运行的1吨/天、5吨/天氢气液化装备下线投运,助力长征八号火箭发射成功。而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千吨级模块化柔性合成氨设备顺利产氨,自主研制的全球首艘纯氨动力船舶下水试验成功,自主研发的压缩膨胀一体式制冷机性能国内领先……
能源研究院还建成国内领先的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互连成型平台,涵盖印刷、贴片、银烧结/铜烧结、回流焊等核心工艺,已为华为等多家企业提供封装技术服务。下一步,能源研究院将进一步聚焦聚变能、先进核能、氢氨能源、医工融合、功率器件等万亿赛道,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培育未来产业、服务安徽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建设“大健康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大健康研究院肩负着我省生命健康领域“源头创新、促进双转”的重任。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长王育才介绍,大健康研究院已经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成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对外开放共享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白皮书中已经列举了36类服务项目,可以说覆盖药物研发全链条。”另外,大健康研究院对外开放运营以来支撑服务企业近100家,大部分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大健康研究院周边也已聚集近百家研发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生态。”
大健康研究院还瞄准产业创新需求,与企业共建6个联合实验室,并建成一期4万平米转移转化中心,引育企业42家。据了解,大健康研究院转移转化中心也成功入选安徽省生物医药领域唯一的顶尖孵化器。
“巢湖明月”为AI提供新型算力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是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如何突破传统算力服务的“资源供给”局限,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AI产业生态?
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屠冉表示,合肥先进计算中心首创集通用计算、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计算、量子计算于一体的异构算力平台,实现四类算力的统一调度与协同优化,推动多元算力互联互通,提升计算效率,为AI产业生态提供新型算力范式。
同时,构建以合肥“巢湖明月”新一代算力集群为核心,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算力池,与全国八大节点、中国超算互联网、中国算力网等全国性基础资源互联互通,优化算力资源的配置,纳管全国算力20000P,实现内蒙、北京、芜湖、贵阳等全国各地算力资源有效供给。
目前,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提供国产算力生态从底层硬件算力供给到上层场景应用方案验证的全流程服务,集聚华为、海光、寒武纪、思元、曦云等各类国产芯片厂商的技术支撑团队,构建本地化FAE技术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栈国产化算力适配的小规模算子研发、训推框架适配、底层服务能力调用支持服务。
大科学装置将更多向民企开放
建成了一批国际一流的高能级科创平台、集聚了大量的高水平创新资源、推动了从“科研资源富集”到“科技服务优质”的升级……下一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有哪些发展计划?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表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出台大科学装置支持管理办法,支持引导企业参与大科学装置论证、建设、运维和使用,推动大科学装置更多向产业用户开放,加强向民营企业开放,支持大科学装置用好长期积累的海量实验数据,有偿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数据服务。
同时,将制定《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共享工作指引》,推动大科学装置、高能级研究机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创新单元,在建设需求、仪器设备、研发平台、科技服务能力、可转化成果等方面向社会开放,吸引企业、社会资本等参与建设或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增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服务能力。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实习生 吴一倩
编辑 彭玲
相关文章
8月24日,由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组织实施的煤层气勘查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惠参3井成功钻至3858米目标深度,高标准完钻。该井的顺利完工,刷新了宁夏...
2025-08-28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8 0
能跑步、能打拳、能跳舞、能踢球……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视野并成为“顶流”。不少网友发现,虽被冠以“人形”二字,但很多人形机器...
2025-08-28 0
36氪获悉,8月27日,由国际咨询机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5中国 AI Agent年度榜单”...
2025-08-28 0
8月28日消息,根据韩国媒体ZDNet KOREA报导,韩国晶圆代工厂商三星电子的第二代2nm(SF2P)制程预计2026年开始进行量产。近期,电动汽...
2025-08-28 0
8月27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成,达州绕西高速公路项目全线首片40米T梁在大堰坝大桥左幅1-3号位置成功浇筑完成,标志着该工程预制梁施工正式进入...
2025-08-2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