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再获突破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28日 12:06 1 admin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8月28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严俊腾 陈建飞 吴弘)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沈剑粦博士主持申报的课题《维生素D介导VDR-USP25/NF-κB信号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免疫微环境调节中的机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资助经费50万元。这是沈剑粦第二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也是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第六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再获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推动自主创新和培育科研人才的核心渠道之一,代表着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层次的科研资助水平。面上项目作为其资助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鼓励科研人员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前沿性、系统性的自由探索与研究。该类项目遴选严格、竞争激烈,获批立项既是对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权威认定,也是单位整体科研实力的显著体现。

作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科研领军人才,沈剑粦现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并担任莆田学院临床医学系主任、附属医院党委委员、中心实验室主任及科研科负责人。他曾赴南丹麦大学访学,并完成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后研究,是福建省C类高层次人才和莆田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长期致力于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及骨质疏松机制的研究,尤其在老年髋部骨折的综合防治与临床转化方面取得多项突破。迄今,他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市项目6项,在Bone Research、Cell Proliferation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与团体标准各1项。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再获突破

沈剑粦介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由雌激素缺乏引发的骨代谢失衡性疾病。近年骨免疫学研究揭示了免疫微环境在PMOP进程中的核心调控作用,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未阐明。他的研究课题旨在解析VD-USP25轴的调控网络,揭示雌激素缺乏如何通过VD-USP25/NF-κB信号轴影响骨免疫微环境、重塑绝经后骨免疫失衡的分子机制,预期成果将揭示PMOP病理进程中代谢-免疫-骨稳态交互作用新机制,推动PMOP治疗从单一骨靶向模式向代谢-免疫整合策略的转变,有望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新靶点,也为老年骨骼疾病的精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另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林堃博士在福建医科大学博士后进站期间主持的《IL-33/ST2介导肥大细胞活化在CHB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诊断价值研究》课题,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立项。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林堃在产前诊断及相关领域深厚的专业积累与学术水平,也展示了该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的持续进步。

近年来,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以创建莆田学院医学硕士点为契机,将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纳入医院核心发展战略,依托省区域医疗中心、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莆田学院医学研究所及8个莆田学院科研团队,推行学科集群化发展与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持续提升整体科研水平。通过制度保障、平台建设、团队培育、学术交流与激励政策等多方面举措,医院充分调动临床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优化创新生态,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自2021年以来,医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4项,发表SCI论文237余篇,其中中科院分区2区及以上38篇,CSCD核心期刊46篇,获得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2项。1项成果获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成果获省抗癌协会二等奖,1篇论文获得第十六届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康明强表示,此次沈剑粦博士和林堃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是医院持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优化创新管理体制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医院在前沿科学探索和原始创新能力上的持续提升。今后,医院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完善激励机制,支持中青年骨干开展前沿科学技术探索,全面推动医疗、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

来源:福建日报客户端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