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人工智能+”行动,引领未来发展新征程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27日 22:53 1 admin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定位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官方媒体同时披露,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七成以上。当国家战略与行业实践相互映照,人们发现:中国铁路的每一次提速,正是人工智能规模化落地的生动缩影。

“人工智能+”行动,引领未来发展新征程

钢轨上的“智能体检”:从人工巡查到机器人巡检。“国外网友惊呼中国正生活在2035年”,起因是海外媒体转发的一段中国铁路维修机器人视频。画面中,机器人自主识别松动螺栓并精准拧紧,引来大量转发。官方信息显示,这类设备已在我国多条干线投用,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与5G实时回传,将轨道缺陷检出率提升60%以上。人工智能不再停留于实验室,而以“看得见的效率”守护钢轨安全,这正是《意见》提出的“以场景应用牵引技术突破”的直接体现。

售票大厅的“无感通行”:算法让出行更有温度。国铁集团数据显示,12306注册用户已突破7.2亿,单日最高售票量超2600万张。面对海量需求,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实现动态余票预测、异常抢票拦截和适老化服务:60岁以上旅客登录“敬老版”界面,系统会自动放大字体并优先配售下铺;65岁以上旅客拨打客服电话,可直接转接人工坐席。技术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官方报道中“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数字红利”的鲜活细节,与《意见》强调的“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成果”高度契合。

跨境班列的“云端大脑”:数据流动取代文件流转。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人工智能同样改变着国际联运的“游戏规则”。依托全国统一的铁路数据交换平台,跨境班列实现“一次填报、全程共享”,运输效率提升30%。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从2013年的80列跃升至2024年的1.8万列,数字背后,是算法根据货物品类、关检状态自动生成最优运行方案,将人为误差降到最低。这种“数据多跑路、货物少停留”的模式,正是《意见》倡导的“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在铁路领域的先行实践。

从“跟跑”到“领跑”:标准制定与产业跃升。我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高铁网络,还主导制定了国际铁路联盟(UIC)高铁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国际标准。这意味着,中国方案正在为全球人工智能与铁路融合提供“中国模板”。当《意见》提出“构建与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时,中国铁路已用实践给出答案:标准先行,才能让技术列车沿着安全、开放的轨道高速前行。

从钢轨巡检机器人到12306的算法推荐,从跨境班列的“云端大脑”到国际标准的“中国方案”,中国铁路的故事表明:人工智能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每一次准点发车、每一张适老车票、每一列跨境班列背后的“隐形引擎”。当国家战略与行业实践同频共振,“新质生产力”正在钢轨与云轨之间呼啸而来,托举中国式现代化驶向更远的远方。(金羊网 文/鲁继明)

编辑:吴方舟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