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何同学海外狂赚千万?删光广告反封神!网友:这波太秀了!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27日 06:38 1 admin

当国内网红还在为“一条广告44万”内卷时,何同学已经背着行囊杀向了YouTube。一年涨粉百万,播放量砸穿1.8亿,靠广告分成躺着年入千万——但你敢信吗?这位“数码圈顶流”在海外居然主动删光了所有广告!左手国内品牌抢着送钱,右手海外平台哗哗分账,何同学这波“断舍离”玩得有多野?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20出头的年轻人,是怎么把“删广告”玩成赚钱密码的。

何同学海外狂赚千万?删光广告反封神!网友:这波太秀了!

何同学海外狂赚千万?删光广告反封神!网友:这波太秀了!

何同学海外狂赚千万?删光广告反封神!网友:这波太秀了!

一、从“广告刺客”到“纯享博主”:何同学的海外“断舍离”有多狠?

在国内,何同学的广告有多硬?抖音上随便一条视频,不是海尔洗烘套装在角落“不经意”出镜,就是多邻国APP在剧情里“强行露脸”。第三方数据拍着胸脯说,他一条广告报价44万起步,赶上小网红半年收入。但转头看他的YouTube账号“HTX Studio”,活脱脱一个“清纯大学生”——智能垃圾桶视频里,海尔的logo被剪得比初恋的回忆还干净;智能黑板擦视频里,多邻国的植入镜头消失得比工资到账还快。

这哪是删广告?简直是把摇钱树砍了当柴烧!但数据不会说谎:28条视频,单条最高点赞107万,总播放量1.81亿,按Social Blade的估算,月收入1.2万到19.5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年入百万到千万级。要知道,他之前同步搬运中文视频的老账号,粉丝才18.8万,连新号的零头都不够。

为什么删广告反而更赚钱?答案藏在YouTube的“潜规则”里。平台分成看的是播放量和互动率,而品牌植入一旦太硬,观众反手就是一个“跳过广告”,甚至直接取关。何同学的海外视频主打“创意DIY”:口香糖投射机能精准命中垃圾桶,全自动纸鸽制作机让手工党集体高潮,这种“无广告纯享版”内容,就像火锅里不加香菜——虽然少了点“料”,但架不住观众吃得香啊!

反观国内,品牌方早就把“植入”玩成了谍战剧。海尔需要他在智能垃圾桶里“顺便”夸夸洗烘套装,多邻国要求他在黑板擦视频里“刚好”打开APP背单词。这些广告在国内看是“创意植入”,到了海外就成了“文化折扣”——外国观众哪懂“海尔兄弟”的情怀?多邻国在北美市场的投放策略,跟国内根本不是一个频道。与其让广告拉低完播率,不如一刀切干净,专心赚平台分成的“纯利润”。

二、103万到1680万:何同学的“薛定谔收入”背后,藏着海外捞金的真相

“年入千万”这四个字,听着就让人眼冒金光,但你仔细看数据:103万到1680万,这跨度比珠穆朗玛峰还离谱。合着何同学的收入是“薛定谔的猫”,不打开钱包永远不知道赚多少?

其实这里藏着YouTube分成的“猫腻”。平台分成跟播放量、广告类型、观众地域直接挂钩:如果视频里全是北美观众爱看的科技DIY,广告单价能上天;要是内容太“本土化”,比如教你用智能黑板擦学中文,那广告商可能直接放弃投放。何同学的视频刚好踩中了“全球通用梗”——谁不爱看机械装置的巧妙联动?谁能拒绝“无用但很酷”的发明?这种内容自带“破圈基因”,播放量稳了,分成自然水涨船高。

但更关键的是,他避开了国内网红的“致命陷阱”。在抖音,何同学的广告报价虽高,但风险也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去年4月,他一条“拒绝给网约车司机好评”的帖子引发争议,当月直接停更广告,损失少说上百万。而海外市场相当于给他上了“双保险”:就算国内口碑波动,YouTube的分成照样进账;就算广告商集体撤退,播放量带来的“睡后收入”也饿不死人。

有品牌营销人士偷偷告诉记者:“国内品牌找何同学,图的是他的‘青年意见领袖’光环;但海外观众吃的是‘技术流’人设。”你看他海外视频,英文配音字正腔圆,剪辑节奏快得像开了倍速,连字幕都带着科技感——这哪是简单“搬运”?分明是针对海外市场重做了一遍内容。这种“本土化改造”,比单纯砸钱投流聪明100倍。

三、从“数码测评”到“生活科技”:何同学的野心不止“千万年收入”

别被“年入千万”的数字迷惑了——何同学真正的狠活,是把自己从“数码博主”变成了“生活科技IP”。以前他拍三星手机、苹果电脑,粉丝定位是“科技发烧友”;现在他捣鼓智能垃圾桶、自动纸鸽机,目标用户变成了“所有觉得生活不够酷的人”。

这种转型有多重要?看看他合作的品牌就知道:从海尔、美的到北面、多邻国,覆盖了家电、服饰、教育多个领域。而海外市场,才是这个IP的“终极考场”。要知道,YouTube头腰部博主的主流收入不是平台分成,而是品牌定制广告。现在HTX Studio还没接到海外品牌单?别急,这波“删广告保分成”更像是在“养号”——等粉丝量和互动率再上一个台阶,苹果、微软这些全球品牌能忍住不找上门?

更妙的是,他踩中了“中国智造”出海的风口。这两年国内品牌集体“卷出海”,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印象还停留在“性价比”。何同学用“创意DIY”包装科技产品,等于给这些品牌打了个“软广告”:你看,中国年轻人玩科技这么有梗,中国产品能差到哪去?说不定哪天,海尔的海外版洗烘套装,就会“不经意”出现在他的视频里。

四、网红的“第二曲线”:何同学给所有内容创作者上了一课

国内网红圈有个魔咒:火得快,凉得更快。今天靠一条视频爆火,明天就可能因为“恰烂饭”被骂上热搜。何同学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提前给自己铺好了“第二曲线”。

想想看,国内广告报价再高,也架不住“掉粉”风险。去年4月,他一条吐槽网约车司机的帖子引发争议,当月广告直接停更——这要是换成小博主,可能直接断送职业生涯。但现在,海外账号成了他的“安全垫”:就算国内市场有波动,YouTube的分成照样能扛住;就算某一天数码产品不火了,他还能靠“生活科技”继续玩下去。

这给所有内容创作者提了个醒: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国内流量内卷?那就去海外试试;单一领域受限?那就拓宽内容边界。何同学删广告的行为,表面看是“少赚钱”,实际上是在“赚未来”——毕竟,一个能在全球市场立足的IP,可比“国内顶流”值钱多了。

结语
何同学的故事,哪是什么“删广告躺赚千万”的爽文?分明是一个年轻人用“反套路”破局的商业案例。他告诉我们:在流量时代,最值钱的不是广告报价,而是让观众愿意“追更”的能力;最聪明的赚钱方式,不是“什么钱都赚”,而是知道“什么钱该赚,什么钱该等”。

现在HTX Studio的粉丝还在涨,播放量还在冲——说不定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聊起何同学,就不是“年入千万”,而是“海外品牌抢着合作”了。毕竟,能把“断舍离”玩成“财富密码”的人,从来都不简单。你觉得,何同学的下一个“千万”,会从哪里来?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