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有趣工程”网站8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光伏幕墙和淘汰电动汽车电池为世界首个零碳高楼提供动力中国于24日正式启用全球首个“超阶...
2025-08-27 0
原创 科技新知 AI新科技组
作者丨思原 编辑丨江蓠,九黎
MR正处在一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的阶段,它既是无数初创公司追求的“技术乌托邦”,也是科技巨头们竞相追逐的下一个计算平台。
在苹果VisionPro销量遇冷、整个行业陷入“落地过冷”的质疑声中,vivo近期正式发布了其首款MR头显设备vivoVision探索版。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巨头阴影和市场迷雾中的一次大胆尝试。
这款重量仅398克、搭载双目8K显示的设备,被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定义为“未来2-3年的战略重点”。然而,与技术上的超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vivo的市场策略,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被明确标注为"探索版",不计划上市销售。
智能手机市场早已触顶,vivo的MR探索折射出的是中国手机厂商集体面临的转型焦虑。这款不上市的"探索版"设备,恰似一面棱镜,既映照出MR赛道的巨大潜力,也暴露出硬件巨头在生态壁垒面前的战略犹豫。只是vivo试图讲述的新故事,或许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难以自洽的叙事裂痕。
01
核心业务的增长焦虑
智能手机行业的黄金增长时代已然落幕。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将骤降至1.5%,出货量仅12.42亿部,而中国市场虽略好于全球,但也面临库存高企、换机周期延长的结构性困境。
对于vivo而言,这种行业性瓶颈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2025年第二季度仍以1190万台的出货量和17.3%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市场第二,但整体市场同比下降4%的颓势,意味着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vivo所处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缩影。自2010年代智能手机普及浪潮后,行业已进入技术边际效益递减的平台期。硬件参数竞赛陷入同质化泥潭,摄像头升级、处理器迭代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越来越有限,消费者换机周期从24个月延长至36个月以上。
对于依赖规模效应的vivo而言,这种变化直接冲击其核心盈利能力——手机业务贡献了超过90%的营收,却面临毛利率持续收窄的压力。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竞争格局的固化。华为凭借鸿蒙生态和芯片突破强势回归,在高端市场不断挤压vivo的生存空间;苹果通过服务生态构建护城河,用户忠诚度居高不下;小米则凭借全品类战略形成协同优势。vivo虽然在影像等领域建立了一定的优势,但在高端化进程中依然面临着来自苹果、华为等品牌的强大压力。
在这场存量博弈中,vivo传统的"线下渠道人海战术"边际效益递减,其在三四线城市建立的万家门店,在消费升级与线上迁移的趋势下,正逐渐从优势转化为沉重的运营成本。寻找第二曲线成为vivo的必然选择,而MR恰好在此时显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迹象。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MR市场规模已达724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290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更具启示意义的是,2024年国内MR活跃用户已达3200万,2025年增速预计高达21.9%,其中消费级用户占比从35%跃升至58%。
这种增长潜力吸引了几乎所有科技巨头的目光。Meta尽管在元宇宙项目上累计亏损500亿美元,仍坚持Quest系列迭代;苹果以VisionPro重新定义高端MR市场,尽管出货量不及预期,但奠定了行业技术标准;索尼、华为、小米等公司也纷纷布局,竞争逐渐火热起来。
对于vivo而言,MR不仅是市场机会,更是技术话语权的争夺。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国厂商长期处于"组装整合"的角色,核心技术受制于供应链。而MR作为新兴领域,技术标准尚未完全固化,给了后来者弯道超车的可能。胡柏山在发布会上强调的"5年技术积累"、"XR核心领域多项专利申请",正是试图传递vivo在新赛道建立技术壁垒的野心。
然而,这种转型动力背后隐藏着深层焦虑。当vivo将MR定义为"未来2-3年重点"却又不推向市场时,实际上暴露了其对手机业务下滑的恐慌与对新赛道的不确定感交织的复杂心态。在增长压力下,MR成为vivo必须讲述的"新故事",只是这个故事从一开始似乎就缺乏较为清晰的叙事逻辑。
02
做MR的底气与短板
不得不承认,vivoVision探索版从技术参数上看,确实展现了不俗的实力,398克的重量较行业平均水平轻了近40%,双目8KMicro-OLED屏幕实现94%DCI-P3色域覆盖,自研BFO光学模组将良品率从32%提升至91%。
这些突破让胡柏山有底气宣称"硬件不会成为障碍",但MR赛道的真正挑战,从来不止于硬件性能,更在于商业化路径的艰难探索。
苹果VisionPro的市场遇冷已经证明,即便拥有顶级硬件和生态系统,高端MR设备仍面临价格敏感度与实用价值的双重挑战。Meta的教训更为惨痛:RealityLabs部门2023年亏损160亿美元,2024年仅上半年就亏损80亿美元,巨额投入与微薄回报形成刺眼对比。
对于以性价比见长的vivo而言,MR商业化的机会成本高得惊人。即便vivo通过自研将光学模组成本降低40%,其产品定价仍难以突破消费级市场的心理阈值。vivo团队显然清楚,在内容生态以及成本控制尚未成熟的阶段强行商业化,很可能重蹈Meta覆辙,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
这种犹豫其实也是MR行业的普遍困境:一方面,2024年全球VR/MR出货量已达960万台,预计2030年将突破5500万台,超过当前智能手机年出货量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67%的潜在用户因重量与舒适性问题放弃使用,61%的消费者表示若设备外观不佳则拒绝在公共场合佩戴。市场潜力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巨大鸿沟,让vivo选择了最保守的战略姿态。
vivo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效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但MR作为全新品类,这种"硬件思维"正面临严峻挑战。尽管vivo强调其"构建一整套混合现实体验"的能力,但核心硬件仍高度依赖外部供应链——处理器采用高通第二代骁龙XR2+平台,显示技术虽与京东方联合研发但尚未量产,操作系统也未展现出超越安卓生态的创新性。
这种依赖可能使vivo继续做"高端方案整合商"而非技术引领者。
vivo的战略犹豫还体现在应用场景的模糊定位上。尽管发布会展示了影音、游戏、办公等多元场景,但真正形成差异化优势的寥寥无几。独占游戏仅有《桌鼓达人》和《小V的旅行》两款,办公场景仍停留在"巨幕显示"的初级阶段,与华为、微软的MR办公方案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场景创新的不足,使其"探索版"更像是技术堆砌的展示品,而非解决用户痛点的实用工具。
VivoVision的发布,其性质更像是一次战略性的“探索”而非商业化的“豪赌”。从“探索版”的命名,到暂不销售的决策,都表明vivo对当前MR市场的成熟度有着清醒的认识。vivo清楚地知道,在内容生态匮乏、用户体验存在诸多痛点的当下,贸然推出一款售价高昂的成熟产品,很可能重蹈苹果VisionPro“叫好不叫座”的覆辙。
因此,vivo选择了一条更为务实的路径:先通过探索版产品进行技术验证和市场试水,同时利用其在手机领域积累的用户洞察和供应链整合能力,逐步解决MR设备在重量、舒适度、价格和内容等方面的核心痛点。这种“渐进突围、沿途下蛋”的策略,或许也是vivo在面临不确定的未来时,一种典型的“做正确的事”战略的体现。
03
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长跑
坦白讲,当前MR行业的发展,受到技术、内容和用户接受度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这些挑战是包括苹果、Meta和vivo在内的所有玩家,都必须共同面对的“硬天花板”。
MR设备的价值最终取决于其承载的内容与服务,而这正是vivo的传统短板。尽管发布会宣称与虎牙直播、索尼、网易游戏等建立合作,但参考Meta和苹果可知,开发者生态需要持续的技术支持、资金补贴和用户反馈闭环,而vivo在这方面并不擅长。
并且除了游戏娱乐,MR在生产力、社交、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尚未形成规模,无法支撑起大众市场的消费需求。这种内容生态的贫瘠,使得MR设备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严重制约了市场的扩张。
企业级市场或许是更现实的突破口。vivo已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发便携式裂隙灯,与车企测试AR装配指导系统,这些垂直场景需求明确且付费能力强,但B端市场同样面临生态挑战——需要定制化开发、行业标准对接和长期服务支持,这与vivo擅长的标准化硬件销售模式存在本质差异。
vivo在MR上的战略,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定位模糊。是技术储备、市场试探还是真正的战略转型?"探索版不上市"的策略虽降低了短期风险,却也错失了获取用户反馈的关键机会。MR行业正处于标准形成期,早期用户的使用数据对产品迭代至关重要,当vivo选择观望时,同行已在大量反馈中积累宝贵经验。
这种模糊性反映了硬件厂商的路径依赖。vivo习惯性地以硬件参数定义产品竞争力,却忽视了MR作为"空间计算平台"的生态本质。vivo强调的"足够有用"和"足够好用"两大标准,或许也暴露了当前产品在实用价值上的欠缺。
长期来看,MR能否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的入口仍存变数。行业乐观预测认为,其将复制智能手机的增长曲线,但悲观者指出,Meta的巨额亏损和苹果的谨慎推进,已暗示行业拐点尚未到来。
一个行业共识是,硬件确实不会成为MR推广的最终障碍,但生态建设会。对于习惯了"硬件+渠道"打法的vivo而言,在想要在MR赛道上真正走通,或许需要一场彻底的"生态思维"能力革命。
参考资料:vivo三十周年庆典暨Vision发布会人民网,《从手机到头显,vivo引领MR新范式》
雷科技,《vivo这场发布会猛料太多了:Vision震撼亮相,价格却成谜》
量子位,《vivo率先发布国产版Vision Pro,重量是苹果2/3,售价预计苹果1/3》
相关文章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有趣工程”网站8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光伏幕墙和淘汰电动汽车电池为世界首个零碳高楼提供动力中国于24日正式启用全球首个“超阶...
2025-08-27 0
每经编辑:张锦河8月26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海尔兄弟》续集创作发布会上揭晓《海尔兄弟》续集上线时间确定:2027年春节前后。他...
2025-08-27 0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天合光能(688599)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异质结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1...
2025-08-27 0
8月27日上午9:00,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专业展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展,并在开馆当日14:00举行开馆仪式。据了解,本...
2025-08-27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