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操作使用教程: ...
2025-08-27 0
反内卷的风,正在吹遍各行各业。
比如,快递。
如果你在广东做电商,你会发现,8月5日起,那个“8毛发全国”的时代,似乎要结束了。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已经涨价。因为根据有关部门规定,揽收价不得低于1.4元,否则重罚。
比如,外卖。
今年7月,饿了么、美团、京东,再次被市场监管总局请去“喝茶”。会议室里的气氛不得而知,但传出来的信息,清晰无比:要竞争可以,但不能再以“榨干”商家为代价,去换虚假的繁荣。
又比如,汽车。
今年6月,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杀得眼红的对手们,竟然一起承诺,要在60天内,把供应商的欠款结清。而之所以如此,也不是因为车企突然自律了,而是《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里,明确要求了。
还有,光伏。还有,水泥……“治理内卷式竞争”、“禁止价格战”。这些,不再是呼吁,而是红线,都写在了《价格法》修正草案里。
国家,真的出手整治内卷了。
看到这些,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干嘛要喊停,这不是好事吗?
你们打得越凶,我买东西不就越实惠吗?国家为什么要反对一件对消费者是好事的东西?
由创新或者效率提高带来的低价,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很多低价不是这么回事。成本100元的杯子,他亏本90也要卖,只为了拖垮对手。
而这次,国家出手反内卷,不是为了解决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为了解决一两个企业、一两个行业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整个经济的问题。
怎么说?
一句话。反内卷,不是为了反低价,而是为了反通缩。
通货紧缩,这个词我们听过很多遍。简单来说,就是物价出现了普遍、持续的下跌。东西,越来越便宜了。
可东西便宜,不是好事吗?我干一小时的活,今天能买10个鸡蛋,明天能买15个鸡蛋,生活质量就越来越好了。
这么说,话是没错。
但通缩的可怕,不在眼前,而在将来。不在个体,而在宏观。随着东西变得便宜,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未来,东西会越来越便宜”的预期。
一个杯子,今天卖100块,但无论新闻,还是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在告诉你:经济不景气,下个月,这个杯子可能就80块了,再下个月,60。
你会怎么做?你会选择,等一等。
可是你等,我也等,就停下了。杯子,彻底卖不出去了。杯子卖不出去,工厂只好继续降价。但降价,反而印证了大家的预期,更不买了。最后,工厂的产品大量积压、没有利润,只好裁员降薪。
一个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消费低迷 → 价格下跌 → 企业亏损 → 员工失业/降薪 → 消费更低迷 → 价格继续下跌……
一旦掉进这个循环,单靠市场自己几乎无法挣脱。
每个人都会出于理性,原地等待。但个体的理性选择,最终却构成了集体的经济休克。
而且,更要命的是:
今天,限制经济发展的瓶颈,早已不是生产,而是交易。
什么意思?
工业革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限制经济发展的瓶颈,叫做生产力。东西,是不够的。只要你能把粮食种出来,把布织出来,把杯子做出来,你就不愁卖不掉。
但今天呢?你到任何一个商场里看看,都是堆积如山的衣服。你去任何一个仓库里看看,都是各式各样的杯子。
东西,太多了。必须得有人把它买走、用掉,经济的齿轮,才能转动。
之前的问题,是没饭吃;现在的问题,是吃不下。
这也是通缩,比起历史时期,在今天尤为可怕的原因。
因为当一个时代的经济,被“交易”驱动时,任何影响、甚至扼杀“交易意愿”的情况,都是在动摇经济的根基。
那么,我们现在,真的到了通缩的时候了吗?
看几个数据。
毕马威的《中国经济观察》报告里,提到:
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达到了5.3%。高于年初目标5%。
单看这个数字,挺不错的。但报告里,还有一个指标。叫做:GDP平减指数。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经济体里,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
二季度的GDP平减指数,是-1.3%。而且,连续9个季度是负数。
这说明,东西虽然一直在生产,但却没有卖出去。或者,没有卖出它应有的价格。好比一个果农,辛苦一整年,种出的苹果产量翻了倍。但因为价格跌得更厉害,一算总账,发现自己亏了钱。
报告里的另一个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6月份,咱们的工业产销率,降到了历史同期最低。
当内需不足,单纯增加供给,只会增加资源浪费。而这时候,通货紧缩,就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而是近在眼前的现实。
好了。
现在你应该清楚,为什么我们说,反内卷,不是反对低价,而是反通缩了。低价,只是个体的视角。但当所有个体的选择汇集到一起,影响的,就是整个系统了。
好的低价,会让整个蛋糕做大。
比如,你通过技术创新,把杯子的成本从100元降到了50元,然后卖80元。这样,不仅自己赚到了钱,还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杯子。这样的低价,没有理由不鼓励。
但为了竞争的亏本低价,是直接掀桌子。
杯子成本100元,但你为了抢客户,亏本卖90。我为了让你死,咬牙卖80。本质上,我们就在用自残的方式,争夺一块缩小的蛋糕。而这种流血降价,还会不断加重“东西会越来越便宜”的预期。
于是,通缩循环,由此产生。系统,也被锁死。
所以,必须用明确的政策红线,去掐断螺旋的第一环。这就是国家出手,整治内卷的底层逻辑。
下半年的重点,是反内卷。
但反内卷,不是为了保护某个企业,更不是不让你过好日子,而是为了保住那份,对未来的“信心”。
哎。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老话:
信心,比金子更重要。
观点/ 刘润 主笔/ 景九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相关文章
据悉,在8月26日开启的彩虹岛x魔卡少女樱联动活动中,玩家将体验到一段原创的穿越剧情。魔法般的联动即将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始于一张神秘卡片,小樱一...
2025-08-26 0
证券日报网讯 华大基因8月26日发布公告,在公司回答调研者提问时表示,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在美国市场目前较为火热,以Natera为代表的公司已在临...
2025-08-26 0
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发文,再次辟谣了“字节跳动人均7个月就走”的传闻。8月26日下午,李亮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近日读了一篇题目为《“人均7个月就走”,工龄...
2025-08-26 0
折叠屏市场又陷入了热闹与停滞的拉扯。它看起来足够热——8月21日晚7点,荣耀Magic V Flip2系列率先登场;仅隔不到16小时,8月22日早9点...
2025-08-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