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凭什么?仅仅9年,85后创始人,3年干出1541亿身家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26日 18:34 1 admin

当英伟达的黄仁勋还在为中国市场的芯片禁令焦头烂额时,一个1985年出生的中国小伙子,正在悄悄改写全球算力版图。

8月22日这一天,寒武纪股价暴涨,市值突破5200亿元。而这背后的操盘手陈天石,手握29.63%股份,身家瞬间飙升至1541亿元。这个数字什么概念?比许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还要高。

更疯狂的是,从2016年创立公司到今天不过9年时间,这个80后就完成了从学者到千亿富豪的华丽转身。马斯克用了20年才积累起特斯拉帝国,陈天石用不到十年就在芯片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凭什么?仅仅9年,85后创始人,3年干出1541亿身家

1. 少年天才的逆袭路径:从10人团队到千亿帝国

故事得从2008年说起。那时候的陈天石还在中科院计算所,和哥哥陈云霁一起带着一个10人的学术团队,专门研究“处理器架构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这个听起来很学术的名字,其实就是今天火遍全球的AI芯片雏形。

兄弟俩都是中科大少年班出身,一个主攻AI算法,一个专精芯片架构。这种组合在当时看来有点不务正业——搞算法的和做硬件的凑一块能干什么?

答案在8年后揭晓。2016年,陈天石和陈云霁正式成立寒武纪科技。公司名字来源于地质学上的“寒武纪大爆发”,那个生命形态疯狂演化的时代。他们的野心很明确:要在AI时代复制一次“生命大爆发”。

从学术团队到商业公司,从10个人到上市企业,陈天石只用了不到5年。2021年寒武纪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AI芯片第一股”。首发价64.39元,对应市值257.62亿元。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个估值已经很夸张了。

谁能想到,4年后的今天,寒武纪市值翻了20倍。

凭什么?仅仅9年,85后创始人,3年干出1541亿身家

2. 技术突围:当DeepSeek遇上国产芯片

如果说陈天石的财富故事只是资本市场的泡沫游戏,那就大错特错了。真正让寒武纪站稳脚跟的,是技术路线的正确选择。

在国产芯片普遍选择“兼容英伟达CUDA生态”的时候,陈天石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自建生态。华为昇腾走的也是这条路,但华为有庞大的企业客户做支撑,寒武纪凭什么?

答案是DeepSeek。

今年年初,DeepSeek发布R1推理模型,以极低的训练成本震撼了整个AI圈。更关键的是,这个模型在国产芯片上跑得很好。一夜之间,国产芯片从“能用”变成了“好用”。

8月21日,DeepSeek再次发布V3.1版本,这次直接采用了UE8M0 FP8精度格式。这个技术名词背后的含义很简单:专门为下一代国产芯片优化设计。相比传统的FP16格式,FP8能在同样芯片面积下实现翻倍性能,功耗还更低。

用DeepSeek官方的话说,这个新精度格式就是“为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翻译成人话就是:我们不再跟着英伟达跑了,我们要自己定义游戏规则。

这一天,科创板大涨近10%,寒武纪涨停,各大芯片ETF涨幅都在10%左右。资本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投票:这条路走对了。

凭什么?仅仅9年,85后创始人,3年干出1541亿身家

3. 市场爆发:从30%到千亿级的增长空间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根据IDC统计,2024年中国加速芯片市场规模超过270万张,国产芯片出货量达到82万张,占比30%。其中寒武纪出货2.6万片,在国产厂商中排名前列。

30%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高,但要知道两年前这个比例还不到10%。更重要的是增长趋势:东海证券预测,2025年国产芯片份额有望升至40%。

市场空间有多大?英伟达2024年在中国的算卡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占据70-80%份额。如果国产芯片能拿下一半市场,那就是500亿美元的蛋糕,约合3500亿人民币。

这还只是存量替代。增量市场更疯狂。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透露了一组惊人数字:2024年初,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是1千亿;到6月底,这个数字变成了30万亿。1年半时间增长300倍。

字节跳动更夸张,每三个月Token消耗接近翻一倍。5月底是16.4万亿,按这个速度到年底就是60多万亿。第一上海证券预测,当国内日均Token消耗达到60万亿时,就会出现算力缺口。

而这个缺口,很可能就是国产芯片的机会。

凭什么?仅仅9年,85后创始人,3年干出1541亿身家

4. 生态突破:从政府采购到互联网大厂

过去几年,国产芯片主要靠政府、金融、运营商等对信创有要求的领域支撑。说白了就是“政策市场”,虽然稳定但天花板明显。

真正的突破在于互联网大厂开始松口。

8月13日,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财报会上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未来推理芯片供给有望多元化,腾讯可以依托华为、寒武纪、海光等国产厂商满足算力需求。

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云服务商之一,如果连腾讯都开始考虑国产芯片,那其他互联网公司还会远吗?

阿里、百度、字节跳动,这些巨头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突破3000亿元,叠加运营商和行业需求,总算力投资有望超过5000亿元。这个市场如果有20%被国产芯片拿下,就是1000亿的生意。

更重要的是,一旦在这些大厂验证成功,国产芯片就能彻底摆脱“只能用”的标签,变成“更好用”的选择。

凭什么?仅仅9年,85后创始人,3年干出1541亿身家

5. 资本追捧:高盛上调目标价50%的逻辑

资本市场的嗅觉永远是最敏锐的。

8月24日,高盛将寒武纪12个月目标价从1223元大幅上调50%至1835元,潜在上涨空间47.6%。这个目标价对应的市值接近8000亿元。

高盛的逻辑很清晰:中国云服务商资本支出增加、供应链寻求多元化、寒武纪研发投入加强,三重因素叠加推动长期增长。更关键的是,高盛把目光投向了2030年,认为这是“中国AI供应链整体的市场重估”。

从寒武纪的财务数据也能看出端倪。今年一季度,公司存货从2023年末的3.45亿元暴涨至27.55亿元,预付账款从1.48亿元增至9.73亿元。这种大幅增长通常意味着什么?要么是管理层对未来极度乐观,要么就是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

以寒武纪管理层的谨慎风格,更可能是后者。

凭什么?仅仅9年,85后创始人,3年干出1541亿身家

6. 时代机遇: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回到最初的问题:陈天石凭什么在9年时间里从学者变成千亿富豪?

答案其实很简单:他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2016年AlphaGo横空出世,AI时代正式到来。那时候大家都在讨论算法和数据,很少有人关注底层的芯片架构。陈天石看到了这个机会,从学术象牙塔走向商业战场。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芯片成为卡脖子技术。那时候大家都在喊“自主可控”,但真正有技术积累的公司寥寥无几。陈天石又一次站对了位置。

2024年DeepSeek证明国产芯片不仅“能用”,而且“好用”。那些曾经质疑国产芯片技术实力的声音,开始变成真金白银的订单。

每一次历史转折,陈天石都没有缺席。

当然,1541亿身家听起来很美好,但这个数字更多是资本市场情绪的体现。真正考验陈天石的,是能否把这些情绪转化成持续的业绩增长。毕竟,资本市场给了你20倍PE,你就得用20倍的增长来回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这个AI重新定义一切的时代里,掌握底层算力的人永远不会缺席。陈天石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