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此次发射的卫...
2025-08-26 0
2025 CCF中国开源大会
2025年8月2日-3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2025 CCF中国开源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中国开源领域的年度标杆盛会,本届大会以“蓄势引领、众行致远”为主题,汇聚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顶尖专家学者与开源领军人物,围绕开源操作系统、开源芯片、开源大模型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探讨。
开源教育与生态创新论坛
8月2日,“开源教育与生态创新分论坛”在上海西岸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作为2025 CCF中国开源大会的重要分论坛之一,论坛由CCF开源发展技术委员会指导,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主办,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教育委员会协办,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昌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上海杉达学院、湖北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全国高校专家师生代表,来自蚂蚁集团、中兴通讯、华为开源、安势科技、源享智汇、飞致云、七牛云、九州未来、皮爬爬、极客天成等科技企业开源专家和开源社区的百余位产学研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开源项目孵化和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大咖云集 共话开源发展未来
COPU名誉主席陆首群教授在致辞中强调,COPU 作为中国开源事业的坚定倡导者和推动者,高度认可天工开物基金会在开源教育生态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他表示,COPU将持续关注并全力支持基金会推动的各项开源教育计划,共同推动中国开源人才培育和生态繁荣。开源的本质在于协作共赢,需要高校、企业、社区、基金会四方协同发力。高校应勇于将开源融入育人体系,企业需开放资源提供实践土壤,社区要成为开发者成长的沃土,基金会则需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与桥梁纽带作用。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TOC主席王建民教授通过视频连线发表重要观点。他指出,开源已成为推动中国信息技术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我国在该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特别是DeepSeek等大模型的开源实践以及木兰许可证的创新应用,正在产生广泛影响。他强调,开源教育与生态建设是中国开源事业发展的两大支柱。从历史维度看,操作系统开源是构建完整软件生态的基础工程,安卓、鸿蒙等系统的开源实践为软件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面对软件从1.0到3.0的演进,开源正在成为支撑软件创新和教育变革的核心基础设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将开源理念深度融入教育体系,这不仅关乎技术传承,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开源教育负责人、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教育委员会主席周明辉教授,以深刻洞见重新诠释了开源教育的时代价值。她指出,开源正在引发高等教育领域的双重变革。从内容维度看,开源生态为传统课程注入了AI协作、社区开发等前沿实践;从体系维度看,开源模式的蓬勃发展正推动高校软件工程课程的系统性重构。同时,高质量开源项目就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它让师生以最低成本接触高质高效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她表示,产学研各界既要前瞻性地把握开源技术趋势,更要务实推进课程改革,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授予学分,而是培养学生创造真实价值的能力。
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理事长田广礼表示,AI时代,开源创新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基金会作为国内第二个开源基金会,将聚焦两大核心方向打造差异化。一是AI开源教育人才培养,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师生参与开源项目孵化,推动学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二是聚焦AI开源项目孵化,以"做精不做广"的务实发展思路,赋能项目快速商业化闭环和落地实践。诚挚期待与更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AI时代开源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携手培育开源创新生态,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践分享 探索开源教育实践和生态建设路径
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慕冬亮在主题演讲中,系统分享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开源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 作为武汉开源创新中心(开源安全)副主任、华科大开源俱乐部创始人、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慕冬亮以"天时地利人和"为框架,深入剖析了开源生态建设的成功要素。"天时"体现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评估的机遇窗口;"地利"源于地方政府与华科高校的政策协同支撑;"人和"则依托教师的热忱奉献与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一模式,充分展现了开源在高校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中的多维价值,为其他高校的生态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华东师范大学数据与工程学院王伟教授,作为X-Lab创始人和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教育委员会副主席,阐述了构建未来开源教育生态的创新路径。通过打造《开源软件构建技术:理论与实践》课程和智能学习平台,有机整合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材体系、数字课本等方面,为培养适应AI时代的开源人才提供创新范式。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云虎律师从专利、许可证、Agent、不正当竞争四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了大模型开源领域的法律议题,系统解析开源项目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解读主流开源协议的法律效力边界、探讨AI模型作为新型法律主体的前沿课题、分析开源生态中的商业竞争合规要点。他以DeepSeek开源协议为案例,从授权范围、使用限制、分发机制等角度进行了专业法律解读。作为基金会TOC核心成员,他承诺,将持续为基金会开源社区提供专业公益法律服务,助力构建健康有序的开源法律生态。
上海安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高锟指出,安势信息作为DevOps工具链领域的专业服务商,通过构建核心技术团队、打造产品矩阵和行业解决方案,已为互联网、高端制造、汽车、半导体等多个行业提供研发效能提升服务。他表示,安势信息将与天工开物基金会携手共筑软件供应链安全与合规:一为基金会捐赠项目提供开源组件安全与合规扫描,输出专业评估报告;二是开展社区开源安全合规教育,提升开发者开源安全与合规意识。三是共同发展"清源SCA"开源社区,期待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协作,助力软件供应链安全从被动防护转向主动治理。
源享智汇CEO赵生宇分享了数据驱动的开源社区运营方法论。他系统阐述了开源社区运营的三大价值维度:项目价值维度(产品力与用户价值)、内容维度(技术解读、案例文章 活动宣讲、宣传素材)、流量维度(精准触达与转化提升)。他指出,流量触达作为主要阵地,其触达效率直接影响社区发展上限。开发者需求日益精细化,运营能力需要形成标准化方法论,亟需智能化工具支撑。他提出数据驱动运营框架,包含三个关键环节:度量体系,评判运营动作,构建多维度评估指标,实现横向竞品社区对标与纵向本社区动态追踪;精准触达,使用工具辅助,通过优质活动、内容满足开发者触达需求;留存机制,建立基于贡献度量的激励体系,破解转化难题。
开源教育联盟年度成果发布
在论坛重要环节,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副秘书长庄表伟作开源教育联盟一周年工作汇报。他表示,联盟在课程体系建设、社区协同育人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面向2025-2026年度,基金会将重点打造"AI开源项目孵化器与服务平台",联动"工业现场"与"教育现场",助力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通过行业洞察、生态培育、产业服务、社区运营四大核心举措,重点聚焦边缘计算、仿真模型、AI调度与控制、智能设备管理、机器视觉、具身智能等工业应用场景项目,同时构建集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开源实习、奖学金等"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现场发布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2025年度开源教育奖学金计划,将设立四大奖项,通过评选开源教育示范课程、优秀开源导师、高校学生优秀开源贡献者、高校优秀开源项目等,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基金会诚挚邀请产业界、教育界合作伙伴加入开源人才培养创新计划,与各界携手,为AI时代培养具备开源精神、掌握前沿技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首届开源毕设优秀学生经验分享
华中科技大学庞程文同学(一等奖)重点分享《RasterArrow遥感栅格数据可视化标准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毕设中工程化挑战与解决方案,体会到开源社区的共享精神与前沿实践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宝贵土壤。
湖北大学云天泽同学(二等奖)分享《基于Halo建站系统的分享插件的设计与开发》实践心得,详细介绍了从需求分析到功能实现的全过程。他表示,通过参与开源毕设,代码能力、系统架构设计能力和源码阅读能力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首届开源毕设导师经验分享
库内深度学习框架 pg4ml 开源项目作者郭铁成分享了其在校外指导学生参与开源项目的实践经验。他表示,希望未来通过开源协作,构建阶梯式的AI开源人才培养路径,将模型开发技能从博士下沉至本科。
蚂蚁集团 AntV L7 地理可视化引擎项目人李正学,分享了其作为开源毕设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开源项目的实践经验。并从企业视角,探讨了开源毕设不为短期产出,而为长期生态,育人、布道、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王芬老师剖析了当前高校在开源教育中面临的教学改革挑战,分享了高校老师在开源毕设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了华科软件学院在开源板块教学及人才培养的探索,希望学会/基金会/社区、高校、企业三方聚力,共创开源教育新生态。
天工开物现场签署三项战略合作共建开源教育新生态
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与X-Lab开放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数字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并建立开源课程认证体系。
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与上海安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开源提供免费SCA工具与漏洞治理服务,使安全防护成为项目开发的标配。
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与源享智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立开发者激励体系,通过量化贡献度和建立兑换机制,让开发者的社区协作创造可衡量的成长价值。
圆桌讨论:迈向AGI,开源与AI驱动下的人才战略新思考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周明辉教授,湖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游兰教授,蚂蚁开源负责人、开源业务总监边思康,华为操作系统容器专家马全一与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执行副秘书长庄表伟共同探讨开源社区与AI技术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开源社区正成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阵地。参与开源项目能有效提升开发者的工程思维和协作能力,而企业也在逐步调整人才需求,更加注重基础能力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尽管AI工具降低了部分开发门槛,但扎实的底层知识体系、独立思考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仍是核心竞争力。
高校教育同样面临转型。大学不仅需要强化学生的理论功底,还需培养其适应行业变化的创新能力。课程设置应更贴近实际需求,同时推动校企协作,建立基于开源贡献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使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
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差异化特征:大型企业更看重稳健的技术能力,而创新型中小企业则更青睐个性鲜明、适应力强的年轻人才。面对AI技术的迭代,学生需深入掌握学习方法,在开源实践中主动探索问题,积极拥抱开放协作将成为未来人才的关键优势。
相关文章
8月13日,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完成。此次发射的卫...
2025-08-26 0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6 0
记者8月26日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获悉,园内企业神济昌华自主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SNUG01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
2025-08-26 0
金融界2025年8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诺基亚通信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用于训练神经网络的参考信号补偿”的专利...
2025-08-26 0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演进(5G-A)创新发展的要求,辽宁联通积极履行央企责任,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为引领,持续推进5G-A在我省深...
2025-08-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