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财经社 韩峻快手前电商服务商运营中心总经理冯典恐怕从未想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创下记录——伙同外部供应商团伙,疯狂侵吞补贴资金1.4亿...
2025-08-26 0
苹果手机马上要有一股浓浓的咖喱味了!
全球知名的科技市场研究分析公司Canalys提供了一份最新数据。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印度第一次以44%的占有率,成为美国智能手机的最大供应商。
印度抢走这块蛋糕,其他国家岂会袖手旁观?
在全球供应链的博弈中,没有永恒的赢家,唯有持续的调整与革新。
美国手机市场迎来“印度制造”潮,反映了手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
在美国,平均而言,每售出两部智能手机,其中就有一部是iPhone,苹果的销量占据了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因此,成为苹果公司的核心供应商,就意味着拿到了通往美国高端手机市场的“入场券”。
2022年口罩期间,苹果核心供应商富士康关闭了郑州的工厂,这就给印度提供了机会。
如果说印度组装iPhone15标准版,只是苹果为供应商迁移做的前期准备,那么印度组装iPhone17全系列的计划就是苹果正式迁移供应商的宣告。
据披露的规划,预计到2026年,美国消费者购买的iPhone其产地标签将不再出现“中国”,取而代之的将是“印度制造”。
当前美国手机市场格局重塑,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印度就是新的“曹操”,越南以30%份额成了“刘备”,而中国以残留的25%份额变成了“孙权”。
三大巨头占据了99%的美国市场,也就是说真正的“美国制造”几乎为0,所以不难理解美国急切呼吁制造业回流本土的心理。
在全球范围内,手机制造供应商的第1名仍然是中国,全球约65%的手机都产自中国。
而从销售端看,美国销售规模是仅次于全球前两名中国(29%)和欧洲(25%)的。
争抢美国手机市场,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税收与就业”争夺战。
2024年,中国还占了美国手机市场约三分之二(61%)的江山,现在却一下子丢了六成。
仅仅一年时间,“中国制造”和“印度制造”就互换地位,这种此消彼长的局面其实是苹果谋划了几年的棋局。
“印度制造”抢占美国手机市场,其实是苹果公司有意为之。
一方面,印度当局为了吸引苹果公司这个大客户,不惜下了血本;
另一方面,美国当局关税政策的威胁,让苹果不得不启用印度这个供应商备胎。
实际上,除了印度本土企业塔塔集团,苹果在印度的最大供应商是富士康。
这家中国背景的代工巨头,实则是印度制造业崛起的“幕后操盘手”。
2021年,印度宣布了“电子制造及生产奖励计划(简称:PLI)”,开始烧钱吸引投资方。
富士康拿了4500万补贴,扩充了工人和生产线,并且它还复制了一个郑州工业城模式,让员工工作、居住、休闲都在这座印度的苹果城。
第二年,印度总理亲自上阵,去美国挖回了号称“最懂半导体的印度明星”——英特尔芯片代工业务的总裁塔克尔,让他出任塔塔集团子公司塔塔电子的CEO。
塔克尔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吞并了纬创资通。去年底,塔塔电子又吃下和硕印度子公司60%的股份。
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台湾企业在印度的手机组装工厂。
这两次战略收购,提高了塔塔集团在苹果供应商中的地位。
目前,它在印度已拥有至少3座iPhone工厂,成为苹果分散中国产能依赖的关键合作伙伴。
印度当局为了满足生产需求,不惜修改了当地法律,允许每天工作时长从9小时延长到12小时。
印度对美国示好,而中国则在关税大战中与美国正面抗衡。
今年以来,中美之间经历了五轮关税交锋,双方不断上调税率。
在冲突最激烈的时候,美国将部分商品的关税上调至145%,中国也随即跟进,将相应商品的关税上调至125%。
戏剧性的是,5月双方又暂时握手言和,将实际关税水平回退至10%的基础税率,同时达成一项90天的临时协议,冻结了原定的24%附加关税。
面对变化莫测的关税政策,为了降低政策风险,头疼的苹果加快了印度备胎转正的节奏。
同时,咱们中国人的工资这些年越来越高了,干活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同样的活儿,在印度雇人干,花的钱大概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成本如此低廉,苹果公司当然愿意把工厂搬过去省钱了。
产业转移的背后,既是成本与政策的博弈,更是各国为保障自身经济福祉而进行的战略抉择。
如今,印度在表面上赢得了胜利,实际上“印度制造”却充满了挑战。
手机制造主要分为零件和组装两个部分。
苹果价值较高的零件主要来自美国本土,其次是韩国和日本。
相比之下,组装这个活,含金量不高,利润也不多,而组装也正是“印度制造”所承担的主要任务。
以iPhone 15标准版为例,这款手机的成本是423美元,在印度单机组装利润约6-8美元,再通过PLI计划提供4%~6%的现金补贴,总共也不超过10美元,可能只占手机成本的2.5%,实在是赚得太少了。
印度的工人是很廉价,但也缺乏大量的技术工程师。
苹果的工厂雇用了70万名工人,就必须配备3万名工程师来支持这些工人。
而印度根本没有这么多本土工程师,无论是富士康还是塔塔电子,现在都拥有大量的中国台湾籍和大陆籍工程师。
甚至连生产机器也只印有中文,印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中国员工去手把手教授本土员工。
而更大的问题是印度iPhone有点难产,生产得不仅慢,还瑕疵多。据说,每天都有1000台iPhone16因为质量问题需要返修。
此外,印度供应链也存在明显短板,其本土所能供应的零部件比例不足30%,像OLED屏幕、A系列芯片、摄像头模组这类核心元件,均依赖从海外进口。
鉴于“印度制造”面临如此的困境,加上美国当局对本土制造的渴望,苹果继今年2月宣布投资5000 亿美元之后,又在8月追加了 1000 亿美元,用于启动 “美国制造计划”(AMP)。
苹果撒出去的钱,似乎是在画饼充饥。
早在2013年苹果有自己生产 Mac Pro的经历,但是本土生产的消耗太高,结果中国大陆在2019年重新接回了这条产品线。
苹果的这一“美国制造”计划,将会面临和印度同样的人才、技术、供应链的难题,还要多一个高昂的人力成本。
就算美国真的靠自己造出了智能手机,那价格也会贵得离谱。
总而言之,苹果能不能做成这件事,完全取决于政策博弈的结果和执行落地的效率,要不然苹果的这项投资可能只是一场“政治面子工程”。
反观中国,随着海外市场份额遭遇分流,中国制造业被倒逼着加速转型升级。
中国正致力于构建一个庞大的科技制造产品矩阵,从千家万户必备的智能家电,到探索前沿科技的终端产品。
比如,家里的智能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或者企业用的工业机器人、视频会议系统,等等。
对于中国科技电子产业来说,掌握核心技术才是发展关键,代工和组装终究是没有前途的。
“中国制造”有自己的路走,而苹果也有自己的规划。
苹果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科技的巨头,跟它产品的极简美学和极致质量的追求密不可分。
库克早已布局供应商管控,手机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多个供应商,甚至还派工程师入驻供应商工厂,以便把问题在生产前提前消灭,减少售后问题。
供应商的备选和更换完全由苹果自主决定。
所以说,没有一个国家能轻易包揽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下一场手机制造市场的龙争虎斗。
根据最新报道,苹果iPhone 17系列将在下个月发布。
美国果粉会不会担忧运气不好,刚好买到有质量问题的机器,这个不好说。
但是印有印度产地标签的iPhone 17,很可能在中国市场遇冷。
当“印度制造”遇上“中国智造”,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END—
参考资料:
1.联合早报 《印度超越中国,成为输美智能手机最大生产国》
2.腾讯新闻 《你能接受一部“印度制造”的 iPhone 17 吗?》
3.21世纪经济报道《苹果抛出6000亿美元“美国制造计划” 市值一夜增万亿元》
4.时代周报 《印度和美国,苹果都想要:一边安抚特朗普政府,一边在印生产新iPhone》
编辑:歌
作者:金句
相关文章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韩峻快手前电商服务商运营中心总经理冯典恐怕从未想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创下记录——伙同外部供应商团伙,疯狂侵吞补贴资金1.4亿...
2025-08-26 0
AI 不只是工具,而是把 5 人小团队变成 50 人战斗力的“联合创始人”。Tanka 用长期记忆和主动智能,让信息不再散落、决策不再遗忘、融资不再熬...
2025-08-26 0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家的子系旗舰迎来了更多爆料。最近站哥爆料称:子系SM8850新机,这代外围都还不错,除了常规标配的3D超声波指纹和IP68防尘防水,...
2025-08-26 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1979年5月25日下午3.02分,一架DC-10型客机...
2025-08-26 0
主播&达人1、嘎子哥带货手机为正品,酷派手机回应8月21日,网红“反诈老陈”发布视频,质疑“嘎子哥”谢孟伟直播间销售的699元酷派手机非官方产...
2025-08-26 0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26 0
8月23日,“晋擎低空·链动未来”——2025山西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太原市小店区数商大厦举行。本次会议由山西省通用航空协会主办,旨在汇聚...
2025-08-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