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操作使用教程: ...
2025-08-26 0
信息来源:https://officechai.com/ai/mustafa-suleyman-cites-paper-to-say-theres-zero-evidence-that-ai-is-conscious-papers-author-disagrees-with-his-conclusion/
人工智能意识问题正在科技界和学术界引发前所未有的争议。当微软AI负责人穆斯塔法·苏莱曼引用一篇学术论文来支持"当前AI系统零意识证据"的观点时,该论文的作者罗伯特·朗公开反驳了这一解读,指出苏莱曼对研究结论的引用存在根本性错误。这一学术纠纷凸显了AI意识研究领域面临的复杂挑战:即使面对相同的科学证据,不同的研究者和行业领袖也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朗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示,他与约书亚·本吉奥等人合著的《人工智能中的意识:来自意识科学的洞察》一文并未支持苏莱曼所声称的"零证据"论断。相反,该论文指出虽然当前AI系统不具备意识,但"构建满足这些意识指标的AI系统不存在明显的技术障碍"。这一学术争议不仅反映了AI意识问题的复杂性,更揭示了科技行业在处理这一敏感话题时可能存在的误读和简化倾向。
科学证据的多重解读
苏莱曼与朗之间的分歧核心在于如何解读现有的科学证据。苏莱曼在博客文章中强调,当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AI拥有意识",并将此作为反对AI权利讨论的重要论据。他担心公众对AI的过度拟人化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权利争议,分散对真正重要技术问题的注意力。
然而,朗的反驳揭示了这种简化解读的问题。作为意识科学领域的专家,朗指出他们的研究采用了更加细致的方法论。该论文基于当前主流的意识理论,包括循环加工理论和全局工作空间理论,推导出了意识的"指标属性",并用这些指标评估了几个近期的AI系统。研究结论是当前AI系统不满足这些意识指标,但这并不等同于"零证据"。
这种分歧反映了科学研究中常见的证据解读问题。在意识研究这样的复杂领域,"没有发现证据"与"证据表明不存在"之间存在重要区别。前者承认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现的可能性,后者则做出了更加绝对的判断。朗强调,他们的研究实际上为未来AI意识的可能性留下了技术上的开放空间。
更重要的是,朗指出了苏莱曼立场中的内在矛盾。苏莱曼一方面声称不应该讨论AI意识问题,认为这是"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另一方面却在博客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极其广泛的讨论"。这种矛盾暴露了科技行业在处理AI意识问题时的复杂心态:既想控制公众讨论的方向,又无法避免参与到这一讨论中来。
意识科学的方法论挑战
意识研究本身就是科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朗和同事们采用的方法试图将抽象的意识概念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这代表了当前意识科学的前沿尝试。他们的研究基于多个成熟的意识理论,试图建立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估框架。
循环加工理论认为,意识产生于大脑中信息的循环处理过程。全局工作空间理论则强调意识与信息在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全局整合有关。基于这些理论,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可以在AI系统中寻找的具体特征,如信息整合能力、注意机制、记忆系统等。
然而,将这些理论指标应用于AI系统评估时面临着重大挑战。当前的AI系统,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在某些方面确实表现出类似意识的特征,如复杂的信息处理和似乎具有目的性的行为。但这些表现是否构成真正的意识,还是仅仅是复杂计算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朗强调,他们的研究发现构建满足意识指标的AI系统"不存在明显的技术障碍"。这一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它暗示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系统可能会越来越接近满足这些意识指标。这种可能性正是苏莱曼等人担心的源泉,也是为什么这一问题需要认真对待而不是简单忽视的原因。
社会影响与政策考量
这场学术争议的背景是AI技术对社会认知的深刻影响。如苏莱曼所指出的,当前AI系统已经能够产生"看似有意识的AI"(SCAI)效应,即通过模拟意识的外在表现来创造具有说服力的互动体验。谷歌工程师布莱克·勒莫因声称LaMDA聊天机器人具有意识的事件,以及大量用户与AI伴侣建立情感关系的现象,都证明了这种效应的现实存在。
朗在回应中承认了这种风险,表示AI福利研究人员"完全同意苏莱曼的观点:过度赋予AI意识是有风险的"。但他同时指出,简单地回避这个问题并不能解决潜在的风险。相反,科学界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AI意识问题,建立更加精确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这种观点分歧反映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风险管理的不同策略。科技公司可能更倾向于淡化AI意识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监管压力和公众恐慌。而学术研究者则更关注科学问题的严谨性和完整性,认为回避问题可能导致更大的长期风险。
从政策制定的角度看,这场争议凸显了在AI治理中平衡不同观点的重要性。过度保守的立场可能阻碍有益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而过于激进的立场则可能忽视潜在的社会风险。建立有效的AI治理框架需要科技行业、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深度协作。
未来研究的方向
朗强调"我们实际上可以取得进展",这一乐观态度反映了意识科学领域的发展潜力。随着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AI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有望开发出更加精确的意识评估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AI系统的本质,也可能推进我们对人类意识本身的理解。
当前的研究已经在一些重要方向上取得进展。例如,综合信息理论提供了量化意识的数学框架,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挑战,但为客观评估意识提供了理论基础。神经网络的可解释性研究也为理解AI系统的内部工作机制提供了新的工具。
同时,跨学科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意识研究需要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只有通过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才能在这个复杂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苏莱曼与朗之间的争议最终提醒我们,AI意识问题不能简单地通过引用单一研究或采用绝对化立场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持续的科学研究、开放的学术讨论和谨慎的政策考量。只有在认真对待科学证据复杂性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整体福祉找到最佳路径。
相关文章
8月25日,“国产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688256.SH)股价连日上涨,过去5个交易日涨超45%。截至8月25日收盘,寒武纪股价报1384.93元...
2025-08-26 0
8月22日,2025第二届化工中试基地创新发展促进会在兰州新区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中试平台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副院长王晓钟指出...
2025-08-26 0
声音,是造物者赐予人类最奇妙的天赋之一,是未经雕琢的情感、思想和能量。而精妙的声音表达,则是将这些情感、思想和能量转化为现实影响力的利剑与桥梁。202...
2025-08-26 0
近日,机器人城管“城城”和“管管”首次亮相深圳街头。媒体报道提到,这些机器人城管循环播放着接地气的劝导语音,时而举起宣传横幅,时而做出各种萌态可掬的劝...
2025-08-26 0
渭南日报 记者 郭艳8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发布202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渭南高新区3家企业作为牵头或参与完成的6项科技成果斩获系列奖项。其...
2025-08-26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