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整个京东集团托起外卖147亿的巨亏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25日 04:40 1 admin


整个京东集团托起外卖147亿的巨亏



一个季度,京东外卖亏了147.8亿,京东是否值得,以及目前京东在餐饮、生鲜、日常生活用品这些本质上京东并不擅长的品类上大举补贴,是否正确?对京东来说,最害怕的问题恐怕是:这样补贴下去,有朝一日停止了补贴,用户是否就一定养成了选择京东送外卖的习惯?


本次财报后的电话会上,京东高管表示:外卖和即时零售是公司的重要战略方向,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商业模式。理想是美好的,但是作为后来者,要改变用户已经养成的习惯——外卖首选美团和饿了么,重新构建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占位,京东的胜算恐怕没那么容易。


根据公开信息,美团单日最高订单量1.2至1.5亿单,饿了么达到8000万单(均包含即时零售),而到目前为止,京东的日订单最高达到2500万,而且是在巨额补贴下堆积起来的,日单量远低于美团、饿了么创造的纪录。


京东最擅长的并不是卖餐饮,卖生鲜果蔬等,而这些恰恰是美团和饿了么最擅长的。京东擅长的是卖电器数码产品,卖化妆品,卖标准化的食品消费品等,从消费者心智选择的默认模式切入,无论传统电商还是外卖模式,京东都应该一以贯之地发挥自己有优势的强势品类,而不是以自己不擅长的短处去抢占别人长处的领域。


1、外卖业务拖累整个京东集团


8月14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二季度集团营收3567亿,同比增长22.4%;其中,商品收入增长20.7%、服务收入增长29.1%。分业务板块的业绩如下:京东零售经营利润139.4亿,同比增长37.9%,利润率4.5%;京东物流经营利润21亿,同比下降10.3%,利润率3.8%;新业务(主要是外卖)收入增长199%,经营亏损147.8亿。


媒体普遍认为,这次的京东财报“增收不赠利”,甚至出现净利润严重下滑,而罪魁祸首显然是新业务中的外卖。


二季度,整个京东集团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1%;在Non-GAAP(非公认会计准则)标准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4亿元,跌幅达到49%,环比一季度也下降了42%。从数据看,整个京东零售,也就是核心的电商业务赚来的139.4亿还不够外卖一家“吃掉”,物流业务加其他盈利部分的总累计才堪堪让集团整体净利润为正,说整个京东集团托举着外卖一点不为过。


今年2月份,京东外卖正式上线。4月11日,京东对外卖投入百亿补贴,向全体用户发放最高每天20元的补贴,覆盖平台所有餐饮门店,还有“补贴金券”“超级爆品”等配套优惠。此外,京东二季度还在继续扩充全职骑手的队伍,骑手社保也在这一阶段全面铺开,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成本。


在京东4月以百亿补贴首先打响补贴战后,淘宝闪购整合饿了么押注500亿元规模的补贴,美团也在一次又一次对对手“冲单”的防御中不断加大对外卖的投入。随着行业另外两大头部平台你追我赶的竞争,外卖日单量不断站上新的高度。8月7日立秋这天,淘宝闪购和美团总共发出超过2.6亿个订单,是2024年的两倍多,创历史新高。京东从6月初宣布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后,尚未披露最新订单量数据。


京东外卖虽然不赚钱,但是有流量啊!此前在一场分享会上,刘强东表示投入很大成本做京东外卖是划算的。他说,在京东买餐饮外卖的消费者中有40%的人会交叉去买京东的电商产品,“我们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


笔者以为,这恐怕有点自欺欺人。这些在最近这个周期内选择京东外卖的,无疑是冲着补贴去的,是薅羊毛的价格敏感型用户,基本是占了便宜买到那份特价的午餐或水果即走,说这些用户能为京东电商带来多大的交叉消费,基本上不符合需求逻辑,也不符合场景逻辑。


2、京东外卖的“自营”模式


6月份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刘强东表示,我这一辈子,或者说整个京东集团,都一直围绕供应链开展业务,京东所有的公司都服务于供应链,包括我们今天做的外卖,也是为了服务生鲜供应链。“前端卖饭菜我可以永远不赚钱,我靠供应链赚钱是可以的。” 对于京东进入酒旅业务,刘强东认为逻辑也是在于供应链:前端是消费者住酒店、点餐,背后庞大的供应链其实很杂乱,成本很高。“京东为酒店、餐饮成立了新通路事业部,我们先做的是便利店,第二就是餐饮,第三做酒旅,其实都为了背后的供应链去做铺垫。”


刘强东所谓的供应链,似乎是京东亲自下场做餐饮。就像京东亲自做物流一样,这被视为京东在外卖业务上又一次“做重”。


7月20日,北京首家“七鲜小厨”自营门店正式开业,主打“外卖+自提”的10到30元平价现炒菜品。首店开业一周内,日均订单量突破1000单,复购率高于行业220%。7月22日,京东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超百亿资金,建设1万家七鲜小厨。与此同时,投入10亿元现金,招募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


七鲜小厨的核心在于供应链重构。餐饮品牌或厨师仅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京东则包揽选址、建店、供应链、运营等全链条环节。食材从源头直采到门店预处理全程标准化,配合透明厨房和机器人炒菜技术,强调现炒现做、无预制菜。业务负责人刘斌表示:“这可能是餐饮外卖市场15年来,最大的供应链模式创新”。


这样的餐饮外卖模式,几乎可谓是“石破天惊”,不仅仅自己配送,还自己亲自炒菜,京东是真真正正彻底进入到餐饮行业来了。京东零售做自营,没想到餐饮也做“自营”,不过,餐饮品类千差万别,这个消费者想吃炒菜,但也许那个消费者只想吃米粉或面条,京东自营化的餐饮又如何解决差异化问题。另一方面,京东自营餐饮又如何与进驻的商家实现公平化的流量竞争?


恐怕不仅仅是餐饮,刘强东所谓的第一个“便利店”,也早有布局,这个领域恰恰是京东所擅长的。据报道,八月初,京东宣布8月份将在江苏宿迁、河北涿州共开出5家京东折扣超市,首个涿州京东折扣超市门店面积达5000平方米。无论京东折扣店还是京东超市、京东电器等这些年京东广泛布局的线下零售实体店,在这场外卖大战中,恐怕都能如刘强东所言,在“供应链”角度为京东的30分钟配送到家提供助力。


笔者认为,在即时零售领域,自营只能是面向用户选择的补充之一,可能不及整个外卖业务量的十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全国偌大的城市,一座城市何止成千上万的餐馆与便利店,凭一家之力又怎么可能完全满足一城之内所有用户生生不息的消费需求。


3、京东做即时零售,在害怕什么?


即时零售的本质在于更快的配送,面向未来,即时零售的野心显然绝不仅仅局限于生鲜、餐饮,更重要的是衣食住行的所有领域,这是让淘宝、京东这样的传统电商最害怕的。设想一下,当某个城市内超过60%的线下电器零售、服饰及卖化妆品商家都进驻到某外卖配送平台,消费者在手机上下单,三十分钟内任何所需商品即可以配送到家,又何必再选择京东或淘宝这样的传统电商,需要两三天之后才能到货?


如本文开头所述,京东完全不擅长卖餐饮,也不擅长卖蔬菜水果,为什么京东如今要以一个季度巨亏147亿的代价与美团、饿了么争抢买餐饮卖蔬菜水果的生意,很显然,非为当下,而是在于未来。谁能保证未来三五年之后,美团和饿了么不会成为它们在核心品类上的重要竞争对手?


但是,对于京东来说,通过巨量的补贴与美团和饿了么硬扛,显然不可长久。笔者认为,在外卖模式上,京东应该与已经形成既定优势的竞争对手实现差异化,京东应该回到自己擅长的品类,电器、数码、化妆品、日常生活用品。京东外卖,30分钟将一部手机或一台笔记本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并非一桩不值得做的生意,虽然这些品类足够低频,但并不代表用户不会选择外卖模式买一部非常标准化的手机,而且如果对这部手机的补贴足够相对于传统电商有价格优势。


在供应链模式上,目前京东的选择是“亲自下场”,加大自营的力度,笔者以为这可以作为补充之一。更广阔的选择可能是,京东可以与更多地方商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不限于单一的商家进驻平台而平台坐收佣金或提成,平台完全可以与商家开展联营,甚至将那些规模不大但资质较好的商家实行“收编”,变成京东便利或京东餐饮。


有文章认为,目前外卖的配送有三种模式:进驻商家直发(商超、便利店、药店等)——主要服务生鲜、日用品销售;前置仓(秒送仓或京东自营)——主要适用于3C数码等标品;配送站协同——京东仓库与线下门店库存打通,根据地理位置智能选择发货源。


笔者认为,京东自营与商家的协同配送可能才是面向大流量、大单量的更好模式。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