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京东,开始做苦生意了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24日 22:57 1 admin

京东,开始做苦生意了。

根据媒体报道:

8月,京东将在江苏宿迁、河北涿州等地,落地5家大型折扣超市。与常见的200-800平米的折扣小店型不同,京东猛干“大店模式”,是全国首个全品类、大面积、多SKU的大型折扣超市。其中,涿州市君悦广场首店面积达到5000㎡,包括日用、生鲜、快消、酒饮等多个品类,价格普遍低于市场常规售价。

京东,开始做苦生意了

(图片来自:昌平本地生活资源共享圈)

一句话总结,京东,开了大型硬折扣超市。

啥叫硬折扣超市?

我们常说的折扣超市,大概分成两类。软折扣、硬折扣。

软折扣的低价,来自于临期、尾货、瑕疵品。它的特点,是价格和货源都不太稳定。今天有一批,明天可能就没了。

而硬折扣的低价,来自于死磕供应链。这个东西,我的同行进货价是10块,我买100万件,能不能降到8块钱?

如果说软折扣,赚的是机会钱。那硬折扣,赚的就是能力钱。

可硬折扣这门“能力钱”,不好赚。你想做到稳定的便宜,就得咬牙往自己身上砍三刀:

精简SKU。源头直采。自有品牌。

我们一个个说。

第一刀,精简SKU。这一刀,砍向门店。

传统超市,动不动就有上万个SKU(商品种类),而硬折扣超市,可能只有几百、几千。因为超市最大的运营成本,在于“复杂”。管理2万种商品的库存、保质期、补货,上架需要的人力、产生的损耗,和5000种商品,成本天差地别。

精简SKU,店内的成本,首先就降下来了。

可代价,是“选品”这个本来消费者干了的活,你也要自己干了。

当你进20个牌子的牙膏,哪个消费者买的多,哪个就多进一点。消费者不买的,大不了打折。可如果,这20个牌子里只能留下3种,你就必须确保,留下的都是“爆品中的爆品”。否则,库存成本无法承受。

SKU少了,采购量就多了。这时候,你才有资格去砍第二刀。

第二刀,源头直采。这一刀,砍向流程。

一件商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里,原本要经过全国总代、区域代理、经销商等等环节。但现在,因为你采购量很大,所以你可以找到生产商,说你的货我全包了,但你要给我直采价。

因为“精简”的勇气,才有了“包圆”的底气。但这个底气,也有代价。

代价,是原本中间商要干的活,你要自己干。

所有脏活累活,搬货、仓储、运输,你得自己兜。而当你天天和工厂泡在一起,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就会自然而然地冒出来。

第三刀,也是最厉害的一招:做自有品牌。

我做我自己的牌子,哪个环节怎么优化,每一分钱怎么花,我说了算。你瞧,全球硬折扣的老前辈ALDI(奥乐齐),自有品牌的占比,接近80%。

听起来不错。但代价,是原本由品牌方干的活,你要自己干。

你要正式下场,自己负责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推广,和宝洁、联合利华这些消费品巨头,正面拼拳。

好了,看一下这个过程。

从精简SKU,实现聚焦;到用海量订单,支持源头直采;再到用渠道优势,孵化自有品牌。

这个过程,层层递进,但干的活也越来越多。

消费者的活,你要干。中间商的活,你也要干。甚至到最后,品牌商的活,你也得干。

所以,做硬折扣,不是简单的降价。你可能,要重构整个零售体系。之后,才能赚到那么一点点利润。

ALDI在不少地区的净利润率,只有2%-3%。卖100块钱,辛辛苦苦忙活半天,赚不到3块钱。每一分钱,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真不容易。可是,为什么?像京东这样的巨头,为什么要做这么苦的生意?

因为今天的消费市场,正在发生一场剧烈的“K型分化”。

K型分化的下行线,是必需品。

必需品,就是那些满足我们基本生存需求的东西。比如一包纸巾。我不关心它是清风、还是维达。我会关心,它的克重是多少,有几层,是不是原生木浆。然后,在品质达标的前提下,选择最便宜的哪个。

必需品这条赛道上,商品的性价比,才是硬道理。

想做这个生意,比的是极致的供应链能力。所有动作唯一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消费者,把价格打下去。

那么,K型分化的上行线呢?是情绪品。

三五十块钱一支的香氛牙膏,上百块的助眠香薰,这些“非必需品”,反而卖得越来越好。因为他买的,是出门的好心情,是晚上的好睡眠。

当未来越来越远,每一个立等可取的幸福感,都会变得珍贵。

在情绪品这条赛道上,体验、心情、悦己,才是主题。

这里,比的是独特的体验和抚慰人心的能力。这也是所有小而美品牌、特色小店、个性化服务的机会所在。

做“功能价值”的,靠性价比。做“情绪价值”的,靠独特体验。

这,就是K型分化。

所以,我们在经历的,不是一场消费降级。而是一场,消费迁徙。

一个消费者,可能下午还找遍平台,琢磨怎么买牛奶能便宜5毛钱。晚上却可以眼都不眨地花200块,买一个能散发白噪音的香薰灯。在必需品上精打细算的钱,并没有全部消失,而是变成了一笔预算,投资到了情绪品上。

看懂了这场迁徙,你或许就看懂了京东这门“苦生意”的价值。

因为,必需品的生意,虽然利润最薄,但是流量最大。

谁能用极致的效率,把这些生活必需品,用最低的价格,源源不断地送到消费者手里,谁就能服务好人群基本盘。甚至,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

它或许不性感,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或许就是京东选择的路。

它最苦,但也最宽。

观点/ 刘润主笔/ 景九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