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理论思考】AI赋能传统媒体出新出彩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24日 10:36 1 admin
【理论思考】AI赋能传统媒体出新出彩

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如何破圈,成为当下亟须思考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媒体整合问题的探讨,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正使用“AI+新闻”破圈难题。

AI的发展历经从技术初现到蓬勃兴起的迭代,如今已迈入多元化与专业化并行的成熟阶段,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新兴工具。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正面临市场份额持续萎缩的挑战。作为承载主流价值的重要舆论阵地,传统媒体如何突破传播壁垒、重塑影响力,答案正藏于AI赋能新闻报道的实践中。

AI技术激活跨域联动

全媒体时代,传统事件驱动的被动报道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以策划为主导的主动生产模式是提升竞争力、实现社会价值的关键。

不难发现,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策划占据了主要位置。传统媒体不再局限于单一事件报道,而是通过‌策划主题新闻报道、系列联动报道、跨界联合报道‌等方式,呈现社会所关心的公共议题。

当DeepSeek、豆包等新兴工具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新闻报道如何出新出彩成为传统媒体探究的问题。《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在2024年策划制作的《一砖,窥千年!》报道,通过联动重庆、甘肃、内蒙古、江西等11地媒体力量,在传统文化的主题报道中脱颖而出。整个策划采用AI手段实现了古今交互,元素架构中大量采用AI元素,其中AI海报展现一砖一瓦的雄浑壮阔,视频则通过AI手段将各省的砖、瓦用活,为观众呈现千百年前的中国历史文化。此新闻作品富有创意,在AI赋能新闻报道中,让人耳目一新。

新闻报道要出彩,一直以来是主题新闻报道的关键词。在新闻策划中,过去新闻报道常用单打独斗的打法,但如今多维联动报道是正在进行时。在新闻报道《贵州,何以出彩?》中,天眼新闻联动贵州融媒创新联合体,依托贵州融媒体云上编辑部,在2024年贵州省两会期间,与榕江县融媒体中心等27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用Rap“唱响”两会,看贵州何以出彩。其中,通过AI生成的词曲获得很高的传唱度,也赢得了各界的转发、点赞和评论。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借力打力,新闻主题报道方能获胜。今天的新闻矩阵中,联动报道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常用的新闻报道手段,但好的新闻作品加上好的AI手段,会让普通的新闻策划鲜活起来,拥有更多的曝光度,获取更多受众群体的关注。如今,传统媒体要走出独特的新闻报道之路,就需要不断学习,运用现代化手段,将原本沉闷的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AI生成的可视化交互产品,能让深度报道更易触达年轻群体,激活传播效能。

AI赋能让新闻从文字到现场

传统媒体,不仅要做出好新闻,还要赢得好流量。在流量当道的今天,如何让受众为新闻买单成为传统媒体不断思考的问题。随着公众作为信息生产者的作用不断凸显,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也愈发严峻。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必须认识到用户已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内容共创者,媒体策划需以用户画像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与社群互动吸引受众。

受众喜欢的新闻作品一定要体现民生和热点。在信息冗杂的今天,受众接收新闻的渠道日益增多,如何抓住用户痛点,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民生热点,学会用受众喜欢的视角和方式去讲故事。

短视频作为今天火热的传播媒介,以其简短、参与度高的特点逐渐被市场广泛传播,也获得受众喜爱。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用短视频展现新闻点成为当下各家媒体争相开展的工作。但如何与AI接轨,用AI呈现新闻故事,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仍然道阻且长。

过去,传统媒体十分重视文字的力量,但在当下,辅以AI手段制作出的新闻报道,让传统纸媒重新焕发生命力。过去的做法,是通过人物描写、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进行新闻报道情景的再现。如今,AI技术对新闻现场感的重塑,突破了文字符号的表达边界,传统新闻依赖形容词堆砌与场景白描的间接呈现,而AI驱动的沉浸式报道正在构建直接抵达的场景重画。

例如,天眼新闻策划制作的《叫醒猴子河》系列,《(九个惊险瞬间)潘吉得那声吼,猴子河特大桥下村民全员生还》通过AI海报的形式将现场还原,其作品不失精美度,通过高饱和的AI色彩,瞬间将受众代入到受灾现场。此外,新闻作品《AI再现贵州村民敲盆救19名乡亲的生死瞬间》,则通过视频的形式再现村民潘吉得手持木棒猛敲不锈钢盆,成功引导7名乡亲转移的故事,作为回忆类的新闻报道,此新闻报道打破了文字回忆的传统写作模式,通过AI还原现场,不仅引发了观众共鸣,也在新闻报道中开辟出新赛道。

传统报道中,记者的视角决定了现场呈现的维度,而AI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分析用户画像后,能动态调整叙事焦点,让不同受众都能找到与现场的情感连接点,牢牢抓住了用户所关注关心的事件。

在AI广泛应用的当下,是否意味着文字不再具有必要性?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技术革新并非对传统新闻报道的摒弃与否定,而是在传承文字深度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开拓与延伸。一部优秀的AI作品,必然是文字力量与技术手段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结晶。

AI构建全新的传播生态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在《2024新闻互动白皮书》中指出,“AI赋予新闻的深层次互动,本质是将新闻从‘完成时’变为‘进行时’。受众的每一次互动都在为新闻注入新的生命力,而新闻也在回应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更贴近现实的叙事肌理。”

随着AI的智能算法越来越强大,允许受众参与新闻叙事的过程逐步变成现实。交互式新闻不仅能增加受众的参与度,还能留住受众的记忆点。例如,天眼新闻策划制作的《总要来贵州做一回“侠旅”吧!这份快乐宝典直达“冬日宝藏大省”》,该新闻作品采用“AI+iH5”的形式,选取当下群众喜爱的国风风格,佐以贵州的风景图鉴,在原有H5的形式上,升级了交互场景和画面。这种“AI整合+用户参与内容”的模式,使新闻不再是记者单方面的叙事产物。受众在互动中不仅读懂了新闻,更参与了叙事框架的搭建,这种参与感远比传统评论更具黏性。

互动是新闻报道的灵魂,AI赋能的深层次互动需要挖掘和索取用户焦点。AI通过智能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数据,精准捕捉其关切点,再以个性化问答、虚拟场景体验等形式搭建沟通桥梁,让新闻受众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参与,让新闻生命力愈发旺盛。

AI赋能的深层次互动常常体现在情感共鸣上。通过情感计算与对话式AI技术,系统能识别受众在互动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并动态调整信息供给。在目前的很多新闻报道中,不乏AI检测用户动作、表情进行精准推送新闻的案例,这种基于情感反馈的互动设计,使技术工具兼具思考与人文温度,避免了深层次互动沦为单一的数据交换。

AI赋能的深层次互动还要搭建受众与媒体的良好传播生态。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充分发挥“全媒体采编发平台”作用,引入人工智能助手,让“智能创作”“短视频生成”“智能审校”“光明慧瞳”等17项功能在全媒体传播各阶段发挥效能,显著提升新闻产品生产效率。此外,《光明日报》在策划《2024,政府这样作答》《AI数说中国答卷丨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动”察政府工作报告》等作品时,借助AI技术,快速高效地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取重要信息,并以图文并茂的新颖方式呈现过往发展成果与未来发展规划。在制作短视频《中国成就图鉴》时,利用AI技术增强视频节奏感和流畅度,提升代入感。

时至今日,AI赋能新闻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行业新方向。单单就新闻媒体自身而言,AI是推动其应对行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与此同时,在AI赋能之下,受众能够借助“深度追问”功能与新闻内容进行互动交流,进而实现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升华。而且,新闻报道借助AI赋能达成深度交互,最终能够切实服务于“让优质信息更高效地连接需要它的人”这一目标。

文/贵州日报报刊社 周梓颜

来源/《当代贵州》2025年第33期

海报制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伊伊

一审/赵中行

二审/王远柏

三审/梁健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