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24日 09:58 1 admin

未来几年,生意应该怎么做?

前段时间,我跟著名的零售专家黄碧云老师,聊到了这个问题。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01

内卷、老龄化

是生意难做的根本原因

这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

开个店,不是奶茶店、小超市、咖啡馆,就是零食折扣店。你卖8块8,我卖8块5。你赔着笑推销,他掏出手机比价。年轻人精挑细算,老人站在门口犹豫半天。大家筋疲力尽,但都赚不到钱。

为什么会这样?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1)同质化内卷。

中国零售,早就进入了存量市场,不再是“开一家火一家”。便利店、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电商,全在争同一拨人,用户只看谁便宜。你卖8块8,我就得卖8块5。没有绝活,就只能打价格战。

2)人口结构变化。

老龄化来了。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20%。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图片来自:民政部)

但90%以上的中国老人,会选择居家养老。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在“15分钟生活圈”里。可圈里的,又大都是传统门店,满足不了包括日常照料、社交活动等需求。

同质竞争激烈、需求变化,但门店还在用老办法做生意。生意,自然会难做。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至少有超过1.2万家门店关闭。黄老师提到一个数据,更触目惊心:以后,中国预计要倒10万家药店。

怎么办?

黄老师特别推荐我,去看去年年底,由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的一个文件,全称是《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

注意,它的名字叫《行动计划》,不叫《发展建议》。

这意味着,这不是一个号召,而是具体的计划。我反复读了几遍,特别有收获。结合黄老师的讲解,我总结出了3个未来生意的方向:

做“附近”的生意,做“搭伙”的生意,做“减少浪费”的生意。

可能不全面,但供你参考。我们一个个说。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02

做“附近”的生意

从卖东西到做服务

做生意,第一件事,可能就是找需求。

可需求在哪?我们看文件原文:

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引导商业资源下沉社区,重点发展“一店一早”(便利店、早餐店)、补齐“一菜一修”(菜市场、小修小补)、服务“一老一小”(养老、托育)

大白话总结一下,就是:最值得抓住的需求,不在别处,就在“附近”。

附近,就是你家楼下,就是那些电商和大型商超覆盖不到的“最后五百米”。电商送货再快,也快不过你下楼走两步。大型商超品类再全,也无法让你随时买根葱。更重要的,90%选择居家的老人生活半径,就在这里。

那,怎么抓住呢?

一个好办法,是:从“卖东西”,到“做服务”。

未来的附近生意,不再是简单地把东西摆上货架,坐等顾客上门。而是要主动上前一步,用服务,来帮邻居解决更多麻烦。

比如,解决“不愿做饭”的麻烦。

大家工作太累、时间太少。买菜洗菜一小时,吃饭十分钟。太麻烦了。怎么办?有的超市,就试着“餐饮化”。利用已有的生鲜供应链,现做饭菜。比外边便宜很多。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图片可左右滑动)

比如,解决“东西坏了没地修”的麻烦。

现在想找个地方换拉链、修裤脚,越来越难了。因为生意太小,单开一个店活不下去。于是,有干洗店,就开出一个角落,专门帮人换拉链、修裤脚。

又比如,解决“不会挑”的麻烦。

很多时候,顾客不是不想买,而是不会挑。选择太多,分不清好坏。于是,通过自己多年经营的“信任”,足力健试着,开起了有机食品馆。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未来,你离顾客的麻烦有多近,就离钱有多近。

生意人们,可能需要尽快适应这种新思路。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03

做“搭伙”的生意

让一家店,挣两份钱

可是,怎么适应?

还是看文件:

整合线上平台、线下商超和物流站点,发展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开展“一店一策”改造……拓展时尚化、主题化、智慧化消费场景,提高商业设施运营效能。

这话听起来有点官方。但是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一个意思:

想办法,让你的店挣两份、甚至三份钱。

怎么做呢?黄老师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

第一种玩法,叫做:流量叠加。

比如,在便利店里,开咖啡店。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图片来自:小红书)

咖啡店最大的成本,是房租。尤其是,当自己70%-80%的订单,都从线上接到的时候。它最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个漂亮的“客厅”,而是成本够低的“厨房”。

便利店最大的痛点,是利润薄。虽然人来人往,但每个人就买一瓶水、一包烟。它最需要的,可能是在现有基础上,再有其他人进店就好了。

一个,想找一个便宜的“厨房”。一个有地方,但发愁钱不好赚。

于是,咖啡店,顺利地在便利店里支起了摊子。用最低的成本,保住了80%的生意。便利店,也有了额外的流量,他来拿咖啡,顺手就买个三明治,还分摊了租金。

线上流量+线下流量。这就是:流量叠加。

第二种玩法,叫:成本分摊。

比如,用5家烘焙店,养1个烘焙间。

一家烘焙店,成本最高的,不是水电租金,而是那个会做面包的师傅,和他身后那套昂贵的烘焙设备。如果租金水电1.5万,师傅+设备折旧可能就要2万。这得卖多少面包?涨价卖不动,降价不回本。太难了。

怎么办呢?

你可以试着,1拖5。什么意思?用一个商圈中心的中央烘焙间,支持周边五家定位不同的小店。比如,A店专门做便宜的早餐吐司;B店专门做健康的日式咸面包;C店专门做精致的下午茶点心……

这五家店,虽然卖的东西不一样,但它们可以共用一个师傅,共用一套设备,甚至共用一个送货司机。这就是:成本分摊。

第三种玩法,叫:能力复用。

比如,在药店里,卖奶茶。

药店最大的问题,是顾客不常来。你只有生病了,才会想起它。这是一个典型的低频生意,光靠卖药,利润越来越薄。

那怎么办?

遇见事了,先不着急去外边找解决方案,而是想办法,复用自己的已有能力。于是,有的药店,就开始利用自己闲置的空间和供应链,开辟出“药食同源”的健康奶茶业务。利用自己现成的罗汉果、雪梨,做起了现炖的草本热饮。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图片来自:小红书)

一个“不得不来”的低频生意,变成了一个“没病也想来”的健康打卡点。

一份资产,两份收入。这就是:能力复用。

未来,谁能在店里承载更多交易,谁或许就能有更强的竞争力。

而这种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谁能多赚钱上,更体现在谁能多省钱上。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04

做“减少浪费”的生意

从后仓和数据里,一分一分抠利润

如何多省钱?

最立竿见影的方法,不是降低品质,而是减少浪费。

减少什么浪费?怎么减少?

文件里,有两个着重强调的地方。一个,是物流。另一个,是决策。

先说物流。《行动计划》里,有这么一句:

推广标准化物流载具。加快标准托盘、周转箱(筐)等物流载具推广和循环共用……

啥是标准化物流载具?

黄老师举了个例子:周转筐。

原本,蔬菜要从田间到你面前的货架上,可要遭老罪了。地里采摘,装进一个大筐;再到分拣中心倒出来,打包、装箱,运到门店再拆箱,一棵棵摆上货架。麻烦多,损耗也大。

但如果有了周转筐,就不一样了。

采摘的时候,把蔬菜装进周转筐里。不用分拣,运到门店,本身就成了陈列架。黄老师告诉我,能反复使用的周转筐,比起纸箱和麻袋,仅包装材料就节省了6-7个百分点,损耗率也降低了1-2个百分点。再算上人工,小小一个周转筐,就能省下20%的运输成本。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周转筐。图片来自:生鲜传奇)

这就是,标准化物流载具。它把物理流程上的浪费,治得服服帖帖。

但商业世界里,还有一种浪费,比流程上的折腾更要命。那就是“凭感觉决策”。

今天进多少货?我觉得天气不错,人应该挺多。水果什么时候打折?感觉明天吧。明天可能就卖不出去了。靠拍脑袋决策,造成的浪费可太多了。

那怎么办?老规矩,看文件:

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发挥数字引导生产作用。

让人工智能,引导生产。

怎么引导?黄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几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用AI做“风险管理”。

比如,用AI抓老鼠。

餐厅,最怕店里出现老鼠。但做饭的地方又不能撒药,怎么办?

那就在后厨装上智能摄像头,专门识别老鼠。一旦有“先遣兵”溜进来,摄像头就警报,通知消杀公司来处理。清理垃圾、堵洞、粘鼠板和电子驱虫器……

用算法,解决你最头疼的麻烦。这就是:风险管理。

第二个方法,是用AI做“精准决策”。

比如,让AI来决定,明天做什么糕点。

安徽一家糕点店发现,一旦室外温度超过33°,核桃酥这种又干又掉渣的糕点,就死活卖不动。于是,他们让AI来介入管理。如果明天气温35°,那就给中央厨房下令,核桃酥的生产减少30%,冰绿豆糕多准备50%。

它把一个店长最头疼的“凭感觉上货”,变成了数学题。这就是:精准决策。

未来想赚钱,至少一半的功夫,要花在怎么“少浪费”上。

未来几年,做生意得换个新思路了


最后的话

好了。收束一下。

未来几年,生意应该怎么做?结合《行动计划》和黄老师的讲解,我们似乎有了几个模模糊糊的答案:

做“附近的生意”,从卖东西到做服务;

做“搭伙的生意”,让一家店,挣两份钱;

做“减少浪费”的生意,把利润从后仓和数据里,一分一分抠出来。

生意,确实是难做了。但这个难,不是没有机会了。而是,抱着原来的想法不撒手。

如果你还认为,开店就是简单地“卖东西”,而不是“解决麻烦”;开店就得“单打独斗”,而不是去“搭伙合作”;利润就是“多卖货”,而不是去“少浪费”。那生意,当然会难做。

未来几年要做生意,可真得换个新思路了。

这个时代,挑战很多,变化很快。但挑战之中,也一定孕育着新的生机。

祝你,顺势而为。

观点/ 刘润 主笔/ 景九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