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近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
2025-08-24 0
越南一边在南海占着中国29个岛礁,一边又厚着脸皮要中国分享高铁技术。这种"既要又要"的操作,连韩国人都看不下去了。
8月14日,越南副总理陈红河会见中国企业代表时,竟然直接开出技术转让清单,从轴承制造到地震预警系统,23项核心技术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合作还是索取?是战略需求还是政治投机?越南这步棋到底想下什么?
数字不会骗人。670亿美元的南北高铁项目,越南张口就要23项核心技术。
从高铁轴承制造到地震监测预警系统,从列车控制算法到牵引系统设计,越南列出的清单详细得像购物单。
要知道,这些技术凝聚着中国数十万科研人员20年的心血。高精度轴承的制造工艺,一个细微的参数调整都可能影响整列车的安全性能。
地震预警系统更是技术皇冠上的明珠。日本新干线曾因此技术在强震中实现零伤亡。
越南副总理陈红河在会谈中反复强调。参与项目的中国企业必须"承诺通过明确的经济合同和法律协议"进行技术转让。
这种要求在国际高铁合作史上极为罕见。连德国ICE、法国TGV在海外项目中都不会交出核心技术。
更让人意外的是时间节点。2024年10月,越南政府突然宣布:不同意技术转让的外国企业将取消竞标资格。
这等于直接把技术转让作为准入门槛。想拿订单?先交出看家本领。
越南交通运输部的官员甚至明确表态。外国企业不仅要转让技术,还必须在越南本土建立生产线。
从建设到制造,从技术到产业链,越南想要的是一揽子打包方案。这胃口确实不小。
问题是,越南连高精度轴承都无法生产。即便获得技术图纸,要形成真正的制造能力还需要多少年?
这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突然说要学跑马拉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件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时间点。就在越南提出技术转让要求的同时,南海争议一点没消停。
越南国防部刚刚斥资3亿美元采购20门韩国K-9火炮,部署在毗邻中国的谅山、高平等省。
一边防着你,一边又要你的技术。这种操作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答案可能比想象的更复杂。越南的决策层其实很清楚,技术依赖是双刃剑。
从经济角度看,越南确实需要中国的技术和资金。2024年中越贸易额已达2606.5亿美元,其中80%的跨境集装箱通过铁路运输。
现有的法国殖民时期米轨系统已经成为发展瓶颈。河内到胡志明市1541公里的路程需要耗费30多小时。
这样的运输效率在现代经济中简直是灾难。越南农产品要想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标准轨铁路是唯一选择。
但从政治角度考虑,越南又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会影响战略自主。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看看中老铁路,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但运营管理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中方手中。
越南不想重蹈覆辙。他们希望通过技术转让获得更多主动权,至少在运营层面保持独立性。
更深层的考虑是地缘政治。越南领导层担心,如果交通命脉完全依赖中国,未来在南海问题上的谈判筹码可能会减少。
这就解释了越南的"双标"行为。在安全领域保持警惕,在经济领域寻求合作,这是典型的对冲策略。
问题是这种策略的可持续性。你不能一边享受合作红利,一边又防着合作伙伴。
国际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但也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越南的如意算盘能否如愿,还得看中国怎么接招。
越南这次真的把国际高铁市场搅成了一锅粥。中日韩三大高铁强国都被绕进去了。
日本新干线原本是越南的首选。技术成熟,安全记录优秀,但有个致命问题:太贵了。
日立和东芝的代表在闭门会议中直接拒绝交出牵引系统和地震预警算法的源代码。态度很明确:技术可以用,核心机密不能给。
中国的方案在成本上有巨大优势,比日本高铁低三到四成。印尼雅万高铁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中国在技术转让上同样有底线。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都采用"技术有限共享"模式。允许当地参与车辆组装和基础建设培训,但列车控制系统等核心专利仍由中方持有。
就在中日僵持之际,韩国半路杀出。2025年8月,越南领导人苏林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首尔会晤。
韩方抛出40亿美元低息贷款和"全链条技术转让"承诺。听起来很诱人,但韩国高铁的实力如何?
韩国KTX高铁系统源自法国TGV技术,国内运营经验相对有限,国际输出更是屈指可数。
更关键的是,韩国高铁主要适应温带气候,越南的热带雨林环境是个巨大挑战。地质条件、气候因素、技术适配性都存在问题。
那越南为什么要引入韩国?答案很简单:制造竞争,获取更大主动权。
这是典型的"三国杀"策略。让中日韩三方竞争,越南坐收渔利。通过引入第三方,打破中日两强对峙的局面。
从谈判技巧上说,越南这招确实高明。有了韩国这个搅局者,中日两国都不敢过于强硬。
但问题是,技术合作不是菜市场买菜,不能单纯靠价格战决定。技术匹配度、建设经验、后续服务能力都很重要。
中老铁路2024年货运量同比增长300%,中泰铁路预计2027年通车。反观韩国,连自己国内的高铁网络都没有完全成熟。
越南试图通过多方制衡获取最大利益,但也可能因此错过最佳合作时机。毕竟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经验和实力比承诺更重要。
说到底,中越铁路合作的核心问题不是该不该合作,而是怎么合作。
从中国的角度看,技术转让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必须有条件、有步骤、有底线。
参考印尼雅万高铁的模式,中国可以在车辆组装、基础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有限度技术分享。
但列车控制系统、核心算法、关键制造工艺这些"命根子"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不是技术保护主义,而是合理的风险控制。技术一旦泄露,很难收回。
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可以采用"分阶段技术共享"模式:第一阶段建设合作,第二阶段运营培训,第三阶段有限技术转让。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条件和标准。越南想要更多技术,就必须在合作中体现更多诚意。
比如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克制,在经贸合作中提供更多便利,在国际事务中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合作是相互的,不能只是单方面的索取。越南想要技术,中国也需要看到相应的回报。
从长远看,中越铁路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合作模式可以复制到其他国家。
如果在越南项目上处理得当,既满足了当地发展需求,又保护了核心技术利益,还建立了可持续的合作机制,这对双方都是好事。
但如果越南一味索取,不愿意在其他方面做出相应让步,那合作的基础就不够牢固。
技术转让的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既要满足越南的发展需求,又要保护中国的核心利益。
这个平衡点可能是:基础技术可以转让,核心技术保留控制权;制造环节可以本土化,研发中心必须在中国。
或者采用合资模式,中越共同成立技术公司,技术所有权共享,但中方保持主导地位。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单方面的让步或索取都不可持续。
越南的选择将决定它是成为泛亚铁路网的重要节点,还是被边缘化的断点。中国的应对也将影响未来"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准和模式。
中越铁路合作就像一场双人舞,得踩着同一个节奏才能跳得漂亮。技术转让不是不可以谈,但得有规矩、有底线、有互信。
越南的选择将决定它是成为泛亚铁路网的重要节点,还是被边缘化的断点。毕竟在国际博弈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你觉得中国应该如何回应越南的技术转让要求?在合作与竞争之间,这个度该怎么把握?
相关文章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近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
2025-08-24 0
19日至24日,2025 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在浙江乌镇举行。大赛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桐乡市人民政府承办,汇聚全国约2.5万名选手同台竞技,海...
2025-08-24 0
亲,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4 0
作为OPPO Reno系列计划于2025年11月推出的年度机型,Reno 15系列自2025年上半年起,便多次出现在数码领域的相关信息爆料中,不少年轻...
2025-08-24 0
您好: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
2025-08-24 0
2025年8月22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突然飞抵中国台湾,此行异常低调却意义重大。就在同一天,英伟达正式通知供应链合作伙伴——暂停专为中国市场设计...
2025-08-24 0
有时候你会想,一部手机多小才算真的“小”?如果你还在为大屏手机占地方吐槽,那种种主流旗舰,估计在iKKO刚发布的MindOne Pro面前都得靠边站。...
2025-08-2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