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23日 15:11 1 admin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国产轴承,被黑了几十年。说不精密,说不耐用,说一装上去就“咔咔咔”出声。外国品牌是“蓝血贵族”,国产轴承是“地摊货”。

但现在,就这个被人诟病了半个世纪的产业,悄悄干了一票大的:全球首款应用于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超大回转支承轴承,外径8米重达数十吨,能360°平稳转动,承载能力上百万吨级。

你没看错,是“全球首款”,不是“国产首款”。自主研发,从材料到设计、从制造到试验全链条突破。主角是谁?来自辽宁的瓦房店轴承集团,大家口中那个“老国企”。

4000吨起重机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把10架C919大飞机吊起来。要保持这种吨位的全地面起吊,还能360度连续平稳回转,对轴承的要求极高。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能打的国家,一只手数得过来;能做到轴承国产化的,只有一个中国。我们不夸张地说,这是材料科学、结构工程、热处理工艺、数控控制的集体大考。

瓦轴集团用3年时间,啃下了十余项关键技术,申报了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025年2月,首批供货正式落地客户现场,经实测达标。到8月,已交付4批,进入小批量试产,年底就将量产。

你以为轴承只是个小零件,成本低、技术简单?那你真低估了它的战略地位。轴承是工业的关节,是装备制造的“骨架润滑剂”。

从航天到高铁,从核电到军工,凡是有转动的地方,就离不开它。你飞机上少一个发动机叶片能飞,少个轴承?直接趴窝。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问题是,过去这些“关节”,我们自己搞不定。像这种超大型回转轴承,几乎全被瑞典、德国、日本几家巨头垄断。

你想买?得排队,得看脸色,得花大价钱。有时候不是你出不起钱,而是他故意不卖你。所以这一次瓦轴的突破,更是战略意义:把命门从别人手里,夺回来自己握着。

说到瓦轴,就得回头看几眼历史。我们今天能做4000吨的轴承,是因为我们曾经连一颗轴承钢球都搞不出来。

1938年,日本人在瓦房店建了个轴承厂,叫得响,其实只是个装配车间——钢球、保持架、套圈全靠本土供货。连个磨床都没有,顶多能拧螺丝。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直到1949年前夕,工人宋世发受包饺子的“揉面”启发,用手磨出第一颗国产轴承钢球,才算翻开了第一页。

然后朝鲜战争爆发,瓦轴600多人肩扛背驮,把设备北迁哈尔滨,成了今天的哈轴。剩下不到200人护厂,硬是把轴承生产撑了下来。

后来国家“一五计划”投资1034万元扩建瓦轴,又建了洛轴、宁夏轴承厂、虹山、海林等三线基地,才逐步扭转技术落后局面。

到了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第三大轴承制造国,年产量337亿套,营收2315亿元。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但别以为第三就等于强。大多数是中低端产品,高端轴承,特别是像盾构机、风电主轴、航天发动机这种关键部位,我们仍然被西方卡着脖子。

他们是怎么卡的?靠的是战争红利。美国Timken,1899年成立,靠一战二战军工起家;瑞典SKF,1907年成立,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全球最大轴承厂就在它手里。

德国舍弗勒、日本美蓓亚,包括NSK、NTN这些品牌,都是靠战后重建搞技术脱胎换骨。

而我们呢?同样是1938年成立的瓦轴,刚起步就成了殖民装配厂,没有任何核心积累。但机会是自己争出来的。我们没有战争红利,只能靠和平崛起。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靠什么?靠航天,靠风电,靠盾构机,靠机器人。靠一代代工程师、技工、科研员重复一件事——把轴承做到别人闭嘴。

2023年我们做出了8.61米直径的盾构机主轴轴承,2024年又造出全球最大25兆瓦风电主轴轴承,现在又拿下4000吨回转支承。

有人说,这种全球首款,可能只是“秀肌肉”,不代表产业升级。那你看看数据:2025年一季度,中国轴承出口20.5万吨,同比增8.7%。3月单月增长25.3%。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这已经不是补短板,而是开始反向输出。4000吨轴承的量产,不只是瓦轴的胜利。它拉动的是一整条产业链:材料端需要特种合金钢、热处理要重新规划工艺曲线,数控设备也得重新定制。

而国际环境,正倒逼这种自立。2025年,美国再次威胁对华征收200%关税,G7国家集体反对,德国法国担心损失1100亿欧元利润。

但反对归反对,关税还是可能上。欧盟也在自保,设了“中欧产业链安全基金”,鼓励出口,但本质是希望摆脱对中依赖。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所以,那些还在说“国产轴承不行”的人,建议你翻翻瓦轴这次的图纸。4000吨的结构件不是出来的,它得安装在起重臂下,吊起整个吊装平台,把几十米高的风机一节节拼上去,在海风里转一天一夜都不能出误差。

4000吨轴承不是给你装电风扇用的,是给国家重大工程用的,是给深远海风电、石化、核电、桥梁等项目配套的。出一次问题就是几千万的损失,谁敢用“差不多”的产品?

所以这就是答案:从追赶到并跑,到今天成为全球第一个吃螃蟹的玩家,中国轴承终于甩掉了“二等产品”的标签。

参考资料:

全球首款!这一核心部件实现新突破——2025-08-21 10:02·环球网

这就是大家诟病的“国产轴承”,终于迎来了一个“全球首款”!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