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沙漠腹地的科技实践:中国农大学子治沙利器开进民勤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22日 21:08 1 admin

【来源:武威日报】

八月的甘肃民勤,沙漠腹地的地表温度已突破40℃,滚烫的沙粒在阳光下泛着白光,裹挟着热浪让人呼吸困难。

就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一支由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组成的“沙海织绿”实践团,正顶着烈日调试着两台特殊机器——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刘平义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沙漠移动机器人”和“草障铺设装备”,肩负着破解沙漠作业难题的使命。

沙漠腹地的科技实践:中国农大学子治沙利器开进民勤

沙漠机器人破解沙海“行走难题”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是我国北方防沙带的重要屏障。这里沙丘连绵、地表松软,长期以来,传统防沙治沙设备在此常显“力不从心”:普通轮式设备一入沙地便打滑陷车,往往需要依靠人力辅助;而复杂多变的地形更是让许多设备望而却步。

沙漠腹地的科技实践:中国农大学子治沙利器开进民勤

“我们研发的新型沙漠移动机器人,是专门为这类复杂地形量身打造的。”博士生张小亮介绍道,该机器人的核心突破在于其“可自由调节的机械增力装置”。它在常规轮式底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增加了转动导杆辅助驱动机构,通过三组偏心转动导杆与倾角调节系统的协同运作,使机器人不仅能在松软沙面上快速行进,还能轻松翻越与轮胎直径相当的各种障碍。

在实际运行中可以看到,当机器人在松软沙面行驶时,倾角调节机构会将导杆伸出位置精准调整至车轮正下方。此时,导杆深深插入沙中,为车轮提供强劲向前的推力,从而显著增强机器人的整体牵引性能。

草障铺设机亮绝活 治沙连贯作业似绣花

如果说沙漠移动机器人解决了治沙设备在沙海中的“行路难”,那另一台草障铺设机器则精准破解了人工与传统机械作业“效率低”的痛点。

沙漠腹地的科技实践:中国农大学子治沙利器开进民勤

在民勤县四方墩治沙基地的沙漠上,这台机器沿着预设路线稳稳行进,即便脚下是坑洼不平的沙地,机身在仿形机构的调节下始终保持平稳,铺草机构如同有了“准星”,将草帘子、芦苇秆种进沙层。“过去铺草障,全靠人工弯腰弓背干,一天下来铺设不了多少,人累得直不起腰;后来有了圆盘压入式草方格铺设机,可新问题又冒了出来——不仅用草量太大,横向铺设时车轮、履带还把刚铺好的草方格碾坏,固沙效果打了折扣。”张小亮指着机器的核心部件介绍,针对这些难题,团队创新推出“横纵同步铺设”方案,横向采用偏心圆盘式种植机构,在最高点接住切割好的草帘子,转到最低点就精准扎进沙里,全程不停机,像绣花一样连贯作业,效率比传统方式提高不少。

沙漠腹地的科技实践:中国农大学子治沙利器开进民勤

这台机器的“底盘功夫”同样不含糊。依托多自由度仿形技术,八个车轮分成四组“仿形单元”,每两个车轮组成的单元都能灵活绕车身转动,确保车轮时刻紧贴沙地不悬空;前四轮单元可相对车身横摆实现转向,后四轮单元能横向转动适应地形起伏。有了这手“绝活”,哪怕遇到横向沙丘、纵向沟壑,机器都能稳稳通过,在民勤的沙地上走出了“坦途”。

沙漠腹地的科技实践:中国农大学子治沙利器开进民勤

据悉,这支由刘平义副教授领衔的团队,多年来深耕丘陵山区动力底盘研究,围绕复杂地形作业难题攻坚克难,成功研制出多款适应性强、效率高的农机产品。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短板,更在实践中锤炼出“因地制宜搞创新”的科研智慧,为此次沙漠治沙装备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