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
2025-08-22 0
2025年8月8日,彭博报道,特斯拉解散Dojo超算团队。特斯拉芯片自研计划并未终止,将推动Dojo D系列与AI系列推理芯片融合,开发通用芯片,满足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业务算力需求。马斯克强调,未来将集中资源发展AI5、AI6等芯片,构建超级计算机集群,实现训练与推理一体化。
2025年7月25日,新皮层NewNewThing发布理想基座模型团队专访,团队负责人陈伟表示,理想的目标是在具身智能领域进入行业前三,这一目标并非空谈,是基于内部论证战略规划,AGI核心并非语言智能,是具身智能,车是具身智能本体;理想正在开发具备行动链CoA能力的L3级别基座模型,计划2025下半年发布;理想同学正在从车机,向手机、PC端拓展,希望让理想同学将来能成为用户的家人;理想推动车载大模型,演进为通用大模型。
本期长期主义,选择特斯拉解散Dojo超算团队相关分析报道、理想基座模型团队专访,新皮层NewNewThing、微博不是郑小康发布,六合商业研选精校,分享给大家,Enjoy!
正文:
全文15,031字
预计阅读30分钟
Dojo没了,特斯拉自研芯片计划没有结束
时间:2025年8月11日
来源:新皮层NewNewThing
字数:3,440
特斯拉有训练芯片与推理芯片两条产品线,Dojo的D系列芯片只用于训练;解散Dojo后,特斯拉要推动D系列训练芯片与AI系列推理芯片的融合,推出一种通用芯片。
Google的TPU,证明芯片从推理向通用演进的成功,马斯克多家公司的算力需求,可能等不及;仅训练Grok 4,xAI就用了20万英伟达GPU。
8月8日,消息称特斯拉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此前Dojo团队负责人Pete Bannon传闻要离职。
团队解散前,Dojo已有约20人,加入Dojo前负责人Ganesh Venkataramanan创办的初创公司DensityAI。
解散Dojo后,特斯拉将该业务剩余员工,安排到特斯拉数据中心与计算部门,这一消息令外界意外。
2025年6月,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发文称,将于2025年晚些时候,开始让Dojo 2上线。
一项新技术要达到卓越水平,需要经过三次重大迭代。Dojo 2很不错,Dojo 3将会非常出色。
2021年特斯拉AI Day上宣布的大型算力项目Dojo
Dojo是特斯拉2021年AI Day首次亮相的超级计算机项目,最初规划是通过自研芯片与完整机柜,构建类似英伟达云端计算中心,用以训练特斯拉自动驾驶需要的神经网络。
Dojo曾经承载马斯克实现AI算力自主可控的野心,Dojo关闭令人意外,这不等于特斯拉放弃自研芯片。
特斯拉有训练芯片与推理芯片两条产品线,Dojo的D系列芯片只用于训练
马斯克首次提及Dojo,是2019年4月特斯拉自动驾驶投资者日Autonomy Investor Day活动上。
马斯克当时称Dojo是台超级强大的训练计算机super-powerful training computer,可以对海量视频进行无监督大规模训练。
当时Dojo还是内部秘密项目,那场活动焦点是发布特斯拉自研Hardware 3车载芯片HW3。
2年多后,2021年8月举行的特斯拉AI Day上,特斯拉正式公开Dojo项目。
按当时说法,Dojo将由成千上万芯片、大量内存、电源、散热系统、互联网络组成,核心设计理念是垂直整合,特斯拉想要掌控从芯片、服务器、集群、软件的每一个层面。
马斯克当时表示,Dojo第一个用途,是处理从车队中收集到的真实驾驶视频与传感器数据,这些数据是训练与优化特斯拉FSD神经网络的关键。
训练芯片D1是Dojo项目核心,目标是取代英伟达A100
Dojo核心是款自研芯片D1,采用7nm工艺,目标是取代英伟达A100。25个D1芯片,通过互连网络排列成二维网格,形成训练模块training tile,这些模块被进一步集成为更大的机柜cabinet与集群cluster。
马斯克对Dojo设想十分远大,认为终极形态是巨型算力集群ExaPod,算力超过1.1 Exa-flops,即每秒进行超过10¹⁸次浮点运算,如果能实现,Dojo将进入全球超级计算机Top榜单。
Density AI创始人Ganesh Venkataramanan当时是Dojo负责人,在2021年特斯拉AI Day上展示D1芯片
团队解散之前,Dojo从未真正大规模投入使用过,Dojo是否被造出来过,都是疑问。
2022年特斯拉AI Day上,马斯克称Dojo首个完整集群Exapod,会在2023年Q1推出。根据管理层在2023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上说法,Dojo超级计算机被推迟到2023年7月开始投入生产,没有说明是否为完整集群。不管是不是完整版,外界都没有看到下文。
2022年AI Day上,马斯克给出基于D1与Dojo构建计算集群ExaPOD的计划
同样不明确的是,用于Dojo这台超级计算机的芯片进展。
当时Dojo负责人Ganesh Venkataramanan,在2021年AI Day展示过后,D1不再有量产相关消息。作为D1迭代版的D2,没有顺利推出。
2023年11月,Ganesh从特斯拉离职。传言称,Ganesh是因Dojo2芯片D2不及预期,被特斯拉开除。
Ganesh离开Dojo项目与特斯拉后,主导Dojo超级计算机内部的互联网络Dojo Fabric开发的关键人员Eric Quinnell,也在2024年10月宣布离职。
另外一个暗示Dojo受挫的迹象,是特斯拉从2024年开始,大力买入英伟达GPU。
2024年1月,特斯拉宣布向英伟达购买约1万H100 GPU。
同时,一个新的AI算力计划,开始在特斯拉公开叙事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下半年以来,马斯克越来越少提及Dojo,取而代之是超级计算集群项目Cortex。
Cortex项目,采用的不是特斯拉自研的D系列芯片,是超过10万英伟达H100与H200。
马斯克称,建造Cortex计算集群目的,是为训练FSD与人形机器人Optimus提供支持,规模庞大,初始电力需求约130兆瓦,未来会超过500兆瓦。
解散Dojo后,特斯拉要推动D系列训练芯片与AI系列推理芯片融合
Dojo与相关D系列训练芯片解散后,特斯拉拥有另一条自研芯片业务线AI系列芯片,用于终端推理。
自动驾驶系统所需的推理芯片,与训练芯片不同,训练芯片负责在云端训练模型学习驾驶技术,核心工作是处理海量数据,让模型变得更聪明,需要强大并行算力、巨大内存带宽、芯片之间超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推理芯片负责在车端进行决策,需要的是高能效与低延迟。
最初,特斯拉自动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依赖的是Mobileye EyeQ3芯片,特斯拉从2014年9月开始,在Model S与Model X车型配备EyeQ3芯片。
Mobileye奉行封闭的黑匣子技术路线,提供一套完整、不可修改的硬软件方案,特斯拉看不到Mobileye系统内部工作细节,也没有得到完整的原始数据访问权限,无法控制它如何处理数据,意味着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受制第三方。
2016年,一起涉及特斯拉Autopilot的致命车祸,促成特斯拉与Mobileye分手。
特斯拉启动自研车载芯片计划,期间采用过英伟达Drive PX 2 GPU作为HW2过渡方案。
2016年,特斯拉正式开始自研车载推理芯片始。
这一年,马斯克从AMD挖来芯片架构大师Jim Keller。Jim Keller曾在ADM主导开发Zen架构、在苹果主导开发A4与A5芯片,来到特斯拉后担任自动驾驶硬件团队总负责人,从零开始为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设计芯片。
随后,特斯拉又陆续招聘不少芯片设计师,包括Pete Bannon,Pete Bannon曾与Jim Keller在苹果共事多年,在特斯拉负责把芯片设计构想落地。
2019年发布特斯拉第一代自研自动驾驶芯片HW3,算力72TOPS,首次搭载于Model S、Model X、Model 3
Jim Keller团队核心成果,是2019年推出FSD芯片HW3,采用三星14nm工艺生产。
特斯拉称,HW3图像处理能力,较前代英伟达Drive PX 2 GPU提升21倍,功耗显著降低,为视觉优先的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Jim Keller没有等到HW3正式发布,2018年跳槽去英特尔,Pete Bannon接过自动驾驶硬件团队领导权。
2023年底,Ganesh因D2芯片不符预期离开Dojo后,Bannon又接管Dojo。
特斯拉2023年发布第二代自研芯片HW4/AI4,算力121.651TOPS,几乎是HW3两倍
特斯拉第二代自研芯片开始,HW系列开始更名为AI系列。
2023年,特斯拉HW4/AI4实现量产,由三星代工,采用7nm制程,已搭载于特斯拉Model 3、Model Y等系列车型。
AI5芯片,刚刚完成设计工作,采用3nm制程,代工厂换成台积电,预计2026年底量产。
AI6芯片代工合同,不久前再次被三星拿下,据称合同价值不低于165亿美元,相当于三星2024年总营收的7.6%。
马斯克称,AI6芯片将采用2nm制程,不仅用于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还将成为人形机器人Optimus大脑,实现统一的AI平台。
马斯克还想要把训练芯片与推理芯片融合。
特斯拉2025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称,直观想,我们希望能让Dojo 3与AI6在一块芯片上实现某种程度融合。
2021年AI Day上,马斯克发布Dojo项目,官宣robot项目
Dojo团队解散后,8月7日,马斯克在X上再次重复上述观点称,特斯拉在两种完全不同的AI芯片设计上分散资源,不合理。
AI5、AI6、后续芯片,将非常擅长推理,至少在训练方面相当不错,目前特斯拉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这上。
马斯克声称,将大量AI5/AI6芯片,安装在主板上构建的超级计算机集群,是Dojo 3。
Google的TPU证明从推理向通用的成功,马斯克多家公司算力需求可能等不及
先自研推理芯片,用推理芯片覆盖训练市场、推出既能推理又能训练的通用芯片,这个路径已被Google证明可行。
最初,Google自研TPU,只用于推理任务,例如加速Google搜索、翻译等服务。
2017年,Google推出第二代TPU开始,成为既能推理、又能训练的通用AI芯片,可以用来训练复杂的大型神经网络。
2018年开始,Google将自研TPU,放到云计算平台上,开放给Google Cloud客户使用。
《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称,2023年,Google曾用5万多TPU,搭建算力集群,用于训练类似Gemini的大模型。
马斯克口中既能训练、又能推理的通用芯片AI6,刚与三星签订生产订单,最终生产出来,可能要到2029年。
眼下是特斯拉有史以来,算力需求最高的阶段。
2024年,马斯克将特斯拉从汽车公司,重新定位为AI与机器人公司。
2025年6月,特斯拉旗下Robotaxi业务,已开始在美国奥斯汀试运行,人形机器人即将量产,马斯克的xAI也在积极投入AGI争夺战,这些业务都跟AI有关,需要算力训练模型与提供推理服务。
仅训练Grok 4,xAI就用了20万英伟达GPU。
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时,马斯克想把车里芯片当成可租赁的云计算中心使用
马斯克一直想把算力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发展类似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靠出租算力赚钱。
基于这种逻辑,摩根士丹利曾在2023年估算,若特斯拉Dojo项目取得成功,可能为特斯拉增加高达5,000亿美元市值。
摩根士丹利2023年对Dojo项目估算
不断人才流失,可能影响马斯克通用芯片与靠算力赚钱的双重战略。
离开特斯拉前,Bannon同时负责特斯拉Dojo超级计算机项目与自动驾驶FSD硬件业务,也是说,D系列训练芯片与AI系列推理芯片曾经都在Bannon手里。
与最初领导特斯拉自研芯片项目的Keller一样,Bannon与Ganesh都曾在AMD工作多年。
DensityAI另外两位创始人Bill Chang与Ben Floering,同样出身特斯拉,特斯拉前投资者关系主管Martin Viecha以顾问身份加入DensityAI。
据报道,DensityAI计划为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数据中心的AI基础设施。开发专用芯片、硬件、软件,正在洽谈数亿美元资金的融资。
特斯拉芯片规划
时间:2025年8月11日
来源:微博不是郑小康
字数:941
彭博社报道,大概是两点,特斯拉已解散 Dojo 超算研发团队,负责人 Pete Bannon 离职,这是事实;特斯拉更多转向依赖英伟达、AMD、三星等外部 AI 芯片供应商或代工商,这是很不妥的误导。
特斯拉解散Dojo团队与业务调整本质是,特斯拉 FSD 端侧模型的训练数据集,正在越来越多转向依赖合成数据,而非直接采集自现实世界的真实道路数据。决定马斯克说的特斯拉未来大部分训练,是为了训练而进行的推理,也是合成数据的生成。
先厘清两个概念,什么是训练,什么是推理。训练发生在云端,本质是用大量数据调整模型参数,优化模型预测或决策能力;推理发生在车端,本质是用训练的模型处理新数据,生成输出结果。
传统FSD模型训练流程是,直接采集全球各地真实道路数据训练模型,再将模型部署到车上,这个过程不涉及推理。
新的FSD模型训练流程是,用部署在云端、强大的世界模型进行推理,生成大量合成数据。这些合成数据,再辅以一定比例真实道路数据,训练可以部署在车端的FSD模型。
这个迭代过程中,FSD模型训练环节产生的推理占比越来越大,这需要特斯拉在云端除了有以英伟达芯片为主的训练系统,还需要拥有超高带宽的推理系统来大规模生成合成数据,多块AI5或AI6并联,可以做这个系统。
特斯拉未来2~3年后AI发展趋势是,用英伟达GPU集群,训练一个超大参数规模的世界模型;用Dojo 3,本质是特斯拉AI5、AI6芯片组成的推理集群运行世界模型,生成大规模合成数据;用Dojo 3与英伟达混合集群,训练小参数量、可以在车端部署、迭代频繁的FSD模型;用AI5、AI6芯片,在车端与机器人端进行推理。
转向依赖世界模型生成合成数据,主要是效率、成本、可控性、数据覆盖度的考量。现实世界数据占比会走低,依然重要。现实世界数据集,是FSD模型与现实对齐的基础,合成数据是用来填补极端/高危场景,扩展长尾分布,加快迭代速度,最终会是混合数据的策略。
越来越多使用合成数据,也是AI领域重要趋势,比如最近发布的Grok 4、GPT-5的训练过程,都用到相当多合成数据。
Pete Bannon是Dojo负责人,也是AI5、AI6 负责人,也是特斯拉汽车与Optimus低压电子的负责人。
2018年,Jim Keller 离职后,Pete Bannon是特斯拉芯片与低压电子的总负责人,技术很硬核,是可以亲自用C语言编写HW3编译器的男人。
媒体的结论,特斯拉更多转向依赖英伟达、AMD、三星等外部 AI 芯片供应商或代工商,是很奇怪的,不明技术脉络演进的粗暴归纳,没啥参考价值。
专访理想基座模型团队,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具身的前3,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时间:2025年7月25日
来源:新皮层NewNewThing
字数:10,529
理想同学从车机进入手机,它认为只有参与更激烈的竞争,才能变更强。
大模型时代,产品研发范式变了,从交付逻辑,转向能力提升逻辑。
AGI核心不是语言智能,是具身智能。
AGI的L1与L2阶段是语言模型,L3之后需要行动链CoA能力,基座模型在从L2向L3演化。
更可能赢得L3竞赛的,是拥有足够多AI终端的公司。
DeepSeek实现L2级模型的中国赶超,L3级模型的DeepSeek时刻,可能出现在理想。
2024年12月27日,当李想对外喊出理想要在基座模型能力进入行业前3目标时,外界一片讶异,这意味着包括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等在内的AI六小龙,与包括豆包、通义等模型所在的AI大厂,都会成为理想大模型要面对的对手。
当时,理想大语言模型,才更新到第二代MindGPT 2.0,既不具备多模态能力,也不具备推理能力。
终端应用理想同学,也只是车机产品,尚未进入手机端,外界对它的认知,是服务于智能座舱的车内助手,用户规模不会超过当时车主数量100万。
同一时刻,QuestMobile数据,豆包在手机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量,已达到7,523万。
进入2025年以来,DeepSeek R1模型的出现,让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开始变得可能。
理想基座模型负责人陈伟表示,DeepSeek R1的出现,比理想预测的行业节点,提前半年左右,2024年9月OpenAI发布o1模型,按照技术扩散周期,理想预判其他公司开始具备同样能力,大概会在2025年4~5月,DeepSeek 2025年1月就把技术突破、开源。
这个行业变量,加速与改变很多事。
被加速的事项之一是L3模型。
陈伟看来,包括OpenAI o1与DeepSeek R1在内的推理模型,都是L2级别的基座模型,既能推理、又能调用工具的Agent模型,将会是基座模型的L3。
陈伟认为,OpenAI与Anthropic都已经在朝L3努力,它们在发布OpenAI o3与Claude 4时,都强调Agent能力,可能已经开始加入Chain of Action行动链CoA的训练,不只是Chain of Thought思维链CoT。
陈伟称,理想已经在开发这样拥有CoA能力的模型,下半年就会发布。
行业被加速后,基座模型的定义随之改变。
陈伟认为,AGI的L1与L2阶段都会是语言模型主导,到L3阶段之后,会是多模态的Agent模型才能胜任,比如数字世界的Agent模型再往下发展,需要能够在物理世界行走与通过调用工具解决任务的具身Agent模型。
陈伟称,AGI核心不是语言智能,是具身智能;基座模型行业前3,不是随口一说的大话,是经过内部论证、可被落地的战略。
当行业开始进入具身赛段,理想会开始拥有角色,只有语言模型、没有足够多可移动的终端硬件的公司,很可能不能进入AGI决赛。
理想基座模型负责人陈伟、理想同学产品负责人张文博
理想很多动作显示,理想认为AGI的具身赛段已经开始。
动作之一是架构调整,2025年初,理想CEO李想本人从汽车终端抽身出来,All in AI,包括陈伟在内的部分智能座舱团队成员被抽离出来,成立基座模型团队,陈伟担任负责人。
这个团队,不仅负责开发理想同学背后的语言模型、语音模型,还为智驾团队提供基座模型能力,推进语言模型MindGPT与智驾模型MindVLA融合,为更统一的具身基座模型做准备。
另一个动作,成立两个新的机器人部门,传闻的穿戴机器人,将由理想同学产品负责人张文博负责。
陈伟与张文博,没有就新成立的机器人部门透露更多信息,他们确认的是,理想将有更多汽车之外硬件推出。
与理想基座模型负责人陈伟、理想同学产品负责人张文博对话实录
理想同学的MBTI是ESFJ
新皮层:理想同学2025年上半年发布不少新模型与产品更新,迭代方向是什么?
陈伟:上半年,我们主要提升理想同学背后基座模型MindGPT的能力,主要在两个方向发力。
第一,在MindGPT 3.0中,增加结构化的思维链,让用户对结果可信度有很大提升。
第二,推出端到端语音模型MindGPT-4o-Audio,实现低延迟、全双工的自然对话,让AI像人类一样边听边说。
新皮层:理想同学一上线,就推出AI播客,对口语能力的强调,主要是车机场景的需求吗?
陈伟:不只是车机,我们已经发布手机与PC的理想同学。
强调口语能力,是我们认为未来人机交互往下演进过程中,口语化是拉近人与AI最重要的交互方式,我们希望让理想同学将来能成为用户的家人。
它除了要有智商,情商也要上来。
张文博:更新MindGPT模型之前,我们与车主、车主小朋友都深入交流过。
无论在车上、还是手机上,用户与AI对话时,都会遇到问题。
比如在手机上,可以使用理想同学APP做语音输入,每次要说话都得按一次按键,过程中还得按住这个键,这对小朋友非常困难。
小朋友说话方式是不连续的,他们常常不会一次性把话说完,是说几句话就停顿,再接着说。
口语交互与文字交互不同地方在于,传统模型都是用户输入很短文字,模型给出很长回答,这对小朋友与成人体验都不友好。
口语交流,是一问一答、一来一回。
家长鼓励小朋友跟AI聊天,大家都认为AI是未来趋势。
新皮层:对理想同学,小朋友体验,可能比开车的人体验更重要?
张文博:一定意义上是的,我们希望AI能成为家人。
对家人这个形态,连续自然交互,是我们走出的第一步。
新皮层:家人角色与普通助手会有什么不同,它会不会需要比助手更主动?
陈伟:这是渐进过程。
主动交互是往后的部分,基于模型能力提升、作为助手时期与用户关系的建立与逐步深入,之后才有可能变成更自然、会主动提供服务的存在。
关系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它会决定你怎么看待这个助手、对这个助手预期是什么样。
我们要发展的AI,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增强能力,第二是成为助手,第三是变成家人。
张文博:这是系统性工程。
理想同学的姓名、人设、形象,甚至MBTI(16型人格,通过4个维度评估人格,外向E vs内向I、实感S vs直觉N、思考T vs情感F、判断J vs知觉P)、故事设定、整体技能,我们有一个档案库。
比如说理想同学的MBTI是ESFJ(E代表外向,S代表实感,F代表情感,J代表判断),我们希望它是稍微偏外向的性格,很容易跟人聊得起来,它偏感性,能够与用户感同身受,能给到用户情感上反馈,它也是非常有规划性、有条理的角色,能靠谱帮用户完成一些任务。
这是我们希望理想同学能传达给用户的初始状态。
现在我们让理想同学有了端到端的语音能力,未来我们会把记忆能力放到里面。有了记忆,理想同学与用户关系才有机会更深入,用户可能只说一个或几个词,它就大概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甚至我没有说话时,它就猜到我想要什么。这个过程中,信任感会让理想同学从工作上助手,变成家人。
新皮层:小红书在为AI招募人文训练师时,入围的训练师几乎都是INFP(I代表内向,N代表直觉,F代表情感,P代表感知),清一色的内向型I人。
陈伟:我们希望理想同学稍微外向一点。
对主动性这件事,李想之前跟我们讲,不要狂刷存在感。对不同的能力,我们要判断它应该在什么时间点发起主动对话是合适的。
现在这个时间点,工作重点是增强理想同学的能力,不是让理想同学频繁出现打扰用户。
增强能力上,我们做了很多单点技术突破,比如做声纹、语音识别、方言自由说,让理想同学能够听懂与说很多方言。
还有语音指令遵循,比如打开空调、温度调到多少、音量调到多少。
再往下,Agent能力会越来越强,指理想同学能够自主完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新皮层:做家人,会不会让理想同学智能打折扣;陪伴型AI,对智能要求没那么高,甚至逻辑能力变强后,可能影响情商。
陈伟:情商与智商,永远不冲突,它对一个人是不可拆分的,对AI也是。
我们在强化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
我们之前认为,让一个AI把所有场景、各个领域、不同类型东西都学一遍,它才能具备逻辑推理,实际不是这样。
我们发现AI只要有代码能力、数学、或者STEM领域的学习,把这些人类在逻辑推理上最结构化的一套东西学好,它的智商与情商会同步提升。
张文博:智商与情商,把它交叉在一起时,恰恰是智能最高阶的表现。
比如幽默这事,这是人类独有的高阶智能,现在没有任何一个模型,能讲好一个笑话,没有一个模型能达到李诞水平。
请务必阅读免责声明与风险提示
相关文章
2025年8月18日至20日,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2025-08-22 0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冯恋阁企业微信5.0来了。这或许是近3年来,企业微信最大规模的一次更新。2022年2月企业微信4.0发布时,企微的关键词是“...
2025-08-22 0
8月19日,华为又一次把新机带到了大家眼前。这次登场的,是代号为LMR-AL10的华为Pura80 Ultra鸿蒙NEXT先锋版。刚听名字就够长了吧?...
2025-08-22 0
据8月22日印度当地媒体爆料,OpenAI宣布年内将在新德里设立首个印度办事处,同时推出399卢比(约32.8元)的低价订阅计划ChatGPT Go,...
2025-08-22 0
8月22日,2025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大赛共评出成人组一等奖10名,中小学生组一等奖5名。大赛还评出二等奖30名,三等奖4...
2025-08-2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