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泉州产业蝶变密码丨当AI融入茶香 茶产业焕新出发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22日 18:19 1 admin

【开栏语】

今年全国两会,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成为热议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更好地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相结合。”人工智能等产业变革浪潮,正加速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泉州,这座民营经济大市、世界遗产城市,正以“爱拼敢赢”的精神,抢抓发展新机遇。近年来,泉州积极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布局AI赋能制造业、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拓展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泉州正以“拼经济、拼发展”的奋进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即日起,闽南网推出特别策划——《泉州产业蝶变密码》,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实地走访企业,聚焦“向新而行”创新探索及产业发展“蝶变”,关注泉州在新时代经济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

闽南网8月22日讯(闽南网记者 苏毓茹 洪泓塬 文/图)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浪潮汹涌的当下,AI为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茶产业作为泉州特色产业,不仅承载着千年茶文化底蕴,更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这场技术革命,泉州茶产业正主动抢抓机遇,加速推动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泉州产业蝶变密码丨当AI融入茶香 茶产业焕新出发

八马茶业安溪总工厂

当AI遇上千年茶香,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作为拥有300年制茶根脉的行业领军者,八马茶业正在先行先试,从智慧茶园的精准种植,到智能茶仓的高效运转,再到第六代生产线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精制生产,八马茶业以全链条数智化实践,用科技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赋能生产 重塑加工精度与效率

走进八马茶业安溪总工厂,第六代铁观音精制生产线的“科技范儿”映入眼帘:除杂机器快速精准分拣茶叶;全程不落地的加工流程让茶叶始终保持洁净;管理人员通过实时生产数据看板系统,随时掌握工序的品质数据与设备状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泉州产业蝶变密码丨当AI融入茶香 茶产业焕新出发

管理人员通过人机交互页面掌握工序的品质数据与设备状态

1993年,八马茶业第一代生产线于福建省安溪县建成,公司每隔5年左右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迭代。如今的铁观音精制生产线已迭代至第六代,该生产线融合了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特征,重点实现质量产量双提升的目标性能。

茶叶生长于自然环境中,难免会残留非常小、肉眼难辨的杂质,在“茶科技”领域,八马茶业智能车间增加了静电除杂和红外色选两道工序辅助清除尘土、杂草之类的微小杂质,洁净度可达10万分之一,比传统模式除杂洁净度提升10倍以上,相当于100000克成品茶里的杂物要少于1克。

泉州产业蝶变密码丨当AI融入茶香 茶产业焕新出发

第六代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综合直通率达99.5%以上

生产线的“智慧”还体现在柔性化生产能力上。无论是礼盒、方盒还是圆罐包装,系统都能快速切换参数,实现多规格产品的高效切换。“我们通过对自动化铁观音散装茶精制生产流水线、小包装流水线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升级,以及采用茶叶自动化综合柔性包装技术,实现从原料预处理到包装出货全过程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产线升级后整体生产效率提高150%以上。”八马茶业总工程师林荣溪介绍。

此外,包装线产品安心码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解析二级节点相连通,为消费者提供全程可追踪、可追溯的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整条生产线的特点概括起来就说‘多、快、好、省’。”林荣溪表示,全包装生产线每小时产量达1200盒以上,效率是传统生产线的2倍,能耗节省30%,人工减少40%。“更重要的是,产品的优质率得到了提高,这种用科技赋能生产的模式,为企业处理科技升级与传统技艺传承之间的平衡提供新解法。”

AI赋能 从茶园到仓库的智慧升级

在八马茶业441亩生态科技示范场,PM2.5传感器、防水防潮摄像机如同“神经末梢”,24小时监测着茶园的气象环境、土壤墒情与茶树生长状态。

泉州产业蝶变密码丨当AI融入茶香 茶产业焕新出发

八马茶业生态科技示范场

“在智慧茶园,我们打造了可视化管理系统,管理人员能够依托可视化大屏、空间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提高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监控、运行能力。”林荣溪介绍,示范场里不仅有“千里眼”,更有“智慧脑”——茶山病虫智能监测系统融合了现代化诱捕设备、图像识别技术、无人机智能植保等数字化防控技术,可实现茶园害虫自动统计,随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数量的变化并及时预警。

泉州产业蝶变密码丨当AI融入茶香 茶产业焕新出发

智能害虫防治设备

田间采集的海量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经快速计算分析后,以直观的可视化图表呈现在管理平台与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以前种茶靠经验、看天气,现在平台一提醒,就知道该浇多少水、什么时候浇。”在示范场工作多年的颜师傅滑动着手机屏幕,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茶树生长周期等数据实时跳动,让她的每一次劳作都有了科学依据。

泉州产业蝶变密码丨当AI融入茶香 茶产业焕新出发

智慧茶园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茶园的精准监测

当前,八马智慧茶园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云服务等核心技术,对示范场区域的气象环境、土壤墒情、病虫害、农事活动等进行实时监测并上传云端,为科学化茶园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实现茶园的精准监测、智能管理、智能决策,使生态茶园充分“智慧化”,从而优化茶叶产品标准输出。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智慧化转型让古老茶园焕发新生。目前,八马已在泉州可控标准化茶园超4万余亩,带动1万多户茶农增收。

八马茶业的AI探索不止在茶园,更延伸至仓储物流环节,为茶叶流通效率注入新动能。

在八马茶业6700平方米的电商智能仓内,仓储区域空无一人,18台第三代朱雀M60C潜伏机器人正沿着预设轨道穿梭。它们顶起货架、精准停靠拣货站、完成任务后自动归位,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这种“货到人”的拣选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仓库“工人拿着单子满仓跑”的低效场景。

泉州产业蝶变密码丨当AI融入茶香 茶产业焕新出发

智能搬运机器人

“以往作业时,工人要拿着发货单在400多种产品里寻找,再用搬运工具叉取物料、库内转运,不仅人员投入多,效率还受熟练度影响。”林荣溪告诉闽南网记者,现在系统依据历史数据分析向智能搬运机器人发出指令,机器人接到指令后,会自行前往存放对应商品的货架,将其拉到拣货员跟前;完成拣货后,再将货架送回存储区。机器人之间能相互识别,还会根据任务优先级相互礼让,既可协作执行同一订单拣货任务,也能独立完成不同任务。

泉州产业蝶变密码丨当AI融入茶香 茶产业焕新出发

通过条码自动采集记录数据,作业准确率达99.99%

八马智能化仓储系统通过条码及RFID等技术手段自动采集、记录数据,作业准确率达99.99%;机器人可在“黑灯仓库”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日均处理单量最高可达13000订单/天,准确率高达99.99%,拣选人工减少30%,大幅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有效提升出入库效率和存储能力,更保障了茶叶品质的健康、安全与稳定。

此外,系统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市场需求分析,仓库能根据线上线下订单趋势提前备货,比如预判到某款礼盒热销时,系统会自动从安溪、武夷山仓库调拨货物至前置仓,确保全国70%区域实现次日达。这种“数据驱动”的物流模式,大幅优化了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提高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持续推进AI布局 探索产业新可能

2012年,当多数茶企还依赖人工管理时,八马已率先启动数字化转型。从最初的财务电算化起步,逐步将数字技术渗透到办公、运营、生产等全链条,如今,八马茶业通过数智化供应链优化,建设了四大平台、五大支撑、十大系统,将传统茶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智加工深度融合,打破“人、机、料、法、环”的数据壁垒。

数智化转型的成效,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2024年,八马茶业品牌价值达313.59亿元,连续14年蝉联安溪铁观音全国销量第一;其打造的智慧茶园入选工信部物联网示范项目,智能生产线斩获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成为茶行业数智化标杆。

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八马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探索AI赋能茶产业的更多可能性。“目前,我们正在开发智能审评与人工智能在线检测。” 林荣溪透露,企业将通过构建茶叶品质数字模型,解决人工审评“主观性强、效率低”的痛点,同时在生产线加装AI视觉系统,自动对茶叶外包装进行质检,进一步提升良品率。(部分图片由八马茶业提供)

来源:闽南网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