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正面回应三次拘留的传言,就是要对员工好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22日 16:06 1 admin

前言

8月19日《人民日报》罕见地用近三分之一版面,专访了一个卖日用品的企业家。胖东来,这个在零售行业已经“出圈”多年的“异类”,终于站上了官媒C位。而这次不是商业赞歌,是一次正面回应争议的正面交锋。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正面回应三次拘留的传言,就是要对员工好

三次拘留的传言、网红恶意爆料、员工高薪引发的“破坏行规”指责……面对这些争议,于东来一一回应,态度鲜明:我没被拘留过,玉石卖得贵但公道,员工高薪是应该的。打破行业潜规则,他不打算低调做人。

谣言背后,是同行的震惊,还是行业的不安?

胖东来为啥频频登上热搜?不是新品上市,也不是开店剪彩,而是各种“离谱”的传言和攻击。什么“三次拘留”“玉石暴利”“员工内裤过敏”……这些听起来像是段子,其实背后是一场舆论拉锯战。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正面回应三次拘留的传言,就是要对员工好

所谓“三次拘留”,原本是坊间流传的“黑历史”,如今终于有了正主回应。于东来说得直白:九十年代我卖烟酒,供应商给了我赃物,我不知道,但配合调查、没被拘留,还自己掏钱把债还了。

这事不是黑点,是教训。至于玉石卖得贵?网红“柴怼怼”说人家进价几百卖几万,结果监管查出来,她自己直播间卖得更贵。胖东来的毛利率只有20%,证书也齐全。打脸打得不响,倒成了笑话。

而那条“有毒内裤”的瓜也不新鲜了。2025年初,“裤头姐”说穿了胖东来的内裤过敏,三家机构查了,说产品没问题,她自己账号还被锤出好多类似内容,全是“亲身体验”。这哪里是维权?分明是蹭流量。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正面回应三次拘留的传言,就是要对员工好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是胖东来总被盯上?答案可能不在他嘴上,而在他做事的方式里。2025年,胖东来基层员工税后月薪9886元,店长年薪百万,保洁员月薪7000元。你没看错,在许昌,最低工资1900元的时候,他们家的保洁工资比不少白领还高。利润呢?95%分给员工。这一操作,同行看得眼睛都直了:你这样搞,大家怎么活?

所以,攻击不是因为胖东来有问题,而是他“把问题搞大了”。别的企业还在压榨工时,他已经让员工年休150天;别的老板还在讲奉献精神,他给员工“不开心假”;别人还在谈绩效,他设了“委屈奖”,员工被顾客骂了还有奖金。这种“反行业”的做派,难怪会被行业认为是“搅局者”。

商业不等于剥削:他不走寻常路,也不打算妥协

如果说高薪福利让同行坐立不安,那对员工私生活的干预就是让网友炸了锅。2024年,胖东来定了条新规:员工结婚不准收彩礼、不准靠父母买房,违者取消福利。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正面回应三次拘留的传言,就是要对员工好

一看这规定,不少人直呼“爹味十足”,说他管太宽。于东来倒也没回避,回应很简单:这是为了抵制天价彩礼和啃老风气,不是干预,是引导。

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风格,贯穿在他所有的管理中。今年新乡开新店,20%的岗位给退伍军人,2%给刑释人员。又被骂“作秀”。但他偏不躲,说得清清楚楚:“犯错的人也应该有机会重新开始。”这不是企业在搞慈善,是在用体制去兑现人性。

说到底于东来不是不懂商业,而是他另有一套价值逻辑。在这个“规模为王”“效率第一”的时代,他偏要做减法。1998年那场火灾烧毁了总店,也烧出了他的信仰。当时市民自发捐钱捐物,帮他重建,他记住了这份情。从那以后,他放弃开分店,放弃加盟,把企业当成培养健全人格的“学校”,不是赚钱的机器。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正面回应三次拘留的传言,就是要对员工好

从1999年开始,每年利润分给员工,从不间断。那年他赚了1700万,直接分掉850万。企业赚钱,员工分享,这不是口号,是账本上的数字。

官媒出手,打的不是广告,是定调

这次《人民日报》的专访,不是简单地给胖东来“洗白”,而是给全行业画了一个新的参照系。在当前“共同富裕”成为国家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胖东来的做法恰好是这个理念的现实样本。不是靠讲政治口号,而是靠实打实的数据和制度证明:善待员工,不耽误赚钱,还能赢得社会尊重。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正面回应三次拘留的传言,就是要对员工好

数据显示,2025年1-2月,胖东来的员工流失率仅0.33%,比2024年还低了一大截。员工稳定了,服务也上去了,销售额和利润都持续增长。去年他们卖了170亿,净利润8亿,今年目标200亿。这不是“赔本赚吆喝”,是活生生的商业逻辑。

而这套逻辑,现在已经开始输出。襄城县供销社已经到胖东来考察,还准备抄作业,推广他们的“三三三利润分配机制”。背后释放的信号不难读:国家在寻找新型民营企业样本,而胖东来,正是那个最“不像企业”的企业,被选中做了范本。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正面回应三次拘留的传言,就是要对员工好

而胖东来自己也很清醒。他说:“模仿者失败,是因为只抄了高薪,却没有真心对人好。”这句话不只说给同行听,更是给所有还在挣扎求生的中小企业提了个醒:制度可以学,真心学不来。人不是螺丝钉,企业也不只是机器,愿不愿意尊重人、信任人,才是根本。

结语:一个“异类”,撬动了一整个行业的旧秩序

于东来没有登上国际财经杂志封面,也没在资本市场搅动风云。他只是一个卖日用品的,却用“对员工好”这四个字,把一整个行业的潜规则掀了个底朝天。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正面回应三次拘留的传言,就是要对员工好

当“善待员工”成了“行业异类”,问题或许不在他太特殊,而是行业太冷漠。官媒站出来发声,不只是为一个人“正名”,更是在为一种新的企业价值观背书——不靠压榨,不靠规模,而靠人和心,企业一样可以活得漂亮。

这不是一个商人的胜利,而是一种人本逻辑的胜利。从烟酒店到百货超市,从拘留传言到人民日报专访,他没靠资本,也没靠背景,靠的是一步一步,把“对人好”变成了企业的底牌。而这张底牌,在今天,恰好成了全行业的明牌。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专访“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聊了这些热点

环球时报 2025-08-19

人民日报对话“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不追求成为很大的企业,只希望“善”能够走向更多的地方

人民日报 2025-08-19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