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未来网络助力东数西算”论坛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盛大举办。本次论坛由江苏未来网络集团、紫金山实验室、江苏省未...
2025-08-22 0
从无线感知到无源智能,从信息超材料到空间计算重构,射频计算经历从信息载体到计算对象的转变。射频计算是指在射频空间内对射频信号做变换从而完成相应的信息处理和转换的过程。本届论坛以"射频计算"为核心主题,在延续首届对射频信号信息载体的探讨基础上,引入泛在计算、空间智能等跨学科视角,解析射频计算从被动信号处理到主动空间构建的范式升级。在理论方面探讨射频计算的科学内涵,构建射频计算理论框架;在技术方面覆盖超材料、智能反射面、无源物联网等技术;在应用层面开拓数字孪生、智慧城市、AI赋能等前瞻场景。
本论坛将邀请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主题做特邀报告,与参会同行深入探讨交流,开拓射频计算研究空间。
论坛安排
论坛名称:
射频计算:迈向通感智能
顺序 | 主题 | 主讲嘉宾 | 单位 |
1 | 超材料辅助后向散射通信:Meta-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s | 宋令阳 | 北京大学 |
2 | 智能超表面在通感智能中的应用探索 | 程强 | 东南大学 |
3 | 射频计算:进展与思考 | 何源 | 清华大学 |
4 | 面向多模态无源物联网的射频计算——硬件与协议设计 | 王巍 | 武汉大学 |
5 | 低功耗智能物联网通感 | 金海明 | 上海交通大学 |
论坛主席
龚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特聘青年专家。长期从事物联网架构、技术与系统研究,在高可用无源架构、高吞吐无源传输和鲁棒高效无源网络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已发表论文200余篇,主要工作发表在ACM MobiCom, IEEE/ACM ToN等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曾获得国际知名会议最佳论文十余次,包括IEEE GlobeCom、HPCC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专项。担任CoNEXT、MobiSys、等国际著名会议程序委员及IEEE TMC等国际知名期刊编委。
论坛共同主席
郭秀珍
浙江大学研究员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CCF科技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无源通信、智能感知。在NSDI、MobiCom、TON等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获ACM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奖、ACM MobiCom最佳论文奖、IEEE HPCC最佳论文奖、IEEE MSN最佳学生论文奖、ACM SIGMOBILE会刊研究热点等。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担任ACM MobiSys、ACM SenSys、IEEE ICDCS、IEEE SECON等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论坛讲者
宋令阳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无线协作通信理论、关键技术和系统应用。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完成27次IEEE Communication Society旗舰会议Tutorial报告。被评为IEEE Fellow、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研究成果获IEEE Communication Society Leonard G. Abraham Prize、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Heinrich Hertz Award等IEEE期刊/会议最佳论文奖20余次,中国青年科技奖、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省部级奖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担任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Society Board of Governor, 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领域主编, IEEE 通信学会亚太地区主席、IEEE通信学会认知通信委员会主席等职务。
报告题目:超材料辅助后向散射通信:Meta-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s
摘要:无源物联网的终端网络节点无需外接能量源,具有低能耗、低成本等优势,被认为是支撑6G千亿级互联愿景的关键。传统无源物联网普遍采用后向散射通信技术,然而由于其电磁波通信方向性差、传输距离近,导致实际应用遭遇巨大挑战。超材料是人工设计亚波长单元组成新型二维结构,可以使得无源传感标签散射能量更集中、传播距离更远。本报告将介绍超材料辅助后向散射通信的研究背景和关键技术,阐述超材料无源物联网系统的实现中传感标签和实时信号处理算法设计和阶段性研究进展。
程强
东南大学教授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江苏省首批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以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等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2篇,高被引论文24篇, H指数78。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拥有一项美国专利和30项国内专利。研究工作入选2014年和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1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4年IEEE马可尼奖,2024年世界物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及2024年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报告题目:智能超表面在通感智能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近年来,智能超表面依靠数字化编码实现对电磁波的精确调控,逐渐成为智能无线感知领域颇具潜力的技术。本报告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中无线感知的棘手问题,深入解读智能超表面的时空编码原理及核心技术突破。通过对空间域编码矩阵和时间域调制序列进行协同规划,摆脱传统超材料的静态束缚,达成对电磁波在时间、空间、频率维度的全方位灵活掌控。这种多维联合编码矩阵不仅能助力动态频谱重构,还能深度整合环境感知数据,有效增强无线感知系统在复杂电磁干扰下的稳定性。通过实时调整超表面单元的电磁响应,智能超表面可动态改善信号覆盖区域,明显提升目标检测的精准度和分辨能力,并且实现频谱资源的智能化调配与高效使用。报告结尾将分析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障碍,像硬件响应速度的制约、多目标协同优化算法的高复杂性等,为通感智能技术的后续发展提供思路。
何源
CCF杰出会员,清华大学长聘教授
CCF物联网专委会常委,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导、软件学院党委委员、可信网络与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ACM SIGBED China 常委,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委会委员。作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研究领域涉及物联网、无线网络、移动和普适计算等。担任 ACM Transactions on IoT 期刊协理主编,ACM TOSN、IEEE IoTJ、JCST、《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期刊编委,物联网旗舰会议 SenSys 2024、SECON 2022、EWSN 2019、DCOSS 2018 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研究成果获得CCF自然科学二等奖、SenSys 2023 时间检验奖和 MobiSys 2025、SenSys 2022 等多个学术会议的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最佳论文提名奖等。
照片:
报告题目:射频计算:进展与思考
摘要:射频计算将射频信号作为计算对象,通过在射频空间内对其做变换从而完成相应的信息传递、处理和转换。射频计算拓展了物联网技术发展的路线,有望为解决本领域若干瓶颈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案。本报告将介绍射频计算研究的最新进展,分享我们对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思考。
王巍
武汉大学教授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2015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博士学位,师从张黔教授。长期从事于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以及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在IEEE JSAC、IEEE/ACM ToN等代表性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MobiCom/INFOCOM/UbiComp等CCF A类会议论文40余篇担任IEEE TMC、ACM IMWUT等多个期刊编委。
报告题目:面向多模态无源物联网的射频计算-硬件与协议设计
摘要: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无源物联网在工业生产、智慧城市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无源物联网标签的感知能力单一、通信可靠性受限、定位精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定制化应用的深度部署。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我们尝试从射频计算的角度出发,探索以射频资源为中心的面向多模态无源物联网的新型计算理论与关键技术,旨在研究低功耗高灵敏度反射与可编程波形合成为射频计算提供硬件支撑, 以及研究射频信号层面轻量化协作编码与分布式环境感知机制发掘射频计算通感潜能,从而显著提升无源物联网通信感知的可靠性、定位精度及环境感知能力。本报告将分享我们近期在此方向的硬件与协议研究成果,探讨如何融合多模态射频计算提升无源物联网在复杂垂直场景中的适应性、性能与防护能力。
金海明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副教授,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CCF-滴滴盖亚青年学者科研基金杰出项目奖获得者,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金海明长期从事物联网、射频计算方面的研究,共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70余篇。金海明任知名国际会议INFOCOM、MobiHoc、ICDCS的程序委员,连续3年(2022-2024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2024年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排名第5)、INFOCOM 2021最佳论文提名,INFOCOM优秀程序委员奖4次(2020、2022-2024年)、中日韩A3前瞻项目论坛最佳报告奖。
报告题目:低功耗智能物联网通感
摘要: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终端设备对于通信与感知的需求的日趋增加。面对终端设备所处环境多样、电力资源受限的现状,通信与感知系统亟需同时具备“智能化”和“低功耗”两个核心特性:前者有助于提升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和任务执行性能,后者则是保障持续运行和广泛部署的基础。本报告聚焦“低功耗物联网智能通感”,介绍两项代表性工作:在第一项工作中,我们设计了首款全栈式、亚毫瓦、多功能的射频传感器,能以几乎可忽略的功耗完成射频信号接收和感知结果计算的全射频感知流程,并支持多种感知任务。在第二项工作中,我们深入思考LoRa解调本质,设计了首个面向资源受限LoRa节点的极低信噪比智能解调方案,使能LoRa节点具备与前沿网关相当的抗噪能力。上述两项工作分别从感知和通信两个关键维度,为构建低功耗、智能化的新一代物联网终端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与实现路径。
CNCC2025
CNCC2025将于10月22-25日在哈尔滨举办。专题论坛将在往年多样化主题的基础上,首次通过“基础-前沿-未来”的一体化设计,满足不同背景参会者的需求,构建从知识获取到创新激发的完整路径,打造系统化、进阶式的参会体验。重点设置9大主题板块,每个主题板块的专题论坛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面向前沿领域的体系性Tutorial、聚焦前沿突破的专题论坛以及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辨论坛。
相关文章
8月19日,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未来网络助力东数西算”论坛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盛大举办。本次论坛由江苏未来网络集团、紫金山实验室、江苏省未...
2025-08-22 0
新榜讯 8月21日讯,腾讯云今日宣布,AI一站式工作台CodeBuddy IDE国内版正式开启公测。该版本支持DeepSeek-V3.1-Think、...
2025-08-22 0
◎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记者从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四川有限公司获悉,8月21日7时许,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由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参建的成都至重庆中线高速...
2025-08-22 0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
2025-08-22 0
“小空间你就乖乖听人声吧”,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句“忠告”?现在很多入门级的两分频书架式音箱确实面临这种难题,由于箱体受限,中低音单元的尺寸小,因此在推...
2025-08-22 0
新华社华盛顿8月20日电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日前开发了一种新型药物递送技术,利用纳米颗粒封装药物,并结合超声波引导药物在目标部位精准释放。这一成...
2025-08-22 0
近日,《财富》杂志发布“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华为、DeepSeek和宁德时代位列前三。除了DeepSeek,“杭州六小龙”中的宇树...
2025-08-22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