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曹峻烽:南苏丹与中国的合作是眼见为实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22日 06:58 1 admin

来源:环球时报

曹峻烽:南苏丹与中国的合作是眼见为实

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心脏”位置,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却饱受贫困和战乱之苦,成为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西方媒体的叙述中,南苏丹似乎正被世界逐渐遗忘,发展前景黯淡。然而,在笔者看来,南苏丹远非如此。2024年4月,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南苏丹研究团队的一名新成员,笔者首次赴该国调研,这也是该团队第三次踏上这片土地。半个月的行程,让笔者深刻感受到该国的发展潜力与挑战。当前,苏丹局势动荡未平,南苏丹又面临新的内乱。笔者希望通过回顾此次调研,观察南苏丹推进和平发展之路,以及中非合作在其中能够发挥的独特作用。

“气候如海南,土地如东北,水利如江浙,这里蕴藏着金山银山”,是团队对南苏丹的真切感受。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白尼罗河畔,丰沛且富含养分的河水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农田,十余米高的芒果树枝繁叶茂,当地农场主介绍的“重达百斤的尼罗河鲈鱼”和“如桌面般大的甲鱼”更令人惊叹。而这仅仅是南苏丹丰富自然资源的冰山一角。该国拥有约2500万公顷可耕地、茂密的热带森林、白尼罗河滋养的湿地,还有丰富的矿产和渔业资源尚未开发,发展潜力巨大。

南苏丹拥有成为“世界粮仓”的天然优势,却深陷粮食安全危机。据世行报告,该国1100万人中至少有92%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多地面临饥荒,高度依赖援助。石油资源是该国的经济命脉,然而2023年开始的苏丹内战导致其主要的输油管道中断。究其自身原因,内乱频发、政治动荡、腐败滋生,社会结构长期不稳定;过度依赖石油收入造成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使得该国几乎没有规模化工业生产,而长期的洪涝和干旱灾害进一步制约了其农业发展。

严峻的局势似乎为南苏丹的发展蒙上阴影,但据我们观察,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积极变化。“5年前我们来调研时,南苏丹刚刚结束长期冲突,首都朱巴百废待兴。如今,机场跑道翻新,市区新建了柏油路与高楼,百姓神情虽仍显沉重,但紧张感已有所缓解,”浙江师范大学南苏丹研究中心秘书长林晨博士分享道。南苏丹犹如一位大病初愈的患者,正在逐步恢复元气。近年来,南苏丹还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加入伊加特、七十七国集团、东共体等组织,并与周边国家开展经贸往来,积极探求发展之路。

中国是最早与南苏丹建交的国家之一,双方关系稳步发展,中国企业为该国建设了机场、道路、桥梁、广播电视台、医院和学校等大量基础设施。在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我们实地走访了项目现场与防空洞,聆听公司在当地艰苦创业的历程,感叹其在战乱中坚守的不易以及战后助力当地重建的努力。我们还调研了中国港湾承建的南苏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深刻体会到这一项目对南苏丹国家主权、国防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些见闻让我意识到,西方媒体往往放大南苏丹的冲突,却忽视了南苏丹人民为重建国家与发展所付出的努力,而中国正在通过务实合作助力南苏丹融入全球体系。

在第三届中国—南苏丹智库论坛上,南苏丹知识精英展现了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深刻理解。南苏丹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比尔教授表示,与中国的合作是“眼见为实”。自中南建交以来,中国政府多次邀请南苏丹各界人士访华交流,中国的现代化成就让他们看到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南苏丹外交部国际合作部亚洲和大洋洲司代理司长金纳飞先生借用“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俗语,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强调南苏丹需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如今,南苏丹仍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但它对发展的渴望从未减少。2024年9月,南苏丹总统基尔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他还受邀访问浙江省,推动南苏丹与中国在省域层面的交流合作,并考察了中国石油等企业,期望通过中方协助重启石油管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南苏丹的自主“造血”能力。

正如刘鸿武教授所言:区域国别研究中,国别大小与学问深浅无关。研究大国可成大学问,研究小国弱国也能见微知著。南苏丹可以成为中非合作中“以小见大”的独特案例。这类弱、小、穷但发展诉求强烈、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若能针对其国情挖掘潜力、助力稳定发展,不仅能为该国带来实质改变,还可为其他非洲国家开展对华合作树立示范,开拓中非及南南合作新路径。南苏丹并非“绝望之地”,而是潜力无限的“东非之心”,通过互利合作,它还有望蜕变为“东非之星”,为东非及非洲大陆的未来注入希望之光。(作者是浙江师范大学区域国别学专业博士生)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