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人人皆可用AI创作的AIGC时代,谁在闻风而动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22日 02:53 1 admin

来源:【中国城市报】

人人皆可用AI创作的AIGC时代,谁在闻风而动

在跨语言国际会议上,发言者的语言被AI(人工智能)实时转换成十几种语言,提升了沟通效率;电商直播间里,AI虚拟主播身着汉服,用流利的英文分析织锦纹理,同时精准回复全球消费者的提问;博物馆内,AI数字人化身历史人物,将尘封档案演绎成沉浸式剧场,观众仿佛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内容生产全链条,随着创作门槛不断降低,“人人皆可用AI创作”的时代悄然来临。如何理解视频生成模型的核心突破意义?它又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为此,中国城市报展开采访报道。

技术普惠:

从侗寨绣娘到跨国会议

助力文化传承与传播

在贵州侗寨,绣娘吴方梅用方言录制苗绣技法,AI自动生成英语、日语等多语言教学视频,算法谱写的侗歌变奏成为背景音乐,让中华优秀传统技艺跨越山海传向全球。吴方梅的经历,正是AI视频技术普惠的缩影。

“AI工具为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和便利,也赋予了每个人跨越文化边界的能力。当视频创作不再被专业技能或巨额资金束缚,公众的表达方式将具备更多的可能性与多样性。”AKOOL创始者兼CEO(首席执行官)吕家俊如此定义技术价值,“技术真正意义在于,让曾被门槛阻挡的普通人,获得向世界讲述自己故事的能力。”

AKOOL是一家主要面向企业的AI视频内容生成平台,专注于为电商、营销、娱乐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目前AKOOL注册用户已超600万,企业用户也已超过6.8万家,且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近日因获得美国《Inc.》杂志评选的2025年“全美发展最快私营企业5000强”榜单榜首而颇受市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AKOOL全自研的数字人能够敏锐捕捉用户的情感变化,如喜悦、疑惑、不满等情绪,并实时调整交互策略。比如观众皱眉时,虚拟形象会放慢语速、重复重点;学生走神时,虚拟教师会切换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真正实现“互动式沟通”。“特别是在全球会议场景中,该技术优势尤为显著,能够实现多语言同声传译,有效缩小了因语言不同而产生的文化隔阂,为国内企业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持。”吕家俊说。

产业重构:

千亿元市场重构新生态

创作成本门槛逐步降低

内容生产方式的颠覆性改变,正重构传播生态和商业价值链。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7月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AI视频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AI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5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5%。

对企业来说,把握技术变革和政策导向,就找到了增长曲线。吕家俊表示,深度学习框架的演进使图像、语音、语义理解能力取得突破;算力成本指数级下降让复杂模型训练变得可行;5G与千兆光网构建的高速传输通道,则为高清视频流扫清了障碍。

过去,传统视频制作的高昂成本与复杂流程曾是创意方案的无形壁垒。AI大幅降低了视频制作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与技术门槛。资料显示,一部高品质动画电影每分钟制作成本以前可高达200万美元,而如今AI生成技术已将这一门槛骤降至300美元左右。

这种“成本悬崖”效应正引发行业地震。数据显示,抖音平台2025年第二季度AI生成内容已占视频总量的38%,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突破110分钟。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翟羽佳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众多中小企业对低成本内容创作的需求、各行业对个性化营销的追求以及大企业提升效率的内在动力,让AI视频生成正从一个独立市场演变为嵌入更庞大软件生态的核心功能。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终局将不仅取决于技术优劣,更取决于平台的分发渠道、生态系统构建和无缝融入企业工作流程的能力。

狂飙下的冷思考:

版权保护与防范深度伪造挑战下的破局之路

AI训练数据的合法性边界在哪里?AI生成内容是否应被赋予“作者”身份?当技术普惠化后,AIGC内容创作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是什么?

AIGC狂飙下,也需要冷思考。翟羽佳表示,行业发展可能面临两大核心挑战:版权争议与深度伪造威胁。这两大法律模糊地带或带来巨大商业风险,当伪造成本低于验证成本时,易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翟羽佳指出,为应对挑战,行业正通过“数字水印”和“内容凭证”(C2PA)等溯源技术,主动建立信任与问责机制。对所有参与者而言,战略要务需明晰:技术开发者应将信任、安全与开放API生态置于核心;内容创作者与企业需拥抱“人机协同”模式,并建立明确的内部治理框架来管理风险;政策制定者则应鼓励行业标准的推行,并致力于澄清“合理使用”等法律灰色地带,以平衡创新与监管,为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清晰的法律护栏。

展望未来,AI视频生成技术正朝向实时生成、互动式3D环境构建以及能执行复杂任务的“AI代理”发展。内容本身也将从“一次性生成”进化为可根据用户互动实时变化的“动态生成”与超个性化体验。

吕家俊认为,一部优秀的AIGC作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核”,这个“核”代表了作品的根基与灵魂,而创作者作为手握方向盘的人,需把握好技术和工具,将其与“创意内核”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创意需求与技术能力作用下的“人机共舞”,乃至实现从技术赋能到价值创造的跨越,在守正创新中书写AIGC新时代篇章。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刁静严

本文来自【中国城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