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阿波罗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 如何抵御高温摩擦而不被烧毁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22日 02:43 1 admin

阿波罗返回舱以高达11.2公里/秒的第二宇宙速度冲入大气层,却能保护宇航员安然无恙,这背后是工程学上的一个奇迹。它并非单纯“硬扛”,而是运用了一套极其聪明的“组合策略”。其核心防御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支柱:

阿波罗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 如何抵御高温摩擦而不被烧毁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这三大支柱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1. 材料创新:主动牺牲的“烧蚀防热罩” (Ablative Heat Shield)

这是返回舱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它的原理不是“抵抗”热量,而是“带走”和“隔绝”热量。

  • 工作原理(“丢卒保帅”)

防热罩由一种特殊的环氧酚醛树脂填充在玻璃纤维蜂窝格中制成。根据nasa博物馆公开的教程,阿波罗返回舱高温耐热底使用的是avcoat5026酚醛树脂隔热材料。

阿波罗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 如何抵御高温摩擦而不被烧毁

之所以命名为5026,是因为这种玻璃纤维骨架的酚醛树脂耐热材料的保持稳定烧蚀的工作温度是5026华氏度(接近2800摄氏度)。当面对数千度的高温时,这种材料不会简单地熔化,而是会经历一个复杂的“烧蚀”过程:

  • 吸收热量:材料表层迅速加热,发生热解、熔化、蒸发和升华。
  • 带走热量: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需要吸收巨大的热量(称为“ latent heat of ablation”),相当于用材料自身的消耗“吃掉”了气动热。
  • 形成保护层:烧蚀后,表面会留下一层坚固的、多孔的炭化层(Char Layer)。这层炭本身是极好的隔热体,能有效阻止热量继续向舱内传递。
  • 气体屏障:同时,分解产生的气体被注入到返回舱周围的高温气流中,这层较冷的气体进一步隔开了等离子体与舱体表面。
  • 阿波罗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 如何抵御高温摩擦而不被烧毁

    简单比喻:就像出汗降温。我们的汗水蒸发时会带走身体的热量。烧蚀防热罩则是通过“牺牲”自己的一部分,“蒸发”掉来犯的热量。

    2. 气动设计:聪明的“钝体外形” (Blunt Body Design)

    早期的科学家曾认为返回舱应该设计成流线型以减少阻力。但后来发现,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阿波罗返回舱采用了大钝头设计,这看似增加了阻力,实则是抵御高温的关键。

    阿波罗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 如何抵御高温摩擦而不被烧毁

  • 工作原理(“主动推开热”)
  • 形成激波:钝头的前端会在大气中产生一道非常强烈的弓形激波(Bow Shock)
  • 推开等离子体:这道激波像一个无形的盾牌,在返回舱前方一段距离就将空气剧烈压缩并推开。
  • 热量分布在周围最关键的点是,绝大部分最炽热的等离子体实际上并没有直接接触返回舱表面。激波将80%以上的热量都耗散和保留在了返回舱周围的空气中。真正接触到防热罩表面的,是已经通过激波层、温度相对较低的气流。
  • 阿波罗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 如何抵御高温摩擦而不被烧毁

    简单比喻:就像用手快速划过水面。流线型的手指尖会顺畅地切开水面(但摩擦集中);而用一个平底的勺子去推,则会在前方推起一道水墙(激波),大部分阻力都由这道水墙承受了,勺子本体承受的反而小。

    3. 轨道设计:“打水漂”式的再入 (Skip Re-entry / Splashdown)

    阿波罗返回舱采用了非常巧妙的“跳跃式再入”(或称“打水漂式再入”)轨道。

    阿波罗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 如何抵御高温摩擦而不被烧毁

  • 工作原理(“分阶段减速”)
  • 第一次再入:返回舱以非常小的角度(约-6.5°)切入大气层上层。
  • 借助升力跃起:由于返回舱的重心偏离中心,它在下降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气动升力。利用这个升力,返回舱不会一头栽下去,而是会像打水漂的石子一样,再次被“弹”回太空一段距离。
  • 第二次再入:在太空中短暂滑行、速度进一步降低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
  • 巨大优势
  • 降低峰值热负荷:将一次极其剧烈、短暂的加热过程,分解成两次较温和、时间稍长的加热过程。避免了热量瞬间达到极限值。
  • 降低过载:同样,减速过程也更平缓,使宇航员承受的最大过载(G值)控制在人体可承受的范围内(约6-7G)。
  • 增加航程与调整余地:这种方式使得返回舱可以从月球返回的轨道上更灵活地调整着陆点。
  • 阿波罗返回舱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 如何抵御高温摩擦而不被烧毁


    总结

    阿波罗返回舱的防热不是一个单一技术,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1. 烧蚀防热罩作为“肉盾”,通过自我牺牲来吸收和隔绝热量。
    2. 钝体外形作为“气动盾”,聪明地将大部分热量推开,使其不直接接触舱体。
    3. 跳跃式再入作为“策略”,将致命的冲击转化为两次可管理的挑战。

    这三者缺一不可,共同确保了宇航员在穿越“地狱之火”后能安然无恙地溅落在太平洋上。这套方案至今仍是深空探测任务返回地球的标准模板。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