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22日 02:37 1 admin

石油真有那么稀罕吗?几十年了,西方一直告诉我们:油快没了,要省着用。可每次危机之后,油不但没断,反而越产越多。

真相藏在哪儿?这不是科学误解,是有人故意制造恐慌。石油,可能根本不是恐龙尸体,是地球自己“产”的。

石油哪来的?不是“死恐龙”,是“活地球”

石油的来历,在很多人心里,是生物的尸体压出来的。这个说法传了百年,也写进了教科书。但这个说法错在哪?错在它不合科学原理。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崔永强博士,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专家,研究石油几十年,直接把“有机成因说”推翻了。他说,有机物变石油,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条定律有个硬标准:热力学过程必须熵增。但从生命分子(C-H-O体系)变成烷烃类分子(C-H体系),这个过程化学势增大,等于熵减少,根本不可能自发发生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2009年,中俄科学家联合做实验,用大理石、氧化亚铁、蒸馏水三种常见物质,在5万个大气压、1500℃高温条件下,合成了甲烷、乙烷、丙烷等多种石油烃类分子,和天然石油几乎一致。

这个实验把问题定死了:石油是高温高压下从地幔自然生成的,不是埋在地下的尸体。

地球在4000℃、136万个大气压的外地核区域,释放大量氢流,这些氢在软流层与碳元素结合生成烃类,形成一种叫“地幔烃碱流体”的物质。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这种物质穿过断裂带,流入上地壳,进入沉积盆地,在地质断陷处积聚,形成油气藏。目前,松辽盆地、渤海湾、伏尔加油田、墨西哥湾都已发现明确的幔源补给迹象。

最典型例子:伏尔加-乌拉尔盆地的罗马什金油田,1948年发现,计算储量为20亿吨,到2002年已产30亿吨。油越采越多。

美国墨西哥湾的尤金岛330区块油田,1971年发现,1997年前已采出1.59亿立方米原油,而最初预测可采储量只有0.488亿立方米。这两个现场案例说明,石油藏不是固定数量,而是不断有新油气从深部补给上来。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国内探井实践也有例证。2016年,大庆海拉尔盆地探井成功率30%,松辽中浅层50%。为什么成功率高?因为这些区域断层结构完整、幔源路径清晰,具备幔源油气形成条件。

“幔源油气”理论说明一点:只要地球在转,石油就不会停。崔永强认为,这才是解释“全球从未有油田枯竭”的根本原因。从人类视角看,这是“取之不尽”的系统

幔源油气理论打破了石油“总量固定”的假设,它不是油田多,是地球活。而西方资本却用“油要没了”来造恐慌。

“石油危机”是个局,造的是恐慌,不是油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国支持以色列,激怒阿拉伯国家,OPEC集体宣布对美国禁运石油,日产量减少500万桶。三个月内,油价从每桶3美元升到12美元,美国直接被打懵。

这一年,美国GDP从6.32%跌到-2.3%,通胀率升至12.1%。一场地缘政治冲突,点燃全球石油恐慌。这是第一次石油危机。

接下来的十年,1979年伊朗革命、1980年两伊战争、1990年海湾战争,三次事件引发三次石油危机,每次油价翻倍上涨,西方经济剧烈震荡。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石油从能源变成了“战略武器”。与此同时,西方媒体开始大规模制造“石油将要枯竭”的话术

2008年,石油价格再次爆炸式上涨。那一年,美国金融市场进入次贷危机,美股暴跌,美元疲软。国际资本开始转向炒作大宗商品,石油成了首选工具。

伦敦布伦特油期货从2007年年初的60美元/桶上涨到2008年7月的147美元/桶。历史最高点。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但油呢?没少产。世界原油日产量近9000万桶,供需结构并无实质性缺口。上涨的是投机资本炒出来的价格,是华尔街的纸上油气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也证实,当年供需增长差在3%以内,不足以支撑2.5倍涨幅

油价泡沫破裂只用了三个月。2008年10月,国际油价从147美元跌至39美元。全球石油消费结构未变,危机根源也不是供给,是金融。这不是“油不够”,是金融系统崩盘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同样在2006年,美国石油期货曾因地缘紧张和投机资本拉动达到每桶81美元,被媒体炒作为“第四次石油危机预兆”。结果呢?危机并没来。纽约油价跌回70美元以下,资本套现离场,油价回归。

所有石油危机都没有“油没了”这回事。只有“金融热钱搅局”和“地缘局势造势”。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可维持175天供应,欧盟100天,日本180天。世界范围内的储备系统在不断扩充,但资本市场每隔几年就要玩一轮“枯竭论”舆论牌,借此炒作

石油在,美国也在炒;油价跌了,金融还要赚。

“油快没了”是谁说的?不是科学,是资本

BP报告:全球每年消耗300亿桶原油,巴西图皮油田发现80亿桶,全球仅够用三个月。再看剩下的油,全是“难油”——重油、酸油、沥青油、页岩油。这些油非但难提炼,投资回报还低。页岩油还要加热到500℃分解。

美国宣称拥有3万亿桶页岩油储量,实际开采成功率不到1%。为什么还要炒?为了稳定选民,为了炒高油价。

过去几十年,中国油田一边采油一边被“枯竭论”逼着“提产加压”。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被大范围使用,注入高分子聚合物提升采收率,结果堵塞井网,毁掉地层,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崔永强指出,这套“抢采式”油田开发策略完全违背地质规律,幔源油气从深部持续补给,采油速度要与补给速度匹配,才能实现持续开发

中国松辽、渤海湾、徐家围子等盆地都已发现幔源气藏,但国内主流勘探体系仍按“有机成因理论”布图,错过了幔源油气的三维构造特征。而俄罗斯早在2009年,在西西伯利亚盆地用幔源理论指导勘探,37口井100%出油

现在是技术能力不是问题,问题是认知被有机成因理论“框住了”。高校教材几乎不提无机成因,行业内对幔源理论了解不足。

石油枯竭论是西方骗局?石油不是动物尸体,而是来地球的馈赠?

有机理论不仅限制了开发模式,还让我们一次次被“石油枯竭”的恐慌裹挟,轻信了西方资本制造的周期陷阱。

崔永强呼吁:建立“国家—企业—油田”三级幔源研究中心,停止化学驱采油,重建以“幔源理论”为核心的油气开发模式。这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国家能源安全和战略独立的问题

田没少,思路错了才叫难产。重新定位中国石油路线,就从“甩开有机说,走向深地幔”开始。

参考资料:

第四次石油危机不会爆发.人民网.2006-08-14

美专家预测:1973年石油危机可能不会重演.手机新浪网(引用海外网).2023-10-12

“石油危机”会带崩欧美经济么?.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2022-03-21

惊!石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专家说:是的.能源圈.2017-04-07

当石油枯竭会发生什么?.中国能源报.2013-08-05.

石油枯竭论越来越没人相信.中国能源报.2013-12-02.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