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大气层并非“透明”,对地观测卫星为何还能看得清?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21日 22:46 1 admin

当我们在新闻中看到清晰的卫星影像,看到绿意盎然的森林、蜿蜒流淌的江河、井然有序的城市街区,或是灾害现场的变形地貌,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地球上空覆盖着厚厚的大气层,为什么对地观测卫星还能如此清晰地给地球拍照?这其中既有光学与物理的巧妙运用,也有工程与算法的默默加持。

本系列文章将分三部分揭开对地观测卫星的奥秘——从成像原理、动态监测到灾害应急。首篇我们先回答最基础的问题:大气层并非“透明”,对地观测卫星为何还能看得清?

辨析卫星、遥感卫星

和对地观测卫星

在正式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系统地了解一下什么是对地观测卫星。

对地观测卫星是指专门用于从轨道上获取地球表面及其大气、海洋等环境信息的人工卫星。它们通过搭载不同类型的遥感传感器,如光学相机、红外探测器、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周期性地获取地表图像、温度分布、地形变化、植被覆盖、大气成分等多种数据。这类卫星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灾害预警、气候研究等领域,是连接太空信息与地面应用的关键技术平台。简单来说,对地观测卫星的核心任务就是“从天上看地球”,并以科学方式读懂它的变化。

而遥感卫星则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泛指搭载遥感载荷的卫星,能够在不与目标物理接触的前提下,通过接收和分析电磁波(如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反射或辐射信息,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分类与监测。遥感卫星既可以对地观测,也可以用于对大气、海洋、冰层甚至天体的遥感探测。因此,对地观测卫星是遥感卫星中的一个重要子类,其研究重点聚焦于对地球本身的空间信息采集与解析。

再往上看,遥感卫星本身也是“卫星”这个大家族的一部分。根据任务用途的不同,卫星可以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科学实验卫星、遥感卫星等多个类别,而每一类又包含多种细分型号与应用方向。

从太空遥望地球,

光如何“穿透”大气?

地球大气层并不是完全透明的。不同波长的光在穿过大气时会遇到多种干扰,包括被气体吸收,如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吸收红外线,或者蓝光被气溶胶散射,以及被云层遮挡。这些干扰使得从太空遥望地球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多云、阴雨或者夜晚等条件下,普通的可见光观测效果大打折扣。但科学家早已掌握了穿越大气拍摄的诀窍,那就是选对波段、配合技术、再加上智能校正。

原来,大气并非在所有波长上都同样不友好。在部分波段中,大气对光的吸收和散射非常弱,这些区域就被称为“大气窗口”。比如,我们熟知的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波段等,这些波段在大气中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以用来观测温度、地形甚至穿透云雾进行成像。

大气层并非“透明”,对地观测卫星为何还能看得清?

电磁波谱(图片来源: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选择不同波段的遥感信息,是对地观测的一大利器。人眼只能看到可见光波段,而遥感卫星则能看到更宽广的电磁波谱,从而揭示地物在不同物理特性下的表现。例如,健康的植物在可见光下看起来就是绿色,但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特别高,而病虫害作物或受污染水体的红外反射特性会明显不同,这就为农业监测、植被识别、灾害评估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方法。

大气层并非“透明”,对地观测卫星为何还能看得清?

资源三号拍摄的多光谱图片(图片来源: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

不同波段在遥感中的作用可谓“各司其职”。蓝光适合监测浅海、水体和大气;红光与近红外组合可用于作物健康指数的计算;短波红外能穿透烟雾,用于森林火灾监测;热红外则能测量地表温度,追踪城市热岛效应、工业热源或火山活动。而合成孔径雷达(SAR)使用的微波波段,不受光照和天气影响,能在昼夜任何时间穿透云层对地成像,成为灾害监测和军事侦察的有力工具。

我国的对地观测体系

“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

我国的对地观测卫星在多波段成像方面已有显著成果。以“高分系列”为例,高分一号搭载多光谱相机,适合土地利用和农业监测;高分五号是我国首颗高光谱遥感卫星,能在数百个波段中识别地物,应用于大气、水质和矿产勘查;高分三号使用 C 波段雷达成像,能在恶劣天气中清晰捕捉地表变化;而高分四号则能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适用于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

这些卫星通过波段配置的组合,形成了“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的对地观测体系。

大气层并非“透明”,对地观测卫星为何还能看得清?

我国各个遥感卫星(图片来源: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

所以,对地观测卫星之所以能在云层缝隙中看清地球,在夜色中捕捉热源,在自然灾害后快速定位风险区域,靠的不只是分辨率和镜头,而是科学地选择了电磁波中的通信通道。它们如同拥有多副眼镜的观察者,根据任务切换滤光片,不仅能看到,还可以更深入了解我们脚下的星球。

来源:科普中国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