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警惕“网店创业”幌子下的类传销陷阱:披着电商外衣的资本游戏!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21日 22:45 1 admin

“零成本开网店,月入过万不是梦”“一键加盟新零售,躺赚层级返利”……当这些充满诱惑的宣传语出现在社交平台,不少渴望低成本创业的人难免心动。然而,在“电商创业”的光鲜包装下,一种隐蔽性极强的类传销模式正悄然蔓延:它们以“开网店”为噱头,实则靠拉人头、收加盟费牟利,将无数参与者拖入“投入-失望-再投入”的恶性循环,成为扰乱市场秩序的隐形毒瘤。

警惕“网店创业”幌子下的类传销陷阱:披着电商外衣的资本游戏!

一、“创业神话”的伪装:从“开店”到“拉人”的变异逻辑

这类骗局的第一步,往往是编织一个触手可及的“创业梦”。

它们会通过短视频、社交群等渠道,用“宝妈月入5万”“大学生兼职买车”等案例制造焦虑与渴望,宣称“无需经验、不用囤货,加盟后公司全程扶持开店”。参与者只需缴纳数千元到数万元的“加盟费”“保证金”,就能获得一个所谓的“专属网店”,并“享受”供应链、运营培训等配套服务。

但真相往往在缴费后浮出水面。所谓的“网店”可能只是一个简陋的二级域名页面,平台提供的“爆款商品”要么是质次价高的滞销品,要么是缺乏品牌认证的“三无产品”,根本无法吸引消费者。此时,“导师”会转而诱导:“想赚钱快,得靠发展下级代理。你拉来一个人,就能拿30%的返利,他再拉人,你还能抽成。”

至此,“开网店”的幌子彻底撕下,露出传销的核心——盈利模式与商品销售脱钩,完全依赖新参与者的加入费。正如江苏某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一起案件显示,某“电商平台”90%以上的收入来自加盟费,实际商品交易额不足10%,所谓的“网店”不过是掩盖层级返利的工具。

二、层级陷阱:金字塔尖的狂欢与底层的绝望

类传销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金字塔”式的层级体系,用短期返利诱惑参与者不断拉人入伙。

这类平台通常会将参与者分为多个等级,从“普通店主”“金牌代理”到“区域总监”,等级越高,拉人头的返利比例越大。例如,拉1人可获20%加盟费分成,发展10人升级后分成比例提升至35%,甚至能抽取下级团队所有成员的“管理费”。这种设计让参与者陷入“为升级而拉人”的怪圈,哪怕明知商品卖不出去,也会为了返利继续劝说亲友加入。

而金字塔的顶端,永远是少数“发起人”。他们通过制定规则,坐享所有下级的分成,短期内敛财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底层参与者则往往成为牺牲品:有人为了凑加盟费借遍亲友,有人为升级等级不断投入却颗粒无收,最终不仅血本无归,还因拉来亲友加入而反目成仇。

更隐蔽的是,这类平台会用“新零售”“社交电商”等概念包装层级机制,声称“这是裂变式营销,不是传销”。但根据《禁止传销条例》,只要存在“拉人头计酬”“团队层级返利”等特征,就涉嫌违法。2024年,浙江某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某“网店加盟平台”因设置11级代理、以发展人数作为返利依据,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违法所得全部追缴。

三、破解迷局:如何识别与防范“网店传销”陷阱?

面对这类披着电商外衣的骗局,普通人需擦亮眼睛,抓住三个核心判断标准:

- 看盈利来源:正规网店靠商品差价、服务费用盈利,而类传销平台的收入重心在“加盟费”“代理费”,对商品质量、销售渠道毫不在意。若对方反复强调“拉人赚钱更快”,而非教你如何卖货,务必警惕。

- 查层级与返利:合法的分销模式通常只有1-2级返利,且基于实际销售额;而类传销会设置多级代理,返利直接与拉人数挂钩,甚至鼓励“囤货升级”(如“买10万元货就能升总监”)。

- 验商品价值:要求查看商品的市场比价、品牌资质,若平台商品价格远超同类产品,或无法提供正规质检报告,很可能是“道具商品”,目的是掩盖传销本质。

若不慎陷入此类陷阱,应保留好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层级结构图等证据,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12315)或公安机关举报。记住,传销的本质是“后入者为前入者买单”,一旦没有新成员加入,整个体系就会崩塌,切勿抱有“侥幸回本”的幻想。

结语:刺破“创业泡沫”,守护市场清明

当“开网店”从一种正当职业沦为传销的伪装,损害的不仅是参与者的财产,更是社会对创业创新的信任。识别这类陷阱,既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曝光典型案例,也需要每个人保持理性——世上没有“零风险高回报”的好事,真正的创业,从来都始于对产品和服务的打磨,而非拉人头的游戏。

唯有戳破这些虚假的“创业泡沫”,才能让电商行业回归“卖好货、做好服务”的本质,让真正的创业者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市场秩序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