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声”动高新】“无人区”与“有人区”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21日 10:10 1 admin

在海拔4800米的青海可可西里卓乃湖畔,一只身披藏羚羊皮的机器狗悄然潜入迁徙的羊群,近距离观测记录着珍稀野生动物的一举一动。这款杭州云深处科技研发的绝影X30机器狗,在零下20℃的环境下自如作业,续航时间达2.5至4小时,突破了人类观测野生动物的常规距离限制。与此同时,一款看似简单的国产太阳能风扇帽成了2025年夏天海外市场的“爆款”,订单量迅速突破50万顶。这顶帽子用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供电、靠微型风扇送风,解决了烈日下戴帽闷热的痛点,网友调侃,“这设计仿佛在我生活里装了监控”。

【“声”动高新】“无人区”与“有人区”

两个看似迥异的创新产品,却共同揭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双轨并行之路:既要勇闯“无人区”,攻坚“卡脖子”技术;也要深耕“有人区”,让寻常物件焕发新活力。“无人区”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长期的技术积累和高度的风险承受能力,而深耕“有人区”则需要独特的创新智慧,需要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快速市场响应这二者看似背道而驰,实则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无人区”创新为“有人区”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许多民用产品的核心技术最初都来自于高科技领域的突破,如果没有先进的电池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今天的许多智能日用产品也不可能实现。反过来,“有人区”创新为“无人区”创新提供市场反馈和资金支持,大量微创新产品创造的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反哺前沿科技的研发投入。特别是一些企业通过“有人区”创新积累了技术、资金和人才,逐步向“无人区”创新迈进。像云深处科技这样的企业,既有关注日常需求的创新产品,也有面向极端环境的高科技解决方案;还有一些企业利用“无人区”创新的技术成果,将其应用到“有人区”创新中,开发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双向互动、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无论是“无人区”还是“有人区”创新,都需要肥沃的创新文化土壤。“十四五”规划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首台套保险补偿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圳、合肥等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容错机制”,允许科研人员保留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激发创新活力。这些举措打破了“重理论轻应用”的传统思维,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有源之水”。

科技创新既要有“上九天揽月”的豪情,也要有“下五洋捉鳖”的耐心。真正的科技强国,既能在量子计算、深空探测等“无人区”领跑,也能在民生领域的“有人区”深耕;既能容得下改变世界的“黑科技”,也能让一顶风扇帽乘风出海。在“无人区”与“有人区”之间,中国科技正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创新辩证法。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