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8月20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2025-08-21 0
最近,美国西雅图一家私人公司Interlune集合了多位 NASA 退休技术专家,与老牌工程机械制造商 Vermeer 合作,推出了一款采矿机。
这款采矿机的体型和一台大型挖掘机相仿,其唯一任务,就是在月球表面针对月球表层 3 米以内的风化层进行高效率“推扫”,号称可以每小时吞下110吨月壤,目标直指氦-3资源!
问题是,美国人自1972年以来就再没在月球上留下脚印,“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一拖再拖,如今连登月的时间表都变得模糊。
但脚还没踩上去,一台“月球采矿机”却提前造好了,美国又打的什么算盘?
答案要从氦-3的科学价值说起。
氦-3在能源圈里几乎是神话般的存在——氦-3是氦的一种同位素,由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它在地球上极为稀少,已知的储量不足几十公斤,大部分来源于核武器试验和核反应堆副产物。
但在月球表面,据科学探测数据显示,数十亿年来,太阳风不断向其轰击,氦-3以离子形式缓慢嵌入月壤矿物之中。月球风化层每吨就大约含有10到20微克氦-3,总储量可能在100万吨级别。
理论上,氦-3 与氘的核聚变反应(D-He³)几乎不产生高能中子,这意味着反应堆结构不必承受严重的辐照损伤,也不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废物。
每吨氦-3的能量释放量,相当于约1.5亿吨标准煤,且无二氧化碳排放,这让它被视为未来清洁核聚变的理想燃料。
但想从月壤中提取氦-3,却并不容易。每处理上万吨月壤,才能得到几克氦-3,而且采掘、筛分、提取、分离、储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月球原位完成,否则运输成本会高到让这项计划直接破产。
英国行星科学家伊恩·克劳福德就直言,短期内这绝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运输和建站的成本远高于氦-3的能源价值。
但美国显然不在乎短期收益,他们盯着的,是太空能源的话语权,是在未来太空经济棋盘上的先手优势。
Interlune的这台原型机,技术上倒是货真价实,工作流程被规划为“四步骤”——挖掘、筛选、提取、分离,配合NASA的“在地资源利用”战略,理论上确实能在月球原位完成氦-3提取。
其履带式挖掘机可以深入月表约 3 米,不断推进,铲取月壤,输入处理系统,由视效传感器与地质雷达共同工作,识别较大岩石与可用月壤。
可用月壤粉碎后会进入提取装置,氦-3以离子或气体形式释放,并被提纯和收集,而剥除后的月壤会被继续铺回月面,呈现类似“耕地”的状态。
整个过程无需将大量月壤带回地球,仅将精炼后的氦-3发射返回,理论上任务具备可行性。
这款机器由NASA退休工程师设计,采掘系统由有着多年土壤机械经验的Vermeer制造,甚至已经通过模拟月壤的环境测试。
更重要的是,它的数据被纳入NASA的CLPS(商业月球运载服务)框架,这是美国扶持私企参与深空任务的政策平台。
根据规划,Interlune计划在2027年发射光谱相机到月球,实地识别最佳氦-3富集区,随后将进行“Prospect Moon”任务登陆抽样,验证提取技术。
预计在2029年,采矿机将正式部署,完整执行采矿、提炼、返回流程。最终目标是2030 年代实现大规模商业运营。
听起来,美国这项任务计划的天衣无缝,但是从科学到工程,这里边的问题还是有很多!
氦-3 的提取效率极低——想获得1吨氦-3,需要处理约1亿吨月壤。即便使用每小时110吨的高效采矿机,也需要几十年的连续作业。
更不用说高温加热、气体分离、低温储存等工序必须在月球原位完成,否则把原始月壤运回地球的运输成本将天文数字般高昂。
美国的工程师并不回避这些难题,但他们依然选择“先准备能力,再等条件成熟”,原因就在于如今的NASA已经今非昔比。
原本定在2024年的载人重返月球计划,早已因为预算、技术和管理问题反复推迟,如今的执行方案只好放权让私企先跑在前面,SpaceX造登月舱,Blue Origin搞运载系统,采矿交给Interlune这样的新秀。
这种模式的妙处在于,私企承担了风险和研发投入,NASA自己则更多扮演一个合同发放者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把有限的预算化整为零,通过合同与政策控制方向。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甚至在2023年就抛出了“LunA-10”月球架构计划,拉着14家企业先在纸面上设计出一整套未来月球经济的全套方案,从能源到运输、通讯、导航,甚至包含了法律与产权的先期框架。
NASA顾问在听证会上更是直言,美国的目标就是要在2030年形成氦-3采集、储运能力——而这一切,可以在没有人类登月的情况下先行铺设。
2020年,美国白宫发布行政令,明确美国公民和公司可以开采、拥有和使用月球、火星、小行星的自然资源,并将其视为私有财产。
这一政策直接绕过1979年的《月球协定》,该协定规定外层空间的资源属于全人类,不得私自占有。
美国拒绝签署,转而与“友好国家”签署“阿尔忒弥斯协定”,如今已经发展到56个国家的“月球小圈子”,企图建立自己的规则体系。俄罗斯对此就颇为不满,俄方称这是“太空殖民化的新形式”。
在美国看来,这不是在抢资源,而是在抢制定规则的先机。等到氦-3真正具备商业开采价值时,谁先占据采矿点、建立法律框架,谁就能在未来的太空能源市场上占据主动权。
哪怕技术还不成熟,哪怕十年内采矿机都无法真正落地月球,只要规则确立、合同签好、矿区圈定,美国就已经赢了一半。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一种颇为吊诡的局面——NASA没有派人上月球,但已经通过合同、政策和企业合作,把未来几十年的矿权、运输、加工甚至收益分配都提前安排好。
Interlune的采矿机如今还摆在厂房里,但它的存在本身,已经是美国在太空资源博弈中亮出的“占位牌”。
如今,太空正逐渐成为能源、信息和经济利益的交汇点。氦-3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可能是月球的钛、铝、稀土,甚至是小行星的铂族金属。
美国已经向世界宣布的一个立场:我们可能还没去,但我们已经准备好拿走月球的未来。
未来,当真正的月球采矿时代到来,人类或许会发现,最肥沃的矿区早已挂上了某个国家或公司的名字。
那时,想要重新谈公平,恐怕比在月壤里挖出氦-3还难。
相关文章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8月20日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2025-08-21 0
【TechWeb】这段时间以来,全新iPhone 17系列尤为吸引外界的目光,而根据供应链最新爆料,iPhone 17系列距离亮相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2025-08-21 0
三星扩展了其 9100 Pro PCIe 5.0 SSD 产品线,新增两款 8TB 型号:标准版 9100 Pro 8TB 和带散热片的 9100 P...
2025-08-21 0
近日,位于宜宾市的四川长江工业园一隅,一台台银白色的大型设备从货车上卸下,被送到落成不久的厂房内。这意味着全省首条高安全电池量产线将进入设备调试环节。...
2025-08-21 0
为深入了解钢管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状与场景需求,挖掘AI与产业创新发展结合点,探索行业智能化升级新路径,8月20日,聊城市人工智能学会会长、三级教...
2025-08-21 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音湃部落(广州)音视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日用电器修理;家用视听设备销售;音响设备销售;新材料技...
2025-08-21 0
8月20日晚,北京国安在足协杯半决赛中主场迎战云南玉昆,最终多点开花的主队7比0狂胜10人作战的对手强势晋级。国安也继2018年之后首次跻身足协杯决赛...
2025-08-21 0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扬州快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带刨花设备的竹木复合板生产线”的专利,公开号CN1205...
2025-08-21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