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夹击中突围:中国芯能否撕裂英伟达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19日 22:03 1 admin

英伟达最近日子有点苦,前有白宫挥刀砍掉皮衣哥在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后有中国国家网信办约谈H20芯片后门那些事儿。两大强国“伺候”一个芯片厂商,英伟达的福气还不够大吗?没办法,谁让英伟达的财报烈火烹油呢?

5月28日,英伟达刚甩出史上最残暴财报,单季营收441亿美元,利润狂揽188亿美元,相当于每天躺赚 2 亿美元,这一数据堪称惊人。英伟达就是AI时代的执牛耳者,AI的核心是大模型,大模型的根基是算力,英伟达正用手中的GPU掐着OpenAI、微软、谷歌,乃至全世界的脖子。

我们不禁要问,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AI应用市场,本土AI硬件发展状况如何?我们距离英伟达还有多远?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英伟达开始讲起。

英伟达AI芯片的三大核心战场——云端训练、云端推理与边缘计算领域。云端训练指的是消耗算力训练chatGPT、DeepSeek这样的大模型,必须使用专门的“云端训练芯片”;云端推理指的是理解与回复用户需求的能力,需要专门的推理芯片。边缘计算需要的是不联网就能干活,汽车力推的智能驾驶就属于边缘计算应用的落地场景。而在训练与推理领域,英伟达做到了近乎垄断。

夹击中突围:中国芯能否撕裂英伟达

夹击中突围:中国芯能否撕裂英伟达

英伟达H100、颇具争议的H20均属云端训练芯片,OpenAI、谷歌等头部AI企业均将H系列GPU作为训练GPT、Gemini等超大规模模型的核心硬件。这些企业选购的原因是:英伟达的软件生态使得大模型训练时间会明显缩短。

一则来自《金融时报》的报道显示,微软曾在2024年单笔采购48.5万枚英伟达霍珀系列显卡;同一年,英伟达第二大客户Meta购入了22.4万枚霍珀系列显卡。霍珀系列的H100,售价为3.65万美元,头部AI玩家每年花费超过百亿美元从英伟达购置训练芯片。可见AI企业对英伟达的依赖程度。

而在云端推理领域,英伟达通过专有工具搭配L4、A30等推理卡,能低功耗高性能实现动态批处理、后端多框架等功能。故成为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云服务商的首选。

在边缘AI芯片领域,英伟达非遥遥领先。但边缘计算领域却是普通消费者了解英伟达最直接的渠道。特别是在细分市场,比如自动驾驶牌桌上,诸如小米、Momenta、理想等主机厂品牌使用了英伟达Jetson Orin系列平台,也为其增加了品牌曝光度。

夹击中突围:中国芯能否撕裂英伟达

英伟达的核心能力是,通过硬件层面的绝对技术压制配合软件生态的长期积累,形成规模化优势。


规模化优势又使英伟达CUDA成为AI开发者的必备工具,基于CUDA的应用越多,新企业搭建AI平台就会更倾向于英伟达,资本市场流向英伟达的资金也就越多。比如今年7月9日,英伟达市值首次超过4万亿美元,现在又与美股第二名苹果拉开了1万亿美元的差距,印证了资本对其“AI基建龙头”地位的认同。

夹击中突围:中国芯能否撕裂英伟达

在逆全球化、贸易战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问: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AI应用市场,本土AI硬件发展到了什么程度,路又在何方?

从实际情况看,在AI硬件的这三条赛道,国产阵营正在快速补课,而且已有实质性进展。

夹击中突围:中国芯能否撕裂英伟达

虽然云端训练的门槛很高,但百度已经宣布已部署30000枚昆仑芯P800用于训练大模型集群。此外,云端训练芯片华为昇腾910C也已于今年春正式量产。

前身为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构部的昆仑芯,已经于2021年完成独立融资,现仍与百度关系紧密。百度使用昆仑芯的目的是通过自研降低外部依赖;而昇腾作为华为旗下的走量芯片,更多地展现了国产芯片的实质性进步。

相较于需要高算力的云端训练,云端推理可通过数据蒸馏让推理路径更高效,从而降低对算力的依赖。换言之,专用NPU或ASIC硬件能以更低成本提供与英伟达相似的效果。AI企业与AI服务器公司也有强烈动机降低云端推理的动机,这就为各家AI硬件厂商提供了生存空间。

夹击中突围:中国芯能否撕裂英伟达

阿里旗下的平头哥含光系列芯片完成了阿里云推理场景的硬件替换;专用NPU寒武纪思元系列已经完成了大幅度应用,体现在财报上就是寒武纪在2024-2025财年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回暖。

夹击中突围:中国芯能否撕裂英伟达

边缘计算是我国率先完成量变的领域,个中翘楚是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与华为。

地平线2024年底的港股资料披露,地平线已经实现了百万级的出货,而2025年累计出货将会超过1000万。华为则是交付整车平台,不仅提供车规版昇腾处理器,还交付软件、工具链与传感器等方案来满足整车厂量产需求。此外,还有诸多企业自研为我国在自动驾驶、具身智能与工业视觉等高算力边缘领域具备了可观的市场占有率与工程化交付能力。

相较英伟达,我们的短板是没有先进芯片制程优势。受制于国际设备与代工商的可及性,国产芯片在极限能效、功耗等方面有劣势。软件开发上,英伟达CUDA有先发优势,弥补差距需要时间与资金。

英伟达能在AI时代称王,但这不意味着江山永固。特别是来自特朗普的勒索,使得英伟达失去了战略纵深,动弹不得。

相反,中国的国家政策、自研芯片和产业链协同,正以战术性的分工与产业链交付能力把不可能化为可能。短期内英伟达仍握有极大的技术与生态优势;中期,若国产阵营拿到规模订单、先进工艺,催化软件生态成熟,那么从‘坐二’到‘并驾齐驱’绝非镜花水月。接下来决定胜负的,将是工程交付、成本曲线与供应链的风向。

我们,正在通过历史的罅隙见证新秩序的崛起。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