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以熊猫为“桥”,以宝山为“窗” 四川探索国家公园全民共享之路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19日 21:29 1 admin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

8月19日,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在成都开幕。本届论坛以“守护自然瑰宝、共绘和合之美”为主题,汇聚相关领域专家,深入探讨国家公园全民共享机制。

以熊猫为“桥”,以宝山为“窗”  四川探索国家公园全民共享之路

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在“全民共享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创新”分论坛中指出,国家公园建设比作火箭升空的话,“生态保护是第一级推进器,全民共享是第二级”。他表示,“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我国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在“十五五”期间应加速推进全民共享。“国家公园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更应成为惠及全民的国民福利——其保护的纯净水源、清新空气、生物基因库和气候稳定功能,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能引导公众体悟自然的多重境界。”杨锐称。

以熊猫为“桥”,以宝山为“窗”  四川探索国家公园全民共享之路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作主题报告

四川的实践为全民共享提供了鲜活样本。杨锐特别指出四川的全民共享优势:“四川兼具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民众爽朗热情、热爱自然交流。大熊猫更是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与公众的天然桥梁。”他认为,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建设应该保证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和访客体验的最佳化,避免城市化设施破坏自然野性。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李西分享了成都彭州宝山村的转型经验。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入口社区,宝山村通过创新模式实现了从依赖自然资源向发展绿色产业的华丽转身:在景区入口设置自然教育点,吸引访客带动民宿等业态发展;村民以林地入股月亮湾风景区,享受旅游收益分红;村集体大力发展水电、康养等绿色产业。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其中超半数直接来源于绿色旅游产业。“老百姓真切尝到了国家公园建设的甜头,并以身为入口社区居民为荣。”李西表示,此类成功模式具备推广价值,能有效助力共同富裕。

为实现全民共享目标,与会专家提出关键路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确立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和国民福利性质,推行低门票或免票预约制,明确其作为“公平的生态产品”而非经济项目的定位;其次需高标准规划建设全民共享的基础设施,如入口游客中心、生态友好的道路系统和历史建筑保护设施;第三是建立国家公园志愿者制度,广泛吸纳大学生、退休专业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与保护。

高校在支撑国家公园建设方面作用凸显。四川农业大学已成立国家公园研究中心,将《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等课程植入教学,组织学生深入国家公园调研实践,并与汶川、九寨沟等地联合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学生作品已被当地采用。“国家公园建设亟需复合型人才。”李西强调,“从栖息地生态修复到社区经济发展,高校需全方位对接国家需求培养专业力量。”

编辑:郭幸鑫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

本文来自【四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