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19日 18:20 1 admin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说起中国人在沙漠里搞的大工程,红崖山水库绝对算得上一个典型例子。这地方在甘肃武威市民勤县,夹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石羊河下游。

那里本来就是干旱地带,年降水量少得可怜,蒸发量却高得吓人,绿洲越来越小,沙漠眼看就要合拢吞掉一切。

1958年,国家下定决心建这个水库,主要就是为了蓄水灌溉,挡住沙漠扩张,顺带防洪和供水。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结果呢,这工程一干就是40多年,动员了24万多人,总共挖出的库容相当于10个西湖大小,美国专家还跳出来说必须停手。

先说为什么非得建这个水库。民勤县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戈壁占了大头,农区绿洲只剩16%左右。石羊河是当地命根子,祁连山融雪和降水汇集而来,但上游开发多了,下游水量锐减。

20世纪中叶,沙漠化加速,巴丹吉林沙漠每年往前推15到20米,腾格里沙漠也逼近,中间的雅布赖山脉挡不住风沙。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沙尘暴频发,农田减产,居民生活苦哈哈的。要是不管,绿洲就没了,国家就决定用水利工程治沙,以水压沙。

选址在县城西南30公里,那里低洼,红崖山海拔1750米,相对高度350米,山体红彤彤的,远看挺显眼。建水库能集水,还能直接供民勤用水。

工程从1958年8月起步,一期目标是建坝蓄水。坝高设计15.1米,长8060米,三面人工筑,西面靠山。刚开始,条件差得要命,没先进机械,全靠人力。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动员了4万多名农民和工人,用铁锹、镐头和炸药挖沙。沙子流动大,挖了又塌,进度慢。工人们想出办法,自制旱船之类的工具,拉着铲沙,提高效率。

运输用木轮车、手推车上千辆,骆驼也拉货。冬天用冰车滑行,夏天热得像火炉。军区和机关支援车辆,自带水粮帮忙。1960年遇洪水溃坝,冲毁帐篷和机器,损失30多万,还死人。

灾后调整,留1万多人继续主工,其他人搞后勤生产,保证供给。到1964年,一期基本完工,库容4600万立方米。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没想到,这只是开头。1973年启动二期,投资774万元,加高坝体,扩容到9750万立方米,到1980年底收尾。那个时候,技术进步了点,用上更多拖拉机和卡车,效率高了。

1989年又搞扩建加固,投520万元,用32.89万个工日,到1997年库容达9930万立方米。进入21世纪,2003年除险加固,投2969万元,其中国家拨1970万元,用21万个工日,到2005年库容稳定在1.07亿立方米。

整个过程跨47年,但核心建设耗时40多年,总投资超5500万元。动员总人数达24万,包括农民、工人和支援队伍。

挖出的体积巨大,1.07亿立方米,杭州西湖库容约1400万立方米,算下来差不多10个西湖。控制流域1.34万平方公里,灌溉面积90万亩,供水16个乡镇,惠及21万人。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建设中,难题一大堆。沙漠地质松散,渗水严重,得用特殊材料防渗。蒸发量大,年均降水不到100毫米,蒸发却超2000毫米,水源靠石羊河,但上游拦水多,下游常断流。

2004年,水库一度干涸,库底见底。人为因素也影响,上游工业农业用水增加,生态脆弱。建库时,没经验,全靠摸索。

炸药爆破硬土,尘土飞扬;运沙用铁路轨道,火车拉物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工人轮班干。洪水后,精选队伍,避免再出事。总的来说,靠集体力量和坚持才搞定。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美国专家的反对,是工程中一个插曲。建库过程中,美国人一开始嘲笑,说沙漠建水库是异想天开,不可能成功。

后期,随着进展,他们态度变了,转而强烈反对。专家声称会破坏生态平衡,干扰地下水循环,加剧盐碱化,还可能引发天灾。国际媒体上,他们宣传这些观点,试图施压让中国停手。

背后的原因,可能不止环保那么简单。中国西北开发,提升了区域控制力和影响力,尤其在中亚地缘政治中。美国担心中国通过这类工程,增强“一带一路”示范效应,削弱他们的战略利益。

所以,以环保为名反对,实际掺杂政治考量。中国没理会,继续推进,用事实回应。建成后,水库没造成大破坏,反而改善了环境。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水库效益逐步显现。灌溉让农田稳产,绿洲扩大,地下水位回升。沙尘暴减少,周边植被覆盖率升30%。野生动物增多,鸟类栖息,生物多样性提升。

小气候变好,湿度增加,降水略多。经济上,农业多元化,高产作物增多,农民收入涨。还养鱼、旅游,2011年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吸引游客。

2001年起,从黄河调水补充,管道穿越戈壁,确保水源。2016到2019年,又扩建加高坝体,库容增到1.48亿立方米。青土湖恢复,水面达26.6平方公里,芦苇10万亩。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当然,工程也有问题。建库时,部分居民搬迁,虽有补偿,但适应新环境难。生态改变,原有物种压力大。下游用水优先生态,生产用水有时紧。

管理部门积极应对,平衡开发保护。气温上升影响融雪入库,径流波动大。工农业用水增加,需节水。人口虽减,但需求还在。总体,水库是正面贡献,证明中国人能干成难事。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这个工程内涵深远。它不光是水利项目,更是人与自然博弈的例子。中国人面对沙漠,不是退缩,而是主动改造。

24万人参与,体现集体主义和韧劲。40年坚持,说明长远规划重要。面对外来反对,没动摇,靠自力更生。接地气地说,这就像老百姓过日子,遇到难关不抱怨,撸袖子干。

成果惠及后代,绿洲保住,沙漠化止步。相比国外类似项目,中国速度和规模突出。红崖山水库提醒大家,水资源珍贵,需可持续利用。未来,类似工程还会多,得吸取教训,注重环保。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再说说后续发展。建成后,水库成民勤命脉,浇灌60多万亩地。生态修复中,向青土湖补水3180万立方米每年,湖面重现。

工业园用水也靠它,经济稳。旅游开发,景点如库区、泄洪闸、蒙古包,游客年年增。科研上,遥感监测面积变化,气温升正向影响,但人为因素主导。

径流增加,水域波动上升。挑战在气候变暖和用水冲突,得加强治理。总的,这水库是中国基建骄傲,证明沙漠也能变绿洲。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美国专家那事儿,现在看更像冷战思维残留。他们见中国发展快,就找茬。但事实胜于雄辩,水库运行几十年,没出大乱子。

相反,成了防治荒漠化范例。国际上,有些国家学中国经验,建类似项目。中国分享技术,助力全球治沙。接地气点,这就像邻居眼红你家翻新,非说风水坏,你还是按计划干,住得舒坦。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结语:

整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和创新关键。24万人,40年努力,挖出10个西湖,不是吹牛,是实干。美专家喊停手,我们没停,结果证明对头。

希望更多人了解这类事,激发干劲。中国基建世界一流,未来还会创造更多奇迹。

24万中国人在沙漠干大事?耗40年挖出10个西湖,美专家:立即停手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