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快讯文章正文

马斯克将推特减员85%,目前仅有1200人?

抖音快讯 2025年08月19日 10:44 1 admin


马斯克将推特减员85%,目前仅有1200人?

据IT之家8月14日消息,一位X用户今日发帖称:“我仍然觉得推特曾经有8000多名员工,现在却只有不到3000人,这很疯狂。所有的反对者都说这个网站要完蛋了。”


马斯克随后回应称:“1200”。这应该是指 X(前身为推特)目前的员工数量。


马斯克将推特减员85%,目前仅有1200人?


2023年4月,马斯克在接受BBC采访时称,他已经将原有的8000人减少到1500人。也就是说,那时的裁员比例达到81%,而现在,这个数据上升到夸张的85%。


马斯克执着地为组织瘦身,究竟是为什么?


1、X(推特)作为世界顶级的互联网大厂,一定养得起闲人,但之所以不养,无非是因为养闲人不划算。人员增加拖低的不仅仅是人效,还会拖低财效,并为财务数据带来负面影响。


2、你真的相信马斯克的裁员是大手一挥,随意为之?天真了吧!对于他这种笃信逻辑的理工男,一定是基于数据进行的决策。鉴于X是一个互联网科技企业,有优越的数据基础,马斯克一定会计算出若干高阶指标来衡量企业各个职能领域的效率,其中,高阶人效指标一定是他决策的核心。这些指标可不是用整体业绩除以人工成本或人数总额,想象一下,这种“大除法”对马斯克这类志在效率提升的老板有多大意义?只怕是他眼中的bull shit吧。


3、马斯克多次将公司此前的困境归咎于前任管理层和不当的支出习惯,为压缩运营成本,他还亲自采取了多项激进且细致的降本增效措施(如减少产品功能,改造办公室,严控费用等)。如今看来,这些措施显然更多是为了传递寒气。为了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压缩队伍规模才是正途。


4、控制某个专项成本费用,它们会以其他形式发生,甚至出现报复性增长,只有让队伍保持精简,让精简的队伍需要为实实在在的业绩负责,企业资源才能被最大化利用,人效和财效才有保障。


5、很多企业笃信的精细分工,实际上是错误的,他们更多是为了精细分工而精细分工。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体验,他们曾经为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分工结构而招入大量人员,而当这些人员进入企业后,企业却不得不费尽心思为他们“安排工作”,不仅如此,一旦盯松一点,马上就有人划水。其实,企业一旦进入这种“人盯人”模式,就一定会坠入“效率黑洞”。


6、原来的推特就是精细分工的模式,“大厂味”极浓。在这个厂里,有人在工位边啃汉堡,有人深夜加班写代码,内容审核团队忙着和网络喷子斗智斗勇……看似井井有条,实则效率不高。马斯克好像那个小孩,他拆穿了“皇帝的新衣”。推特被他收购后迅速大裁员,而后部门合并,剩下的人一边写代码一边盯社区,顺便还得自学做内容审核,从“分工”到“合工”似乎也依然井井有条。


7、马斯克是个奇人,他内心的经营管理逻辑坚定而执拗。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理念都不应该属于他的“观点”,而应该是属于“信仰”的范畴。所以,他的行为才会有杀伐决断的冷酷,像是个冰冷的机器人。还记得2024年那场深夜会议,马斯克向参会人员抛出了连珠炮似的“灵魂拷问”,有人当场沉默,结果第二天就没再出现。


8、不难想象,他的行为很难被其他老板(尤其是中国老板)模仿。所有老板都认可降本增效,但这属于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信仰”,所以他们才会瞻前顾后、反复妥协,甚至拉抽屉。其他老板喊“降本增效”是口号,马斯克,他是真上呀……


9、当然,马斯克这个“机器人”似乎也会有情感的流露。当被问及大规模裁员是否很困难时,马斯克表示“这一点都不好玩,有时会很痛苦”。他说出了一个常识,但在常识之下,他却能承受这种痛苦,这个太难了。


10、马斯克似乎想要证明一个组织逻辑——互联网科技公司应该靠精英驱动,而非规模驱动。员之后,X的技术架构还算稳定,用户量在波动中也经过了考验,付费认证、加密私信、长推文等新功能也悉数呈现,技术上线速度甚至比以前更快了。当然,大量裁员也让X的社区治理和内容审核变得松散,内容质量受到了颇多质疑。但这些有好有坏的变化,似乎也在马斯克的预期之中,他想要的产品,本来就是新的“X”,而不是原来的“推特”。


11、有人说他在豪赌,但他显然认为自己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终局,他似乎胜券在握。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