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资讯文章正文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热门资讯 2025年08月19日 01:27 1 admin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美国在对华芯片管制上突然松了口却加上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许可能拿,分成也得交,看似一场技术交易,实际牵动的是AI算力链的命门

这场博弈,会停在松口的边缘,还是走向规则重写?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许可换分成”:罕见操作背后的盘算

美国商务部向英伟达、AMD发放了新的出口许可,条件却带着浓重的交易味道——在华销售特定AI芯片的收入,要拿出大约15%交给美国政府

对象包括英伟达H20AMD MI308等型号。

外媒称这种安排前所未有,英伟达公开回应会遵守政府规则,AMD则保持沉默。

美方官员对外放话,认为这样做不会影响所谓的安全利益。

这是一种罕见的“许可+分成”模式。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许可是阀门,决定能不能卖;分成是门票,决定卖的代价。

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得先把票买好。

对厂商来说,有了许可,至少能在规则框架内恢复一部分订单和交付。

对监管者来说,分成不仅能带来财政收入,还能随时调整,收紧、放宽都很方便。

这样的设计背后,是一套精细的管控思路。

美方并没有把闸门全开,而是在技术指标上继续设限。

算力、带宽、互连速度都被量化到了型号,任何超过限制的产品都无法拿到许可。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即便发了证,企业也只能针对特定SKU排产,不可能把全部高性能产品直接出口。

这就让“放”的动作变得很小心,属于一步一步试探。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谈判的焦点已经不只在GPU本身。

HBM(高带宽内存)被反复提到,因为它在AI训练和推理里扮演的角色太重要了。

再强的GPU,如果没有配套的HBM,性能都会大打折扣。

HBM的全球供应链集中在少数几家厂商手里,尤其是SK hynix、三星、美光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在美方看来,这些部件同样属于可以控制的环节。

所以,这次的策略是双线并行。

一方面,通过许可和分成放出有限的GPU,另一方面,把HBM放在一个可随时收紧的位置。

这样既能给企业一点喘息的空间,又能保留随时施压的能力。

对市场来说,这就是一把双刃剑——有货可以用,随时可能断。

企业的反应也很现实,只要规则稳定,哪怕成本提高,也比完全没货要好。

确定性就是价值,有了货,整机厂商可以安排生产,客户也能规划项目。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问题在于,这种确定性是别人给的,随时可能被收回。

国内买方在接受这些芯片时,也越来越重视安全性、可控性的验证,这让供应商不得不做更多测试和认证。

在我看来,这次的“许可换分成”只是阶段性止痛,并没有改变大方向。

它给了市场一个短暂的窗口,让交易先动起来,但真正能决定未来的,还是在技术和供应链上的自主能力

谁能把不确定变成确定,谁才能掌握主动。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HBM牌局:卡脖子、拆卡点与要害部件

HBM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必然会被摆上谈判桌。

它的优势在于带宽密度和堆叠能效,这直接决定了AI算力平台能不能高效运转。

算力够却带宽不足,就像高速公路堵车,再多的GPU也跑不起来。

目前全球HBM市场几乎被SK hynix、三星、美光三家垄断。

到了HBM3、HBM3E这一代,封装、测试、良率要求极高,进入门槛非常高。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这就让HBM的供给极为敏感——任何政策变化都会迅速传导到市场价格和交付周期。

外媒消息显示,中方在经贸谈判中明确提出,希望美方放宽AI芯片及HBM相关的出口限制

这是基于产业现实的诉求:没有足够的HBM,大模型的训练规模就受限,集群效能也会下降。

把HBM放到谈判里,就是把系统运行的关键部件亮出来,让对方不得不正视。

HBM比GPU更难做降配,GPU可以通过减少核心数、降低频率来符合出口标准,而HBM的带宽和堆叠高度几乎无法大幅阉割。

一旦供给受限,整机性能会成倍下降,投资回报率也会被拖垮。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对集群运营方来说,这种限制的杀伤力非常直接。

韩国在这场博弈中的位置很微妙,HBM和DDR5等高端存储产品的生产高度依赖韩国厂商。

美方多次向韩国政府施压,希望在对华出口上配合限制。

韩国政府表面上强调规则透明,实际执行中则留出一定灵活度,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毕竟中国市场是HBM需求最大的增量来源,轻易放弃意味着把生意让给别人。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这种灰度空间,让中国企业还能获得部分合规货源,但也让风险始终存在。

任何政策收紧都可能立刻切断供应。

这种不可预测性,是推动国产HBM加速研发的直接动力。

国内不仅要做出芯片本体,还要掌握硅通孔、堆叠封装、控制器、散热管理等全链路技术,否则在整机集成时依旧会被卡住。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我判断,HBM会继续作为谈判的核心筹码之一。

它既是技术要害,也是供应链的战略点位。

只要它的控制权在别人手里,中国的算力体系就始终面临风险。

因此,不管谈判结果如何,提升国产HBM的产能和可靠性,都会是未来几年最紧迫的任务。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盟友协同:韩国的算计与美方的杠杆

HBM的产能与技术大头在韩国,这让它天然站在了牌局中央,SK hynix、三星长期占据全球HBM出货的绝对份额。

美方任何关于HBM的限制,第一站都得去跟韩国沟通。

韩国产业政策和企业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政府在面对美国压力时,既要考虑半导体安全同盟的政治表态,又要顾及本国企业的海外营收结构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多家权威媒体已经披露,美方在过去一年多次向韩国释放信号,希望其配合限制对华HBM供应

这种配合不会以条约形式固定,更像是行业指导与出口许可审查的默契

韩方表面强调规则公开透明,但在细节执行中,总会留出一定灰度。

产业外交的现实就是这样:不能完全得罪最大客户,也不能完全违逆最大盟友

美国的杠杆手段很熟悉。

芯片设备、光刻胶、EDA软件这些上游关键环节,依然有美国及其盟友的技术控制力。

韩国的HBM生产离不开这些支撑,一旦需要,美方可以收紧配套设备和材料的出口许可,逼迫韩企在对华供货上“自我约束”。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这种制衡不必天天亮剑,刀架在那里,效果就存在。

韩国企业的算盘同样清晰。

中国市场是全球HBM需求最大的增量来源之一,特别是在AI大模型、云计算、超算集群等场景下,对HBM的消耗速度惊人。

放弃这个市场,等于让出产业领先优势

所以韩企在带宽、频率、容量上做适度下调,规避最严限制,又能保住订单,这种做法,美方也默许。

因为它保持了产业链的活性,也满足了部分商业利益。

从中方角度看,这种“灰度供货”是可以利用的窗口,但绝不能依赖。

灰度意味着不确定,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中断供货。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国产HBM替代的紧迫感正是源于这种不可预期性

而且,国产替代不仅是芯片本体,还包括硅通孔、堆叠封装、控制器、散热管理等全流程。

只做芯片,不解决全链配套,依旧会在系统集成时被卡住。

我判断,韩国会继续在对华HBM供货上维持一种既回应美方,又保住市场的平衡状态。

美方会利用这一点,在谈判中将韩国的立场当作压力工具,提醒中方:即便不直接封锁,盟友的配合也能让供应保持紧张

冷冰冰,但产业博弈就是这样。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时间窗口与筹码再分配

当前的局面,本质是在为未来几个月的高层会晤和经贸对话铺路。

时间窗口并不宽。

原因很直接:美国大选后的新班子政策还未完全定型,各部门都在试探“能谈的空间”和“不能碰的红线”。

芯片与HBM议题就是试金石,考察双方能否在核心技术供应上达成可执行的互信机制。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中方提出放宽AI芯片和HBM相关限制的诉求,是用产业现实逼美方面对事实:全球算力供应链的稳定,需要中方市场参与

如果继续用一刀切封锁,中方会加速替代,相关美企、韩企会丢掉利润和规模优势。

这个逻辑,美方企业比政府更明白。

美方打的算盘也很明显,许可+分成是过渡性工具。

一方面,它能在短期内恢复部分出口,让厂商有利润可赚;另一方面,又能让政府拿到财政收益,同时保持技术管控的主动权。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它不是长期安排,更像是试运行,看市场和政治效果,再决定收紧或放宽。

市场波动已经反映了投资人的心理——大家想要可持续的规则,而不是一次性的松绑。

如果HBM问题在谈判中没有明确方案,GPU许可的放行可能变成空壳

没有高性能HBM,再多GPU也跑不满,算力集群的整体投资回报率会被拖低。

我的判断,这场谈判不会有一个“终局方案”。

更可能是分阶段推进:先解决部分型号许可,再谈HBM配额,最后在多边框架下建立定期评估机制。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这样各方都有回旋余地,也能向国内交差。

这种“过程型协议”在贸易领域并不罕见。

对中国来说,最大的筹码仍然是市场规模和产业配套能力

在全球AI基础设施扩张的大潮中,中国是少数能快速消化大规模算力供给的市场

谁能长期进入这个市场,谁就在AI产业迭代中占得先机。

特朗普刚妥协,中方条件再加码,逼美国解禁HBM管制,做不到免谈

反过来,如果被彻底排除,这个市场会更快培育出替代体系,等再想进入,难度只会更高。

所以,这不只是一次芯片和HBM的谈判,更是一次产业链规则的再分配。

它关乎供应稳定、技术迭代、资本布局,也关乎未来几年全球AI格局的走向。

表面是技术出口许可,背后是产业主导权的较量。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