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活文章正文

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构筑国产“算力高铁”

健康生活 2025年08月18日 22:16 1 admin

来源:【孝感日报】

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构筑国产“算力高铁”

在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庞大的算力正全速运转。全媒体记者湛开丛 摄

全媒体记者佘玥 实习生王亚丽 通讯员墨纾

8月8日,走进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一排排黑色机柜发出低沉而稳定的嗡鸣声。这不是普通的服务器集群,而是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的心脏——每台设备由512颗完全自主的高性能国产芯片协同驱动,构筑起一条前所未有的国产“算力高铁”。

该中心项目总监杜康为我们揭示了这台“超级引擎”的惊人效率:单机算力超越传统超算中心100倍,能耗却仅为1/150。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心完成了从开工建设到投产、再到通过中国信通院CE-S5和CP-S5最高等级认证的“三级跳”,一举破解了科研与产业界长期面临的“算不了、算不起、算不完”的三大困局。

在生命科学的前沿战场,时间就是突破的关键。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仿真达到每日微秒级水平,支持药物靶点发现、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等生物医药关键环节。杜康用最直观的对比展示其颠覆性性能:“面对一个大型蛋白质的原子体系研究,传统计算中心可能需要耗费数年,但在我们这里,短时间就能得出结果。”时间压缩的背后,是国产芯片、自主架构与工业软件三位一体创新的厚积薄发,“我们采用全新的国产芯片架构,对比传统的CPU、GPU,没有交换机网络,全部以芯片立体方式构成,实现了算力强、能耗低、成本省的突破。”

效率的跃升,意味着科学家能更快地触及生命奥秘的核心。国内某高校教授面对一个已明确靶点却苦熬五六年无法成药的分子,陷入僵局。借助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的强大计算服务,研究团队获得了全新视角和改造思路。短短3个月时间,将该小分子化合物对靶点的亲和力从150微摩尔优化到200纳摩尔的飞跃,一举突破成药性瓶颈,现已具备推进临床前验证的坚实基础。“计算不仅节省了以年计的时间和巨额成本,”杜康强调,“更重要的是,它为科研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和可能。”

在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征途上,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强大的模拟仿真能力如同高精度显微镜,帮助科研团队在一个关键靶点蛋白上发现了全新的药物作用“口袋”。随后,其澎湃算力在浩瀚如烟的约3亿个虚拟化合物库中高效筛选,精准锁定50个潜力分子。这些候选者正在实验室加速验证,一旦成功,有望撬动全球超300亿美元市场。“计算驱动的理性设计,让‘大海捞针’变成了‘有的放矢’。”杜康说。

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惊人的超算效能正快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在短短两年运营期内,算力服务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已服务全球200多位顶尖科学家及创新团队,支撑发表了16篇国际顶刊论文,并推动多款药物挺进临床前试验阶段。但这仅仅是起点,杜康描绘了更具雄心的蓝图:未来三年内,中心将把高性能计算机集群规模扩展至100台,为湖北省实现算力总规模突破20000P提供核心动能,打造立足华中、辐射全国的超级算力枢纽。

长江3D科学计算中心疆域远不止于生命科学。其强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力正蓄势待发,准备向材料研发、高端装备设计等更广阔领域拓展,全方位支撑国家基础科研能力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关键突破。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