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英伟达的“华为时刻”会来吗?

百科大全 2025年08月18日 17:08 1 admin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英伟达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华为?

中国会不会以牙还牙,让英伟达成为下一个华为?

最近发生在芯片巨头英伟达身上的一系列事件,

是观察科技战“新规则”如何形成的一个窗口。

这一切,要从英媒的一条爆料说起。

本周一《金融时报》称,英伟达和AMD可能需要向美上缴其在华AI芯片收入的15%,

以换取来之不易的出口许可。

科技巨头与川达成了财务协议,

表明美科技政策的一个重大转向。

这种“收入分成换许可”的传闻,

说明老美的策略已经从过去‘一刀切’式的技术封锁,

演变为一种更精细、更具控制力的‘精准管理’模式。

核心思路就是:

在地缘战略的红线之下,

为本国企业的商业利益保留空间,

但同时要确保这种商业活动带来的部分利益,

能够服务于国家战略。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政策创新,也让商业竞争的逻辑变得空前复杂。

面对美国规则的单方面调整,

中国也迅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时机非常微妙,

周三有多家国际媒体报道,

监管部门与阿里、腾讯、字节等科技巨头开会,

要求审慎评估采购英伟达芯片的必要性与安全性。

在此之前,网信部门已就“后门”风险约谈过英伟达,

官媒也发出了“英伟达,让我怎么相信你”、 “不环保、不先进、不安全”的质问。

英伟达的“华为时刻”会来吗?

英伟达的“华为时刻”会来吗?

这一系列组合行动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的立场:

不是你降级版的H20肯卖我,我就会无条件市场准入。

任何想在中国市场赚钱的企业,

都必须正视中国的国家安全关切和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长期战略。

正如日经对这场较量的观察,

和今年前川以同样的理由排除华为相比,

这一次攻守发生了逆转。

那么,英伟达会不会也出现“华为时刻”,

中国会不会像老美之前对待华为那样一刀切的全面封杀呢?

大概率是不会的,

猛烈打击并不符合中国自身的发展利益,

AI产业深度依赖英伟达,

东方智慧更倾向于“温水煮青蛙”,

用逐步、可控的“压力测试”和“市场替代” 慢炖英伟达,

培养像华为昇腾这些对手,去削弱英伟达的主导地位,

用审慎评估这样非正式的市场准入门槛,去引导其客户流失,

把技术放在国家安全的框架下,影响产品的信任根基

这是一场阳谋,

实际也是在给“国产替代”摇旗呐喊,争取时间窗口。

在这场大国间的规则博弈中,

英伟达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样本,

它面临双重考验。

一方面,它须严格遵守其母国的出口管制法规,

在技术上做出妥协;

另一方面,

它又必须努力赢得其关键市场的信任,

证明其产品的安全性与价值。

涟漪效应也会沿着产业链向下传导。

中国成千上万的AI创业者而言,

他们正面临着“算力焦虑”和“资本寒冬”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获取顶级GPU的难度和成本与日俱增;

另一方面,曾是重要资金来源的美国风险投资,

因政策壁垒而基本绝迹。

这种环境倒逼他们必须更早地考虑“国产适配”,

寻求本土资本和国家基金的支持,

从而在客观上加速了整个生态向“国产化”的迁移。

现在科技战不再只是争技术高低,

而是要争技术标准,争应用规范,争规则的制定权。

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供应链体系

一步步被区域化、阵营化的新体系所取代。

在这场双向的、多层次的拉锯中,

企业的商业决策无法避免要卷入地缘夹缝中,

未来十年的技术走向和产业格局的变局才刚刚拉开序幕,

这还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持续关注的。

英伟达的“华为时刻”会来吗?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