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手机三天一充?国家队改写液态锂电池规则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8日 09:45 1 admin

01

改造液态锂金属电池


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逼近理论极限,目前业内追求的主流路线是更高能量密度的固态锂金属电池,即以金属锂作为负极材料,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但其实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在现有的液态锂金属体系中,直接将负极换成金属锂,成为“液态锂金属电池”。

但这个设想之所以一直没有成型,是因为液态锂金属电池的负极会变得非常不稳定。金属锂会和电解液产生各种剧烈副反应,形成不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进而快速滋生锂枝晶,引发漏液短路等问题。

手机三天一充?国家队改写液态锂电池规则

在实验中,液态电池锂金属作为负极,往往会导致电池容量迅速衰减,用户的安全性也没有任何保障,石墨则被视为液态锂电池负极的最稳选择,长期成为主流。至于固态电池,它根本没有SEI的存在,也不用担心锂枝晶会导致电解液泄漏。

但在不久前,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组成国家队,用一项航天级技术改写了游戏规则。研究团队在《自然(Nature)》期刊上在线刊发了题为《液-液界面张力稳定的锂金属电池》的研究论文,为实现锂电池高能量密度下的高稳定和高安全提炼出了新思路。

手机三天一充?国家队改写液态锂电池规则

中国研究团队提出液态锂金属电池新方法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是我国空间电源系统的核心研制机构。从天宫空间站核心舱的太阳能电池板,到嫦娥五号月球采样器的供电系统,再到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电源控制器,均出自其手,而这些航天器对电池的要求都极为苛刻。

02

顾此失彼的电解液


锂金属负极的理论容量高达3860mAh/g(毫安时每克),是石墨负极的10倍,如搭配高镍三元正极,能量密度能轻松突破500Wh/kg(瓦时每千克)大关——这意味着手机可三天一充,电动汽车续航直逼1000公里。

好处说完了,具体要怎么实现呢?

手机三天一充?国家队改写液态锂电池规则

电解液作为连接电池正负极的关键组分,其优化设计对破解锂金属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高稳定和高安全这“不可能三角”至关重要。所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液界面张力的界面调控新策略,发明了一类新型的“微乳电解液”,成功将溶解性较差的功能性溶剂引入至电解液体系。

简单来说,新型电解液实现了离子传输和界面保护机制的解耦。

手机三天一充?国家队改写液态锂电池规则

前面提到,在锂电池第一次充放电时,电解液会在负极表面形成SEI,同时也会在负极表面形成界面膜(CEI)。CEI同样很脆弱,但它和SEI一样,起到一个“过滤网”作用,只让锂离子进入正、负极。

锂电池工程师在设计电池时都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锂离子怎么才能跑得更快,二是在正负极形成的界面膜的保护效果如何。但这两个问题对于传统电解液设计来说,往往是顾此失彼的两级,比如两者对电解液浓度的要求就不一样,最终的选择一般都是各有取舍。

不过现在,研究团队发现,锂离子的传输和界面膜的形成,两者其实是可以分开进行的。

03

用物理机制来解决


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物理机制而非传统电化学驱动,来实现电解液中功能组分的“自动导航”。

简单来说,研究团队设计的电解液学名叫“非均相微乳电解液 ”,其核心结构类似水油混合,也就是说电解液中的某物质是不相融的。

手机三天一充?国家队改写液态锂电池规则

水滴在油中会自动聚拢形成一个“小包裹”浮到表面,在这种微乳电解液中也有类似的反应,如果我们把电解液中的氟化物添加剂看作是纳米级小胶囊,那就比较好理解了。

由于这些小胶囊表面的特殊张力,会使小胶囊自发向正负极界面迁移,不受电场方向或离子浓度梯度束缚;然后优先分解,产生一系列反应,形成正负极界面膜。小胶囊作为“氟化物仓库”,循环中可以持续补充消耗的氟,从而实现界面膜的自修复。

那么剩下的电解液自然就可以针对“怎么提升锂离子迁移效率”这一问题好好设计,而不必担心界面膜的问题。同样,这个策略也可以扩展至钠金属、钾金属等其他金属电池体系,用以解决多价金属电池的界面沉积难题。

发表评论

泰日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